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问:什么是至孝?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把他锁在皇宫内,他溜出去,在喜马拉雅山修了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悟道。在他成佛之后,他升天为他的母亲说法,这就是至孝。现代的孝道是研究孝子们的行为,以它为榜样。古代的孝道是依照中国的二十四孝去..
释迦牟尼佛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6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6:忍辱庄严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缘六度领衔,增忍辱庄严。修得五忍法,身正无胆怯。负重忍辱依大乘,令发阿耨菩提心。
宣化上人:佛入涅 为何不受供养?
因为纯陀具足“真诚”两个字,所以佛才接受他的供养。◎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开示佛将入涅 之际,为什么不受供养?因为佛已成为金刚不坏之身,所以不接受饮食,吃与不吃都没有关系,吃东西也可以,不吃东西也可以。不像我们一顿不吃饭,好像吃了多大的亏;甚至没有吃饱,就觉得是赔本..
悟显法师:修行的快捷方式,但念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讲「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这是劝导所有修学佛法的人,要老实念佛,而「念佛」这一条路就是修行当中的快捷方式,掌握了成佛的快捷方式,成佛自然就快了。那么所谓的念佛,心地要觉悟,不能只有嘴上称名,心地不觉,里面贪 痴三毒没有消除,这个就不叫念佛,纵然让..
度众不以为烦-佛为度一人曾用8万年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六精进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为吉祥宝,相貌端严、财富广积、为人傲慢,他从未拜见过净现如来,..
舍一得万报,这是布施的果报,施比受有福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导读施比受有福。有能力付出比没能力付出要有福。受里面,苦受乐受都是苦,因为无常善变,所以患得患失。施和受是此消彼长的,有施就不会有受,受就无法施,正如我们见他人过时,此时的自己在“受”,自己的修行施就不见了。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
海涛法师:礼敬诸佛才可以消除业障、去除我慢
我想,忏悔之心第一庄严,普贤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才可以消除业障、去除我慢,所以我们出家众,刚出家每天拜八十八佛,我经常鼓励大家每天在家里,至少拜一百零八拜,虽然为自己而拜当然很好,但是现在,右肩是父亲,左肩是母亲,背后是所有苦难众生,前面是我们过去,所杀、所吃、..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三章)04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三章弹指圆成八万门04万法无咎,因果同时普观一切,无非法门,无非解脱。但为自心强生系著。为多事故,沉潜苦流故。劳圣说种种差别,于所说处,复生系著。以此义故,圣说不同。或渐或圆,应诸根器。如此经教顿示圆乘,人所应堪受。设不堪受者,当须乐修,究竟流..
宣化上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仔细来研究这两句话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离开迷惑颠倒之后,心中非常清净,常常相续不断,善巧使用神通自在的力量,度脱无量的众生,包括你我他在内。只有菩萨才能离开迷。什么迷?就是酒迷、色迷、财迷、气迷。酒色财气都迷人,是颠倒的因缘。菩萨的心是清净的,不打妄想,所谓“心止念绝真富贵,..
宣化上人:没有这些个念头,这叫清净心
庄严净土分第十◎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
嘎玛仁波切:佛菩萨的神奇美妙境界,需要脚踏实地系统闻思修,满口禅语,真的只能一场空
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这种佛教的教育基本上没有断层,传播得非常好。从初入佛门一直到成就佛陀果位的修行方法都具备。藏文的《大藏经》就有103本,很全面。藏民们从古至今受到佛法的滋润,一直学佛践行着放下屠刀,慈悲为怀,愿意去包容、慈悲一切众生。佛教里有..
嘎玛仁波切:佛陀将人类潜能开发做到了圆满
所谓的学佛修行,获得觉悟,就是要把我们灵魂深处,阿赖耶“芯片”深处的潜能里,那最智慧、最慈悲、最光明的一面,让这些圆满的正面力量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射出来,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太多的黑暗面,所以,我们才叫凡夫俗子。也因为黑暗面多,所以成熟显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
梦中所有境界是你心里变现的
「又《甄解》曰:义充法界,德备恒沙为圆」。义是义理,德是功德,功德多,我们称万德。法界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大乘教佛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怎么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心找不到,这是说真心。妄心跟真心相似,妄心在哪里?你起心动念所想的,这都是妄心。举个明显..
