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经之宗:此经以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能满所愿而证所信。二此经之利益:此经以往生不退為力用。三此经之教相:此经大乘菩萨藏摄。四往生的条件: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若信願堅固,临終十念一念,亦決..
临终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7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
信愿法师:他力念佛与通途念佛,有何异也?
通途念佛四种之说,乃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所倡,师于其所著《普贤行愿品疏钞》第四说:「欲违生死之恶缘,遂顺菩提之正路,必须念佛。然念佛总说有称名念、观像念、观想念、实想念四种之别。」中国净土初祖慧远之念佛乃依念佛三昧而入定见佛,以期西方,此为观想念佛,上根之器易成,..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闻慧,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摒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思慧,以禅观的方法,做思惟练习,从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由定力而产生明晰的智慧。第三是修慧,就是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修戒是在身、口、意三种行为方面,不做..
净界法师:我们应该放弃主宰,追求自在!
我们应该放弃主宰,追求自在!净界法师第16卷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八面,我们看到丁二:问答释疑。那么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所以我们叫做: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那么求生净土,我们就面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生命的相状,一个是生命..
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进步,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我们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妄想。所以我们就跟着妄想走,那等到你到了二乘的角度,从人天乘提升到声闻缘觉的时候,你开始要内观了,你开始从好人提升到道人的时候,你记..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的关键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另外,你隔壁的人他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两个人死亡的时候,到底这两个人要去哪里?就是你最后你造了很多事情留下那个心念的痕迹,最后那个功能。这个念头从你出生以后开始给你熏习的是什么..
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所以你说这个人会追求今生的五欲快乐,追求今生的名利,我觉得相对不多。但是净土宗很多人对来生还是有期待。也就是说,净土宗的人,假设你没有好好去处理,一般来说,你的心中是两道力量,不是..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世间法是众生,觉世间法就是佛。若问众生迷的什么?可答云:就是佛所觉的。问佛所觉的什么?亦可答云:就是众生所迷的。是故佛与众生,本是一法,更无别法,只有迷..
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4集)
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整个世界人与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用念佛这个方法得清净平等觉,念佛三昧就是清净平等觉。真心现前,清净平等觉就是自性,中国人讲的本性,本性的体就是清净、就是不动。这..
净界法师: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个字就开悟了!但这是特殊个案。净土宗最喜欢引的个案是《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没研究教理,也不懂净土..
信愿法师:敬请深思本愿名号
净土法门源自法藏之不可思议愿行,言不可思议者,乃出自古佛之真如所发,佛智绝待圆融,寂照不二;佛心无为无漏,真实平等,非凡愚能知能测。然从本示迹,悲智一如,生佛一体,故佛智起用,即悲化群生。《普贤行愿品》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
净土法门法语法语:修行人不为境转,那才叫真功夫
我们念佛人要常常自己反省:我们有没有觉悟?还有妄念,有妄念就是不觉;不觉,就会被物所转。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这个“物”是包括自身以外一切境界,就是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外头境界所转,我们现在自己就是这个人。眼见色被色所转,耳闻声..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是帮助他建立愿往生的念头
往生的正因是这个念佛人本具的信、愿、持名、感通。其他的人是一个助缘,正因和助缘的关系一定要摆正他的主次。什么叫助念?助念就是帮助这个病人保持他信愿行的正念,是一个帮助的行为,是个辅助的行为,你可不能喧宾夺主,喧宾夺主就错了。特别是还说谁能够运点气功啊,要这么运..
净土法门法语:千万不能再错过了。如果再错过,就是无量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7集2014年10月31日讲于香港【解】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个底下三句非常重要,“念佛三昧”、“导师之行”、“最胜之道”这个三句。“定”是念佛三昧。“法”是“导师之行。最胜之道”,真正能引导众生了生死、出..
净界法师: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
妙江法师:善恶因果
妙江法师简介妙江大和尚俗姓刘,1952年腊月生于山西阳高县古城乡西要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68年出家于大同云岗,1980年到五台山,至今先后在普化寺、竹林寺、南山寺、慈福寺参掸修行,期间曾两度上佛学院深造,后被五台山佛教协会安排到了碧山寺当家,于1995年8月11日由原碧山..
印光大师:禅宗净土都能成就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编者按:永明延寿大师,五代宋初高僧,倡导禅净双修,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编撰成《宗镜录》,又著有《四料简》《万善同归集》等,影响深远。印光大师曾诠释《四料简》一文,详情如下。禅宗净土两种法门,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佛教大纲..
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由出生到死都没有停下来。能有多少人认真反省一下生命的意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所居住的生活环境的真相?我..
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的摄受,所以在临终的时候,佛陀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乃至于招感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所以能够无倒自在往生。所以这个随业跟随念的确有差别。我在读佛学院的时候,我遇到二位老法师,..
临终时所发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
死亡,那终将来临的一刻!那不知何时会来,也许随时会来的一刻!那对我们此生的所作所为做最后的审判和裁决的一刻!那一刻会发生什么呢?在《普贤上师言教》的颇瓦法部分,巴楚仁波切讲到了死亡之时所发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有聚必有散,和会当别离。死亡,意味着我们不仅仅要和..
悟道法师:平时没有功夫,境界一来容易发脾气
所以也不好忍,一把刀插在心上,讲的时候很容易,境界现前是该发脾气就发脾气。平常你没有做这个功夫,境界一来,真的,我自己也试过好几次,在没有逆境来的时候,我也会讲要忍辱,也劝别人忍辱。自己碰到的时候,管他什么忍辱,先发作再说,就会这样。现在我想起来,我经过这些经..
净土法门:到哪一道去投胎,阿赖耶识的种子做主
我们可以说八个识,阿赖耶识是主,其余七个识是阿赖耶的作用。好像一个人,人身体是主,有手有脚那是它的作用,我们要这样看八识。第六意识是分别,分别的能量最强,第七识执著;前五识是对外面境界的了别,它不分别。譬如眼见,像照相机一样,把外面的状况统统传达到里面,只有这..
一个让一代高僧虚云老泪纵流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为何来求见虚老?”那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
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个字就开悟了!但这是特殊个案。净土宗最喜欢引的个案是《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没研究教理,也不懂净土..
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本在发菩提心!你为什么求生净土?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你去净土不是去享受的,是成就佛道的,亲近十方诸佛,..
念佛不为自己,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念佛不为自己,为了救度父母,希望父母临终时不要受折磨,不要堕地狱,能够得度。为了一切众生不再受苦,我这种念佛的观念对吗?定弘法师答:也是对的。但是你要有这样的一个观念,你自己要是不得度,你想度別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虽然有这样的慈悲心去度眾..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
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及真实践行。《彻悟禅师语录》篇篇鞭辟入里,见地超卓。其中有一段开示尤为精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以十六字纲宗为核心,大师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
净界法师: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是诸法存在的规律。净法是清净因缘的和合而显现,染法是杂染因缘的和合而显现,于染净法中,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