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

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三宝的利益慧律法师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以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赡养,甚至建七浮屠赡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

净土法门法语:常常想着经典上佛的教训改过自新那是无量功德

1现在是末法时期,邪知邪见充斥在世间,众生有意无意天天都在造罪业——所造的都是六道轮回业,而且多半是造三恶道业,这个问题严重。2我们遇到佛法,这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我们依照这些经典教诲,可以走出我们现前的困境。常常用这些经句来提醒自己,用它来做为观照的标准,我..

关于“念佛是谁”的开示

我们谈佛教,就要去懂得佛教的根本,而不仅仅是理论,重点在于去实践。这几日,恰逢文峰寺在打佛七,这个契机是很好的,在这里我就想问人人:念佛是谁?有法师说是自性佛,有法师说是阿弥陀佛,那到底哪个才是我们的谜底呢?在揭晓谜底前,我们先分享一个佛教公案:一日,学人问禅..

佛教中莲花的意义是什么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

念三恶道苦

念三恶道苦灭亡为什么恐怖?固然是放不下对世间的执著,但更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死后去向何方。修行成就者所以能笑对死活,恰是因为他们对前途管窥蠡测,能随自身愿力作出决定,或往生极乐,花开见佛,或倒驾慈航,乘愿再来。而凡夫却无法主宰这一切,唯有随业风飘荡,沉沦苦海。..

第二篇 发心立愿

第二篇发心立愿壹媒介我们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先制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偏向;有了偏向,干事才能著力。制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又称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等,是指发自心坎的意念。《华严经》说,..

你是从哪一道转世投胎到人世的

世间所有众生的身体、长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边幅、言行举止、行动作为,没有一个众生是无「习惯」的,每个众生的习惯都由来有之,端看此人的外相、言行、动作就可以知晓,从六道中何处来。─佛陀─习惯就像大蒜的气味一样,即使将它碾碎了,洒上香水,也难以消除,物以类..

净土法门法语:念佛法门能把一切众生个个超越生死苦海

1《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是末法众生,刚强难化、业障深重。佛了解我们的状况,也知道现代人的根器,所以特地给我们说弥陀法门。2弥陀法门无比的殊胜,佛用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把一切众生个个超越六道轮回,个个都超越生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

念佛与参禅的关系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如同在苦海中,是以没有一小我不想离开苦海的。但离开死活苦海,便需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类根机不合的众生,致有无量的窍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

“禅”对现代人的重要性

因为社会型态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恐惧,导致身心失调――情绪不稳定、忧郁、躁郁、过火、多疑,令家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是以人心须要有安定的力量。什么力量能够令人心安定呢?禅的清净聪明力。禅修可以让现代人做好情绪治理,走向光明的大道。什么是禅?禅者,佛..

透过禅修,学会主宰情绪

翻开字典,与情字相关之词汇多矣,情义、情志、情感、情爱、情怀。纵观世间人的平生,几乎全为情字所系:我们庆生、伤老、忧病、悼死,自得时乐弗成支,失意时苦不堪言,冤家聚头多瞋恚,亲爱分袂重悲戚。喜怒哀惧爱恶欲,前人谓之七情,此系就大类而言,细察之又可开出无量别异。..

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对比

1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常住,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说甚深微妙之法,令众生能得殊胜的利益安乐。2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入灭,佛之正法开始了无修无证的衰颓和僧风浊乱以及步向绝灭的末法时期。3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光显赫,光耀十方佛刹,普照一切众生,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死后中阴身的定义与寿命

中阴身的定义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

净土宗在我国的传播

净土宗在我国的传播净土宗是我国大乘佛教八宗之一,意指念佛求生净土之宗。净土是指没有垢染,清净、平等、庄严的国土,指以菩提智慧修成的清净处所,为佛、菩萨居住之处。净土信仰自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展开,这与净土宗诸高僧..

