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些就说明了人生在世,受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人家的批评过分认..
永嘉大师
别提空性,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若智慧的胜义..
别提空性 先问问自己是个好人吗?
僧宝(资料图)俗话说:“走千里路,看第一步。”成佛之路漫长遥远,初学者怎样走好第一步呢?有的初学者在皈依以后,急于观修空性,想尽快开悟、证悟般若智慧,这样的想法正确吗?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侧重慈悲心的世俗菩提心,另一个是侧重离戏无分别的般..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不理”两字有学问:任它千般伎俩 我有一法不理
禅(网络图)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对抗。比如我们在吵架的时候,总是大呼小叫的;比如我们在打架的时候,总是拳脚相加的;比如我们在被冤枉的时候,总是呼天喊地的;比如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的;比如……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大多..
圣空法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怎样解释?
摘自《51届楞严法会》答:诸法之性是空的,万法为什么皆空?为什么因果不空?如果你明白万法皆空,你就证到了法性,证到了法性你就证得了无生法忍,你就能起用你的法身。当一个人能起用自己法身的时候,永嘉大师说的好啊,‘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果你明白了之后证..
修行哪个法门好?
开示:圣空法师摘自《51届楞严法会》答:阿弥陀佛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地藏菩萨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诵咒也好诵经也好,其实都是一个原理的,不要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没有好与不好,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好。如果你天天在厨房做饭,炒的天厨妙供,那也是最好的;如果你天天拖地,能拖得..
体慧法师:梦中家财万贯,醒时两手空空
我们为什么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轮回,受诸众苦?因为我们一直在梦中,不得醒来。菩萨为什么是菩萨?因为菩萨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犹如一场梦,所以从梦中醒过来。《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别人骂你、赞叹你、侮辱你都是梦中的事..
九种不净观法
六妙门之第四是「观」。行者若修习观门,则能生起九种不净的观想。众生从无始来,贪着世间色声香味触的五欲,以为美妙可爱,耽恋不舍,因而沈沦生死苦海,未能出离。假若人能勤修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便能成就三昧,欲念除灭,惑业消尽,得证圣果。行者先观方死之人..
参禅 究竟是坐还是卧?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禅不是闭眼打..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莫把捉,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修行人,搬胳膊弄腿、挤眉弄眼,在身体上下的功夫很多,那么在一个禅者来看,这120斤没有什么值得去搬弄来搬弄去的,你应该很潇洒、很自如地去面对它。再说一句话,就是..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对于命运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资料图)文:明一法师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大家都在乎自己的命运,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大家才会向善、向上,直至最终成佛。自己虽然回答过多次,但是,只要有人问,自己还是乐..
圣空法师:千万不要会错佛意而有偏执
很多人认为要明心见性就不能动念。这完全是偏执。即便能断掉心意识,进入空寂境界,也不是真心本来面目。要知道妄念烦恼的本质就是真心自性,不是在妄念之外存有另一个真心。所以经典里讲的“无念”、“无心”都是从了义的角度说的,起用当下真觉不动,清楚一切乃是自性起用。念头..
净慧长老:小三关都没过 会耍嘴皮有何用?
盘腿是出家修行的第一步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码的基本功,所以称之为“小三关”。了生死的第一步就是要修定,而盘腿子又是修定的第一步,腿子盘好了才有机会入定。学佛的人既要能讲,又要能坐。如..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大家都在乎自己的命运,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大家才会向善、向上,直至最终成佛。自己虽然回答过多次,但是,只要有人问,自己还是乐意一次又一次地回答的。命运的确存在,也是可以预知..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出自方寸。”上面讲过的话,都是教我们如何安心。安心实际上就是讲的安心法门。修学安心法门,一是要有善知识开导,另外也要自己善用其心。自己从修行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经验,所以说“其中善..
宁近毒蛇,不亲女色
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惟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惟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志存无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抛弃。”宋朝洪州云居宏觉道膺禅师训诫徒众说:“你们既然出了家,就好像囚犯从牢狱释放出来一样,从此走向了生脱死的大道,免除万劫的沉沦,这是你们的造化..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码的基本功,所以称之为“小三关”。了生死的第一步就是要修定,而盘腿子又是修定的第一步,腿子盘好了才有机会入定。学佛的人既要能讲,又要能坐。如果光能讲,却坐不得,或..
星云大师:说梦的神奇,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
作者:星云大师文章来源:星云大师讲演集时间:西元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六日地点:台中中兴堂对象:法师、信徒(弟子依空记)一.梦的原因与梦的解释二.梦的时候与梦的速度三.梦的内容与梦的真假四.梦的人生与梦的意义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今天的佛学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说..
明一法师:安住在折腾中身口意显功夫
我们的修行是否有所成就?那就要看我们的所作所为。或者说,要看我们是如何折腾的了。我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我们是不是能够所行皆是十善?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三业(身、口、意)勤为佛事,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了?我们的胡作非为还有多少?是不是..
星云大师智慧法语:自性五分法身香
永嘉大师说:“不除妄想不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在佛教里,自性、佛身、法身、佛性、真如等,都是指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法身。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手上拿了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甚么颜色..
净土法门法语:恒顺众生
1学佛绝非儿戏,真正努力就必须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碍。会放下的人,得大自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跟大众相处,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也打妄想,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叫和光同尘。2永嘉大师讲的“分别亦非意”,执着也非意,妄想亦非意,那才妙..
净界法师: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个字就开悟了!但这是特殊个案。净土宗最喜欢引的个案是《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没研究教理,也不懂净土..
学佛人的生命,要绽放
有的人一学佛,也感觉很枯燥,很单调,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也觉得没有意义。这样子其实是学偏了,佛法不是叫你死板的,也不是叫你入定放光,不是叫你死的很好看,预知时至就了不起。佛法不是这个价值。佛法的价值,在于让人的生命,要像华严一样的绽放。难得来人间一次,一定要..
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个字就开悟了!但这是特殊个案。净土宗最喜欢引的个案是《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没研究教理,也不懂净土..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属圆顿教,且为顿中之顿,圆中之圆
「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这底下还有二教,二教就是顿跟渐,我们看注解。「二教。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都承认,都认为学习有顿根、有渐根。顿根是利根,非常聪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渐根是普通根性,要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中学、..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摘录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父似的,天天向戒律叩头顶礼。总而言之,你若修戒律,就能得到解脱;你若不守戒律,就得不到解脱。你天天不..
静波法师:学佛与思维观念的转变
非常感谢净慧大和尚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大家结法缘。实际上,学佛有赵州禅师说的“吃茶去”一句话就够了,吃茶以后就行脚,明白了道理就去实践,把握自己的心。由于是生活禅,我们把它放在生活中去阐述,使它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其实到最后还是一句“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