大安法师: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物。作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他看到了世间生老病死的无常,人生八苦的煎熬。为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追求解脱,苦行六年,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一尊佛出世,那是震动三千..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解释净土门的[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一)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解释净土门的[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一)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一大点《法事赞》概说,我们探讨到了《阿弥陀经》往生因的经文,这一段经文有三个地方比较容易让人家误解:第一个地方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第二个..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2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2:善心庄严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循正心领衔,弘善心庄严。生死轮回转,人生性本善。铭记善根依大乘,令发阿耨菩提心。
宣化上人:这二十位大菩萨,他们都是大菩萨中的上首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摩诃萨译为大菩萨,菩萨应该读菩提萨 ,菩提译为觉,萨 译为有情;因为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称为菩萨。有十佛世界向微尘数那样多的大菩萨(法身大士,在八地以上的地位),大家一起..
宣化上人: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
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对净土法门要深信、切愿、实行,实实在在修行,这才容易成功的。宣化上人开示于金山禅寺佛七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念佛勿缓亦勿急集中精神须菩提妄想尽时佛自现火里栽莲切莫疑我们人在这儿念佛,要心平气和地来念,不要念得..
妄想、分别、执着,什么是妄想?看完这个就懂了!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什么是妄想?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时,一个用金杯,一个用泥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东..
方海权:居家也需要良方
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之七我们生活的环境,对于自身来说,非常关键。而生活的内容,更加是息息相关。做为一个居家之人,一生运用得好。不单是能改造现生的命运和环境,而且能使未来得大福乐,心安理得。人是家庭的灵魂,住宅是家庭的外衣。我们对于衣服不修边幅,不只是外观为..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要给她家佛堂的佛像重新装藏,然后这几个人就在这个老居士家里折腾了一夜,把原先佛像的装藏都掏出来,然后不知道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天亮后这几个人走后,这个老居士才反应过来,怎么就开门让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二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十二章随缘了缘成佛缘03道在方便中十信终心,即以方便三昧,达无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贤体用法界法门。所以说由‘十信位’至最后成佛,处处都有方便方法,依《华严经》的境界是什么方便方法?为他好或为我好?重点在先为他好,给人方便,后谈到为我好..
黄念祖: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
《谷响集》本集所答之问者,有初信、有未信,有初修、有久修,有禅、有净、有密,有专修、有兼修,种种不一。故所答亦随机而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答信摘抄・答A居士(一)劝继续忏悔,念佛求生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解释净土门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四)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解释净土门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四)在《观佛三昧经》里,释迦牟尼佛讲:「诸佛大悲,心常缘常没的众生。」诸佛大慈大悲,内心经常挂念着地狱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他生生世世发愿代替地狱的众生受苦受难。佛的慈悲心慈悲到这样的地步,怎么可能..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1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271:想念庄严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缘正心领衔,弘想念庄严。想茫茫苦海,念万般无奈。五蕴不虑依大乘,令发阿耨菩提心。
助施功德也能得佛授记
无数劫以前,有一位老婆婆孤苦伶仃,以卖麻油膏为生。当时有一位比丘,每天到老婆婆那里取麻油膏,为佛陀燃灯,如此持续了很多年。后来,佛陀为那位比丘授记:“你以后成就佛道时,诸天人、国王与人民,都将一同向你祝贺。”比丘回答:“感恩佛陀慈悲授记。”..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当然没有名字之相,所以任何一尊佛施设一个名号,他都是有着教化众生的宗旨、方便的。释迦牟尼,能仁寂默,用“能仁”仁爱一切,寂静、内心的宁静来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那这位佛在因地当中有种种..
虚云老和尚八月祈雪竟致千里冰封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此时的长安,饿殍遍地,活人生吃死人肉,到处是腐烂的尸骨。虚云老和尚立即奏请皇上,亲谕禁止..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九章)05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九章古镜坦坦轮回长05世间业系,无闻凡夫,五欲火烧,执著因果,尽成狂解,不体圆常,皆背法界缘起之门,悉昧般若无生之旨。第一层批判一切外道的观念,外道包括一切心外求法的宗教、哲学思想等。第二层包括声闻、缘觉圣人等等。第三层讲‘世间业系,无闻凡夫’。..
宣化上人:随喜有随而不喜、喜而不随、亦随亦喜、不随不喜这四种
什么叫随喜功德呢?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随喜功德”,随喜有随而不喜、喜而不随、亦随亦喜、不随不喜这四种的分别。随而不喜,就是出于勉强而去做功德。喜而不随,是虽然欢喜,知道做功德是好的,但是他自己不做,叫旁人去做,说:“你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