第一篇 四恩总报

第一篇四恩总报壹四恩总报的意义经云: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在这人缘和合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人缘前提。以人类生计的前提来说,父母生育我们,是亲情人缘;师长教导我们,是学问人缘;农工商贾供应我们的生活物品,是社会人缘;生计的情况没有污染,是环保人缘;到公..

第二篇 从入世到出世

第二篇从入世到出世壹媒介佛法分世间法、出世间法,一般把世间法称做俗谛,把出世间法称做真谛。佛教虽然重视世间法,然则更重视出世间法。不过,人生在世,是不能离开世间法的,就是佛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如同觅兔角。所以对于世间、出..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第一篇三界二十八天壹媒介古德说:「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入。」又说:「一念觉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堕入轮回。」「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更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称「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报虽然各有好坏、苦..

第三篇 佛陀十号

第三篇佛陀十号壹佛陀十号的定义我们除了从佛身来懂得佛陀以外,还可以从佛的名号来熟悉佛陀。因为佛陀其实是太伟大了,所以世人用各种异名来称扬佛的巍巍功德,例如:世雄、世眼、世英、天尊、大觉世尊、觉王、觉皇、法王、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仙王、大医王、佛天、佛日、..

第三篇 死活烦恼

第三篇死活烦恼壹死活的过患死活事大,无常迅速。死活是修道人最大的魔障,因为有生,我们就必须为了生计,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与艰苦;因为有死,不只中断了修行,在生离死其余时刻,往往因为爱念深重,而干扰情识的思维,成为往生善道的绊脚石。为了惕励人人能够精进修道,超越死..

第二篇 三毒五盖

第二篇三毒五盖壹三毒五盖的定义五欲六尘是攀缘外境所引起的魔障,对治之道,应该从心坎去寻找真正的原因;三毒五盖是从心坎的意念所产生的魔障,一切的魔障都是以而起。三毒,指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因为它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称之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

口业之过(1)

口业之过(1)作者:妙祥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为什么早就想学这个呢?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刻很轻易犯的。这个不只是僧人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的居士也犯。什么原因犯呢?因为不懂。不是他有意想犯,而是我们日常平凡养成了一种说僧过恶的习惯,有说僧过失的恶习,所..

口业之过(2)

口业之过(2)作者:妙祥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削发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削发者,犯戒罪行,内怀腐烂,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口业之过(3)

口业之过(3)作者:妙祥法师尔时世尊,而说颂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破戒罪行诸苾刍犹胜一切外道众所以,佛说偈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瞻博迦可能是一种诨名,虽然已经萎悴了,就是说这个花已经蔫了,已经不新鲜了,落空了它最兴旺的时期,而逐渐地萎缩..

神通的境界与功用

「神通广大」这句话是常常听到说的,在一般人似乎比佛教徒说的机会更多。但是,「神通」两字的内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数的佛教徒们,也未必弄得清楚。因此,来谈「神通」这个问题,虽不是要紧的「热门」,想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作者无意来谈神通的经验,所谈神..

新年佛教春联集锦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有隔阴之迷吗?

假如凡夫亦能如圣者一样,现量了知三有一切生死诸苦,则于了知之剎那,其身心会因无法承受而崩溃毁灭。凡夫异生们不畏三有轮回,是因他们为无明愚痴所遮障,无法自知处境的险恶。假如异生凡夫像阿罗汉圣者们一样,能现见三界生死轮转的诸般痛苦,在现见同时,他们的身心一定会如同..

第二篇 五乘佛法

第二篇五乘佛法壹五乘佛法的意义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死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合,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窍门。众生所造的善恶诸..

第一篇 信解行证

第一篇信解行证壹媒介佛教八万四千窍门,浩瀚深广,初学佛者欲一窥佛法堂奥,究竟应从何处著手?佛法是经久弥新,万古不变的真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序递次来实践佛法。贰信一、信的意义信,指对某一种宗教能专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诚恳理状态,也..

第一篇 皈依三宝

第一篇皈依三宝壹媒介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今后,就表示自己从此崇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学生,不再崇奉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崇奉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假如没有经由皈依三宝的典礼,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