一念三千,是晒台宗观心实践的最高境界,属于解脱论的范围。从止观的角度来看,实现一念三千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十界互具。根据《华严经》的唯心偈,智顗认为,一念心,即一念无明法性心,普遍适用于十法界的一切众生。彼此既然都有这个一念心,是以就有十界互具的结论。一念心即具..
因果
佛教寺院的文化内涵
人类情况的急剧恶化,已使自身步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深的危险地步。是以,我们的文化需要更新,文明需要提升。以征服、占领、掠夺、财富、消费、享乐、速度、效率等等为主题词的既往文明正在人们沉重的反思中逐渐褪色,人类弗成一世的中间地位正在它越来越孤独的生计处境中静静..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绪论第一节三论宗绪论佛教虽产生于印度,自汉代传入我国,跟着经典的翻译。以及研习修学者的增多,遂而各宗发挥光大,且有系统的研究,确在中国,在唐代有十三宗,后多归并,至今日以显密大小分之,尚有十宗。宗派的成立主要原因有三:(一)教理说明,独辟暖径;(..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第三节华严宗一、宗义及学统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等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管自心征得而直说与人。但其义理精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陈述有情同具如来之聪明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自知自见,为令征得此本具聪明,如来宣说法界缘起。此亦为本宗要义。华严经有..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第七章业感缘起第二节业感缘起论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一切有情由感作善恶等业,由业感死活等苦。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死活相续。有情业因不合,所感的正依也各自有异..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第七章业感缘起第一节缘起论有神论者,以为一切现象,乃自神之创造而成,是为有神的宇宙论。佛教则不然,以缘起论说明宇宙万有。万有生起,完全属于自己之因果律。现在之果,起于以前之因;以前之困,必成今后之果。又从以前之果而来。果上又生因,因又成果,前无始后无终之因果连..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第五章百法之要略第三节心所法心所法具云心所有法,心王所领有贪瞑等浩瀚别感化。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依心三方得生起;(二)与心响应,常与心王同依(根)同缘(境)及同时;(三)系属于心,离心不能自有,如王巨之不相离。心工难缘取境界之总相,心所于彼不唯线取总相,..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五节三乘共学一、三法印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是否准确。如世公函,得印可托。一切经教,若有法印印之,等于佛说。若无法印,即为魔说。欲知佛法真义,弗成不知法印。此法印为识别真伪佛法标准尺度。此..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第四章佛学之宇宙论第三节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平日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
第四章佛学之宇宙论第一节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穷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假使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二节 声闻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二节声闻行果声闻者,为小乘行果,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因闻佛声教,故名声闻。《瑜伽师地论》云:请佛圣教,声为上首,从师友所,闻此声教,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J、果故名声闻。一、四谛*轮*轮..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三节缘觉行果一、名义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线,证辟支佛果,泽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人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线,感世无常,断惑证理。言独觉者,谓千元佛..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二节 中国之佛学
第二章佛学之史略第二节中国之佛学一、经律论之翻译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各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学生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节 菩萨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四节菩萨行果一、大乘与小乘乘者,运载义,引伸称运载诸有情,度死活海,到涅架彼岸之教法,名为乘。大简小而言,求佛之教法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之教法为小乘。佛果者,开一切种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即三觉圆满,万行所成,故云佛果。大乘又称菩萨乘,..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印度佛学略史
第二章佛学之史略第一节印度佛学略史一、结集三藏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殖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学生所闻特结漠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电录,依口头传诵,恐日久无凭而失传。或恐外道邪说输入。另种原因,佛刚灭度,有..
佛三不能
佛三不能佛虽然成就了无上的正等正觉,已经彻底地从宇宙生命的一切生灭法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无上的聪明与智力,自身已契入万法,与真如同体。是以,佛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一切生灭法的力量,以究竟的心意功能,起弗成思议的成就。然则,佛仍有三件事不能随意成就。一.不能灭定业定业..
佛的十八不共法
佛的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是佛特有的殊胜能力,是不与世间一般的凡夫所共有的,只有证得圆满佛果者才具有。1.身无失因为世间的无量众生的际遇.生活的情况.各自的品行.志趣不合,便形成了各种不合的社会阶级,各种不合的社会群体。佛现于世间救世度生,教化众生.为众生指点迷津,..
什么是佛(总结)
什么是佛?佛,简单地说就是觉者。一位已经圆满地自觉觉醒了佛性的人;一位聪明.力量.解脱与至善的慈悲,已达极至.究竟的,最高境界的人。也可以说:佛,是一种至善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相对我们世间的无常.无我.诸受是苦.诸法染浊而言。佛的境界是常.是乐.是我.是净。佛的..
佛的十力
佛的十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就是现在.当下的意思。非处:就是往后.未来的意思。就是佛善能知道众生现在.当下所做的一切业,在往后与未来能导致什么样的果;现在.当下的业力,可以把众生牵引到往后.未来的什么样的生计境界中去。佛的这种预知因果未来成长的能力,就是知是处非..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
准确熟悉因果与福报现在社会上信佛的人,都认为今生一切的感触感染与所遭所遇,都是上辈子的因果报应。认为持有世间的权利.金钱与物资享乐,就是福报。这是一种对因果福报的缺点熟悉。这是封建社会的帝王们与封建佛教思惟的遗毒,是封建阶级对释迦牟尼所说因果与福报的歪曲。他们..
佛法应知:经.律.论
经.律.论准确熟悉经.律.论三藏经典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主如果依靠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三藏十二部经典是怎么来的那?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在释迦牟尼进入无余涅槃后,由释迦牟尼的后世学生们,依照释迦牟尼生前所讲的法,集结而成的。而有些论典是释迦牟尼的后世学生所造。而且是在四到..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意思。菩提,是觉醒、觉悟。萨埵,是大有情。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了,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菩萨,经由过程各种的修行方法,获得了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然后生出慈悲之心,不畏辛劳,伺机度化愚..
什么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有哪些?
十地菩萨菩萨以功德深浅可分为十个阶位:一.欢乐地:处在欢乐地的菩萨,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有了自己准确的体验。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其余,崭新的..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苦谛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苦就是一切束缚.强迫的感触感染就是苦。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各种际遇与感触感染..
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嗅觉器官(鼻根)4.味觉器官(舌根)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
业与业力
业与业力我们众生身.口.意的各种活动,都邑留下业的种子藏于心识之中,产生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跟着我们死活轮回,不离我们阁下。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空间里,给我们带来适当的果报。这种由我们早年的行为,业!所导致的牵引力,就是业力。当我们的业没有获得果报前,无论经历千..
宇宙的组成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互相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互相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六度,是获得无限聪明.力量与死活解脱的六种修行方法。六度的修行,可以使一切有情生命度脱死活苦海,成就佛果。六度是自度度他的利器,是修行解脱所必须的。一个修行菩萨道的行者,如不修行六度,是绝对弗成能成就究竟佛果的。布施:就是对世间一切需要赞助..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需要掌握世间的各类常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累赘,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各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积德法.趣向解脱。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又要不使众生有所累负,需要掌握世间的五..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尊者孺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序递次至于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住。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下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