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

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佛陀回答: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知道,当我们的手去摩触头的时候,它其实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而这两个接触的过程当中是没有真实处所的。也就是说,它是缘生无性、当..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他可能是用信仰式来念佛,完全是信仰。他会有两个信仰:第一个,他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佛陀的功德真实存在,佛陀没有灭度,他相信。他会相信宇宙间真的有一个强..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修道,大丈夫要用勇猛精进的心来对治姑且等待。今天一过,明天又懒,“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修道的事不能等,要常常念时不待人,时间不会等我..

印光大师:了生脱死,岂可志大言大

观想[1]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2]止观[3],禅宗参究[4]向上[5]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6]也。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淫欲

以下内容,为印光大师开示:对美色的欲望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仅中等和下等根器的人,被美色所迷惑,就是上等根器的人,如果不努力约束自己,警惕观照念头,也难免被美色所迷惑。观察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本来足以成为圣人和贤人,只是由于打不破美色这一关,反..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1-2)

《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1)――大安法师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看偈颂:【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的第六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威德就像须弥山王殊胜、微妙,没有比这个佛的威德更超过的了。阿弥陀佛为什么会生起这一愿呢?..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3-4)

《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3)――大安法师请看下面偈颂:【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这是第三种功德成就“无余供赞德”。无余就是在十方所有世界当中,不会有遗漏,去供佛、赞佛的这种德能。偈颂就说“雨”,就是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雨种种的天华、天乐、天衣、种..

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5)

《往生论注》2016第六讲(5)――大安法师五逆重罪是要杀害众生,众生受到伤害。他不知道见解上的伤害重于所有的伤害。所以回答,说这个世间没有诸佛菩萨,在这里说世间善法和出世间的善道,没有这些教化众生的法,那世间人做人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不存在的,佛的五戒就是谈仁..

大安法师: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让他用这个木钻子把石头钻通才教他修仙的方法。那个人很老实啊,就在那儿钻。用木钻子钻一块巨大的石头,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啊!但是他锲而不舍,钻钻钻……,终于钻..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明.憨山德清“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修行很容易,要遇到明师指点不容易。古德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明师难遇”,要觅得善知识,不是随便能寻获的。何况善知识必须具备:第一、自己要有证悟;..

大安法师: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好,..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第15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前面佛简略开三显一,令大众动执生疑,下面佛开始正式开三显一,令大众断疑生信。经文从“尔时佛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到《授学无学人记第九》,这总共的七品半,都是开三显一。下面我们请..

信愿法师:吴永海居士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吴永海居士往生记吴永海,河北省霸州市西粉营村人。三年前(2002年)被诊断为脑血栓病,医治无效,自知时日将尽,拒绝治疗,自拔输液管,停药停液,一心发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提前叮嘱亲人安排后事。往生前一日,体力极弱,但神识清楚,示意要纸笔,写下:“生..

信愿法师: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六)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法事赞》开示: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六)【善导大师《法事赞》云: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台湾在彰化这个地方,有一个退休的老师,他想要好好退休享清福。这个老师非常有善根,..

信愿法师:三恶四趣尽皆停,誓愿舍命见弥陀(一)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三恶四趣尽皆停,誓愿舍命见弥陀(一)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一大点,《法事赞》概说,我们探讨到了第四页的第八行,晚上从第四页的第九行接下去。底下要探讨的内容就是简要的把《法事赞》的一些重点点了出来,来说明念..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科技愈发达,人心愈迷失;物质愈文明,道德愈堕落;心灵愈染污,治安愈败坏。如何才能挽救世道人心、减少犯罪、自求多福、消灾免难,乃至如何才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永息战争、天下太平呢?这些都是现代人最关心与忧心的问题。然而,尽管有不少人关心与忧心,但对于世间乱象、天灾..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特别的一面,可以带业往生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为何临终还能往生,一生罪业和几句佛号,谁轻谁重?被杀的牛要..

上上周和上周两次放生泥鳅的见闻、感悟和奇异梦境

上上周放生泥鳅和田螺之后的奇异梦境家在天津,放生很方便。天津,有九河汇流,放生是很方便的。这也提醒包括我在内的各位师兄,如果家住河边、湖边、江边,放生是很有因缘的,不可浪费这种环境和资源。上上周,在天津某大河边放生了40斤田螺和40斤泥鳅。感觉很好。现在详述一下。..

金光明最胜王经释二十三

我们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起分别。比如说,从分别起而认知一个水果,它是水果,不是别的东西,一直存在着,有颜色、有重量、有大小。再然后我们从分别念当中又会去判断它是甜的还是酸的,好吃的还是不好吃的,等等。结果怎样?突然一阵风吹过,果子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这时候一..

金光明最胜王经释二十一

这个时候佛为什么要讲到一个很特殊很奇怪的法?金胜陀罗尼。因为这个法这个陀罗尼咒是三世诸佛之母。为什么一个咒会变成三世诸佛之母?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原因就是所有的佛都因为它而成佛了。所以后面,佛才会首先宣说佛和菩萨名。佛第一个宣说了他自己的佛名,接着是东方不动..

修行在哪里修?

修行在哪里修?实在讲就是六根在六尘上修,叫真修行。你不能不见,不见,我心清净,不算清净;接触清净,真清净。眼见色在练什么?练不执着,从这个练起。用什么方法?用忍,忍辱波罗蜜,能忍就能得定,能忍是真精进,精进才得到禅定,不接触不行。这里头有智慧,智慧是什么?凡所有相..

最后一念想什么,平常要练,关系很大

人心量大一点,心要敞开,不要怨恨人。怨恨人、怨恨事,心里不高兴,这影响就很大。人在最后一念是关键,最后这一关不容易守,自己做不了主,这就要靠平素的修养。最后确实善因善果、恶因恶报,那个时候最明显。平时没有放下,到走的时候再放下,绝对靠不住。平时要放下,养成习惯..

天天在六根上锻炼自己不分别不执着,这叫真功夫

我跟老师,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修行的方法,他告诉我:“看破放下。”真正做,看破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能走通;如果你放不下,你还有执着,那你根本还没上路,你还要从根基上去扎。这些老人现在都走了,现在人苦!所以要靠自己,多听经,一遍..

这叫真念佛人、老实念佛人,决定有成就

善导大师有句话赞叹佛陀,说「诸佛所以兴出世」,一切诸佛到这个人间来,「唯说弥陀本愿海」。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无量寿经》,就是为了说《无量寿经》而来的。因为这部经难信,所以顺应众生根机,说一切法门,说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最后都归净土法门,都归到无量寿。就像《华严经..

亲身经历的放生鲤鱼殊胜功德

大鲤鱼是最有趣的动物。如果放他,他会报喜。我放的鲤鱼其实不算多。但是却有过三次鲤鱼报喜经历。下面说说放生鲤鱼的真实功德。第一次,我基本没钱生活的情况下,梦到和父亲,女朋友在长江游玩,有无数的大鲤鱼在江里翻滚,都露着大脊背,我梦里想,我放的鱼都长大了。然后半个月..

钱财为什么不跟你走

佛友问,自己最近生意不景气,尤其今年一直亏本,用佛法怎么解。世人苦,就苦在要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个观点,钱不要来的太快,也不要来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钱多了,就不把钱当成钱来看,就造成奢侈。福报一浪费,你再赚..

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

修行过程中,不仅要积累资粮,更应忏悔业障。无始以来,正是业力推动并左右生命的延续,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区别。其他宗教认为世间一切皆由神造,而佛教不承认有造物主,并指出命运正是由自己造作的业力决定。业是由行为构成,包括身业、语业和意业。所以说,身体、语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