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

临终前什么事最重要

死亡是每一个人在婆娑世界的必达终点,多少人都会思考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谢幕”。在上海玉佛寺“生死学与生命关怀”国际学术论坛期间,凤凰网佛教对话台湾屏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其贤。那么如何让临终者有尊严地“谢幕”?请看林其贤教授如何说。林其贤:临..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名号

会用真心的人,恭喜你,你真的离心意识,那要恭喜你。为什么?你是法身菩萨,大乘教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就是这个境界,不用心意识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把心意识放下了,不要它了,明..

海涛法师:施食的功德利益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施食?

佛教的做法是以悲心来看鬼道众生,鬼道众生其实非常痛苦,他们因为过去的一个业的召感,让他们没有东西吃,他们饿却饿不死,所以我们一个修行人要懂得怎样施食。一个佛教徒要是不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那就是缺乏佛法的知识,假如你知道有饿鬼道的存在,又不施食,那就是不慈悲。我..

办酒席杀生后的惨烈果报

2017年5月13日我儿子结婚摆喜酒,杀了大量的海鲜,当时我还没认识到是大杀生,只是念了往生咒就以为没事了。办酒席之前彭师兄多次提醒我不要办酒席、不要杀生,但是我没能劝阻家人(丈夫不信佛、不念经,还经常骂我,造口业)。我自己过后也没有好好地忏悔,导致了我丈夫办完酒席就..

净土法门:修行不仅限于读经,念佛也不仅限于持名

净土法门:修行不仅限于读经,念佛也不仅限于持名◎【修行不仅限于读经,念佛也不仅限于持名】念佛的名号时,要想佛的存心,想佛的行谊,想佛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才是真念佛。看到佛像时想到这些,如此念久了,自己的念头就转变成佛的念头,自己的心就转变成佛的心,自己的行为就转..

学佛路上心得与体会,佛经中那么多的利益,为什么得不到?

最经读经我常常想,经中那么多的利益,为什么得不到?反省自己,主要是定力不够的缘故,遂致不能多闻,学习不够主动,多半时间照本宣科,照猫画虎,不能去深读经文的意解,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知识点中,为自己设障碍、动妄念、乱贴标签。定力的基础哪来的?首先是对佛菩萨的教诲..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10

清余慎行余慎行,法名净阿,是扬州甘泉人。一向精通骨董学,就靠此谋生。眷属的缘尽了,一人独处。同治乙丑年,听说藏经院,开念佛道场,善知识云集,就信慕皈依,吃素念佛,护持道场。放生礼念,没有懈惰的样子。光绪乙亥年冬天,忽然感染微病,念佛倍加迫切。除夕时,对众人说:..

人间天:佛法的难闻,难在哪里?怎样真正得到闻法的利益?

那天有同修问我:“老师,我现在读经发现最难的不是经文,而是在这个闻字上,你能给我讲讲这闻是什么吗?”这个闻字太深了,“佛法难闻”这句话绝对半点不虚,不是说我们接触到了佛教就是闻到佛法了,根本不是这样的。咱们简单展开说六条闻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懂得这佛法的难闻,这..

嘎玛仁波切:得来不易的伟大佛法,你珍惜了吗?

一个真正信佛的人,应该能坚定地认识到:因果真实不虚。现在是佛法非常昌盛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愿意努力地去弘扬佛法,也要珍惜信仰自由的空间与环境,努力精进闻思修佛法。生命无常,而你为此做好准备了吗?任何时候,我们当然都希望大家健康长寿、无病自在、长命百岁……但是,对..

佛度五百释迦族子弟的故事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光明无量。然而佛在世时,有五百释迦族子弟,因过去罪障业缘,眼中所见佛身皆是一片灰黑,此五百释子见此景象,皆伏地痛哭,为不能得见如来金色身而悲恸万分。世尊劝慰众释子,并为其开示得此业报的因缘。过去婆尸佛入涅后,有一长者名为日月德,..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确诵经?

与智者为伍?携善者同行两千六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游化古印度恒河两岸应机说法佛弟子们菩提树下法喜充满佛陀过世后通过几次大型的经典结集弟子们将曾听闻佛陀的教诲“如是我闻……”记录下来让佛陀曾经解答众生的人生疑问消解众生烦恼的种种法义跨越时空得以流传开来今佛弟子有幸问..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4集《安士全书》(第007集)黄柏霖老师讲于2018年08月09日台孝廉讲堂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请各位同学翻开《安士全书》课本第三页第五行,我们看经文:【前世后世。..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二乘种不生(三)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会通二乘种不生(三)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有六段文,我们探讨到第六段“会通二乘种不生义”这段疏文。在疏文,善导大师一开始设..

