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

文珠法师《生命寿命与慧命》

一、生命的组织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所以,生命不仅限于动物,一切植物皆能生长,皆有限期的延续,所以,一切植物皆有生命。人之老死,与值物的枯死,同样是有生必有死。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值物的生命,也不涉及其他动..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昌臻这一次有这个缘法到广德寺来参学,也能够与各位同修大家在一起来学习佛法感到非常高兴。广德寺是四川著名的丛林,在历史上高僧辈出。现在来说道风也好,道场非常清净。广德寺的佛学院能够办这么多年,培养出这么多人才,这在当前的四川来说,还是非常少见的,这给我们寺庙树立..

人生欲得无病健康之法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汝宜息心念佛,并念观音,将己妻妾,作道友想,相敬如宾,不使起一欲念。如是久久,则诸病悉可痊愈矣。若病已痊愈,犹..

济群法师:吃素能吃蛋吗

问:吃素后,蛋类能不能吃?济群法师答:严格的素食者,是不吃蛋类的。佛教提倡素食的理论依据,是为了不杀生,为了体现对众生的慈悲。而鸡蛋是生命胚胎,特别是一些有性的鸡蛋,吃了也涉及杀生。当然,现在养鸡场出来的鸡蛋,很多是没有生命的,应不属于杀生范畴。如果实在戒不了..

济群法师:现在有病需要吃肉是否可以

问:吃素已经六年,现在有病需要吃肉,是否可以?济群法师答:一般来说,生病都不是因为吃素引起的。许多研究调查都表明,搭配合理的素食,远比肉食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生病后更应该坚持吃素,一方面有利于身体恢复,一方面,病中容易体会生命无常,应借此机会加倍精进。..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使世界充满勃勃的生机,也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发展。从广义上说,不仅自然界的一切机体都蕴涵着生命的力量,甚至星辰和整个星系,也都有自身形成、发展及消亡的生命过程。在一切生命现象中,人生无疑是..

济群法师:自我的回归

自我,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一生都在为所谓的“我”而奔忙。为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的儿女、我的名誉地位、我的财富……我们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自我这个中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有着..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补,而是应以合理的素食配合寡欲的生活方式,这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示。另外,至于印祖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们从他赴上海参加护国息灾法会前,给屈文六居士的..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书二】十●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二】十一●..

济群法师《人生佛教的弘扬》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渊源于太虚、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希望籍此摆脱人们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真正走入生活。自《心经的人生智慧》、《学佛者的信念》及《幸福人生的原理》第一辑“人生佛教系列丛书”出版后,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

济群法师:佛教徒是禁欲主义者吗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理解,佛教并不提倡一味的禁欲。(一)、什么..

梁武帝对素食倡导

虽然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汉地自然也没有素食之风。直到梁武帝时期,经过他的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精通教..

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反思:关于寺院的经济来源

在早期的佛教僧团,僧人遵循传统的乞食制度,物质生活非常简朴。而中国传统的寺院,经济来源主要靠信徒的布施。同时,寺院早晚普佛,为信徒消灾或超度,也能获得一些供养。除此而外,许多寺院还拥有山林、土地等寺产,尤其是禅宗寺院,地处山林,僧人通过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农禅并..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藏传佛教地区,过去因为蔬菜匮乏,只能吃肉,因此有所开许,不过现在情况又不同了。汉传佛教特别提倡素食,主要是基于佛教的慈悲精神。..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佛教两千多年的传统。这个传统意味着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无非就是早晚课诵、念佛参禅、僧装素食。我们出家后,就进入这样一种“佛教式”的生活轨道,日复一日。但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我们能否与法相..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

大安法师《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对正法,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没有信心,对因果、对轮回,他听了之后就不相信,甚至哈哈大笑。你跟一般人谈因果轮回,他会哈哈大笑,他觉得你很迷信:“哪有这个事情呀?你看世间都是善人受煎(欺),恶人得势。没有因果!&..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为什么现在众生的怪病越来越多

确实有很多人吃常素是很困难的,他已经吃惯肉,很多人不吃肉就不能吃饭,再加上受世间一些观念的影响。现在很多观念说:你不吃肉,就营养不丰富,营养不良。他如果接受这个观念就真的感受到吃素没劲、乏力。这都是自己的念头决定的,如果这念头克服不了,真的是吃不了常素,那就循..

在家学佛方便谈

四句口诀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谈心,沟通思想。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素菜馆,环境优美,我希望它能扩大影响,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吃饭,通过佛教的饮食文化活动来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体现佛教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培养爱心的精神。这是吃素的目的所在,应该定好这个位。我不赞成把这里办成..

传喜法师:放生的殊胜

从小喜爱小动物,同情不幸遭遇,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看燕子築巢,母鸡孵蛋,是很多人童年时代的乐趣。古人有“钩簾归乳燕,穴窠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诗句。举手之劳,让小燕子径路回家,让乱撞的苍蝇得穴而出,给老鼠留一餐饭。免飞蛾扑火而不点灯。如此恻..

传喜法师简介与出家因缘

传喜法师简介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市。父讳韩家树,母讳崔银兰,在家行六,俗名富洋。八十年代为探寻生命意义而学佛。一九九零年在圆明讲堂上明下旸大和尚座下受三归五戒,开始茹素念佛。九二年在金刚道场于定公上师前得四皈依及五部开许灌顶。九三年于普陀山普济..

珍惜无常生命,提倡健康素食

学习佛法在世间是最幸福的人,学习佛法能了解生命的意义,否则的话会迷失在这个境界之中。长廊虽然很美,但是长廊不是我们的皈依处,如果我们迷失了自我,迷失在境界当中,我们甚至没有这个长廊漂亮、优美,也没有长廊寿命长。我们几年前也是这样过中秋节,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的名..

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

一、初访静思精舍1981年十一月,一个密云布天的日子。我和台北颜宗养居士到达花莲,初尝北回铁路莒光号火车的滋味。台湾的环岛铁路,到现在为止,还有南台湾屏东县的枋寮——台东这一段一百公里左右的缺口等待‘接榫’,如果一旦接榫的话,那么你从全岛任何一..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实人生下来时,都有善良、无染、清净的本性。只因后天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就被欲念、贪心、恶念、痴、无明所牵引,而控制不了自己就造业了。佛教说六道轮回,并非人永远都在人道,六道还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只要心没照顾好,很快就随光而去。大家都知道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时发愿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以此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既然天天都希望有福、平安、顺利,何必等到有事的时候才持斋?不如持长斋,天天积福、天天平安。立愿降口欲斋戒不难温室效应让地球受毁伤,灾难..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是要引导人少欲净心。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佛陀时代,带领僧团外出托钵,钵是「应量器」――度量自己一日所需分量,最多只能托钵七户,即使不足也要感恩与知足。一天只吃一餐,足够维持体力即可,也不讲究美味;把精神专注在..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际,许多企业界人士举办尾牙以素食请客,「尊重生命,人情浓厚,很祥和,也表达了充分的感情,又可以彼此感恩,人间温暖可以充分表达。」屠杀生灵谈笑间岁末省思功与过上人开示,推动爱的人间,有爱人间,要互相尊重生命,「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