信愿法师::龙树菩萨开示娑婆世界修道仰仗他力容易,仰仗自力困难

【往生仗佛力】龙树菩萨开示娑婆世界修道仰仗他力容易,仰仗自力困难下面是引用龙树菩萨《十住(读皮音)婆沙论・易行品》的话来说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仰仗他力就是非常的容易,仰仗自力就是非常的困难。《十住婆沙论》简称《十住婆沙论》,也有可能当时智者大师写《净土十疑..

信愿法师:闻法疯愈顶现金光

【念佛感应录】闻法疯愈顶现金光净勤女孩,三年前读高中三年级时,因自己的隐私被同学公开,受了刺激,精神失常,时哭时笑,因此辍学。曾送精神病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一直不能停药,一停药就发病。这件事对家庭是个极大的不幸。去年上半年,其母带她参加我们学佛念佛的活动,..

印光大师: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

宣化上人:老实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

吃饭、穿衣、睡觉是人生离不了的事情,念佛时能把这叁件事忘了,不知道是否吃饭、穿衣、睡觉?这就是老实念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末法时代,一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在末法时代就有一亿人修道,也不一定有一个人..

净土法门:存在即是不存在,佛法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说的是什么?就是说的涅的真理,本来无生灭。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有多少?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不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你想都无法想像。所以佛告诉我们,本来无生灭。这个..

净土法门:老法师谈养老问题【综合整理版】

【净土法门: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老人自杀的太多了,天天都有】我们今天非常可怜,全世界非常可怜,在世间,世间法里面,从前的人有依靠,家是他的依靠,一生最靠得住的靠山,无论你是辉煌腾达还是没落,家人都照顾你,你有后盾;老的时候就有家人养老,无忧无虑,所以他心很清净。..

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是指什么?

佛土有四,所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1、凡圣同居土者,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土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人..

印光大师:念佛的无上功德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着。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增长善根。超度..

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的福德与功德无可限量!

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的福德与功德无可限量!《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纪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著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

诵《金刚经》10万遍,西方净土证菩萨位

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显庆五年七月间,她染上微疾,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又曾两度见到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又有..

一位老法医对因果报应的感悟

我是一名司法医学警察,就是俗话说的“法医”。简单一点说,如果哪里发生了命案,就会把尸体送到我们实验室,由我们进行检查,找出死亡原因,出具一份报告,递交给法院或者公安局。人有生必然有死。人的死亡原因五花八门,不可思议。我从事法医工作二十六年,一直对这个现象感到困..

嘎玛仁波切: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下一个家布置得更美好

轮回中的众生,来世会不会过得平顺或幸福快乐,关键在于今生有没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准备是指,要在这一世累积众多资粮,也就是足够的善业。佛法是如此,世间法不也是如此吗?就像世俗中的搬家,当你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有财物、能力、体力时,丝毫不会恐惧,也不必担忧,因为一..

方海权:是什么特别原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方海权:是什么特别原因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我等要往生极乐莲池中,是何故,因娑婆世界无量诸苦愿舍离故。《观无量寿经》中说:阿世王政变弑父王频婆娑罗王,自立新王。幽禁母亲韦提希夫人。本来极为尊贵的第一夫人韦提希被囚,忧怨憔悴,受到了人间剧苦。在狱中遥望向佛行礼,心中..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六

可是末法时期,全德的善知识真的是难求难遇的,但是修学佛法又绝对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世尊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作为学佛人入圣流必备的四大条件,这四大条件,其中亲近善士居于首位。在《优婆塞经》中,佛指出发心学佛的五件要事:“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

一心不乱误导了多少人?

本文转自朱亚仲先生博客。一心不乱,是让净业行人纠结了上千年的四个字,无数人死在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仅出现于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里,玄奘译本没有,《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里也没有,这种只出现一次的词语,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一来是由于鸠摩罗什译的《..

人间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理解“十如是”

本经的名字是《妙法莲花经》,妙涵盖了妙法、妙莲花、妙经,乃至种种都殊妙,当初智者大师在大隋讲法华,只这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怎么妙的?就是好的没法说,超出想象、超出思维、超出言说,前面提到百界千如,以此来说这个妙。每一界都有十个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

人间天:走下去,验证你信仰的真实

在当今的社会,人们每天忙于事业、忙于家庭,忙于林林总总的身外事,却常常忽略精神层面的建设,因此会出现很多焦虑、抑郁,乃至一些极端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现在人们普遍的信仰干涸。而在为数不多的拥有信仰的人群中,又有多少是正信,有多少是迷信呢?人们在生活中有着对各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