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意识到,你说这些话,就是造口业,特别是你涉及四众,你就犯了重戒了。还有就是绮语,绮语就是说那些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言语,这个也是污染别人与自己的心灵。这也是造恶业。然后就是意三业,就是思想上的三毒,贪、嗔、痴。我们造的恶业就是十种,这十种恶业就是通过我们的身..

《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

《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深远。被尊为净宗十三祖。印祖这首偈语,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那..

《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别执着,一句佛念到底,这才叫功夫,咱人决定往生。如果六根接触六尘时,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样一天念佛十万声,这一生也很难往生。现前作不了主,你临终时靠不住呀!”怎样才能做到“不动心”?先要弄清楚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就是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这个心,是指..

《七佛通戒偈》浅释

居易是唐代很有名的一位诗人,学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年在杭州当刺史的时候,他就很仰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他就专门去在拜访鸟巢禅师,想向他请教佛法。这位鸟巢禅师没有住庙子,他在一棵大树上居住,所以人家就叫他叫“鸟巢禅师”,他住处象鸟窝一样。鸟巢禅师他是很有境..

《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

《以戒为师》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参学,在寺内开展学修,自我反省,互相策勉,共同提高的学修制度。作为丛林,早晚上殿,搭衣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是不可缺少的共修活动。报国寺这些年来基本上依教奉行。但是存在不如法如律的现象。希望同修们通过实践,..

《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的原因,到今天才给大家见面谈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的,就是《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讲两个大的问题:一、易行。分为五点:第一点,念佛,三岁小孩,一教他都可以念。近现代天台宗的高僧倓虚大师本来是讲“教宗”的,后来他在..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杂著】四一●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书一】六六●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耳闻者之惊惧,远不如..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

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是非恩怨;可以是轻视偏见,也可以是打击陷害;可以是飞来的横祸,也可以是人为的事端。逆境,可以是精神的空虚,也可以是物质的贫困;可以是心灵的阻隔,也可以是情感的破裂;可以是莫名..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则纵有所修,皆归人天福报。欲了生死,当在驴年(十二属相中无驴年,意为永不可能)!何况年已六十二岁,即使寿登八十,亦只十七八年。..

印光大师论念佛圆通章的闻思修

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选定为《净土五经》,而且在对弟子的开示中,随机指示,反复阐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下面汇集大师文钞的相关开示,分述如下:一、赞楞严经大..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谚语说:“学人谦下的程度不深,在世间法上不会得到学问、技艺的真髓,在出世间法上也不会得到佛法的实益。”这话虽然短小,可以譬喻到世..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讲记

这篇重要的开示我们分成三个段落来学习: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二、今天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三、劝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分二:(一)点明宗旨(二)开示家庭母教的两个要点(一)点明宗旨【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印祖在世时常常强调这一点,这也正对现代人的病根。多..

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持经利益随心论》。《安士全书》里记载:古代武功县西边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毁坏废弃的大藏经。有个叫康对山的人,少年时曾经和五个同学一起在寺庙读书。当时隆冬季节,天气很冷。四个人就用废经烧火来取暖,另一个人用来烧..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下面我们分十二段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教言:一、净土法门的宗要【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人活在世间,都免不了生病的苦、死亡的苦。当这些苦事出现时,只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自己没有力量了脱生死,又不归投阿弥陀佛往生净土,那就还要随业受生在六道..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世间最悲惨的事无过于死,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这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一生的最后,都要面临死亡,面临身心瓦解的恐惧,以及对来世前途的忧愁等等)。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

印光大师家教观之浅探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内乱丛生,外侮不断,兵燹频仍,民不聊生。印光大师便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大师幼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后中..

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法门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故。人之生气,非因致命之痛,毒尚如此。何况猪、羊、鸡、鸭、鱼、虾等..

济群法师《学佛与做人》

学佛的人,学习的程度不一样,对学佛的认识也都不尽相同。学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许多人,学佛仅仅是为了保平安,保发财,保健康,带着这种目的来学佛的人为数不少。尤其是初学的人,对学佛的意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学佛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一点现世的安乐。当然,一个学佛的人,..

济群法师《学佛释疑》

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答:有些人觉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仪式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妄想纷飞的凡夫来说,若无相应仪式将某一心行确定下来并不断巩固的话,往往是没有力量的。通过如法、庄严的皈依仪式,在佛、法、僧三宝前至诚宣誓,不..

济群法师《戒律的名称及作用》

学习戒律,首先要了解这一名称的内涵。为什么叫戒律?戒与律有什么不同?戒律有哪些种类?出家人学戒、持戒,究竟为了什么?一、戒的名称戒为三学、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学的基础项目,内涵广泛而名称众多,如戒、律、波罗提木叉等。了解戒律的名称,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其中所蕴..

济群法师: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切,只见戒律而不见佛法,使持戒成为一种形式、片面而孤立的行为。事实上,戒律只是佛法修学体系的一个基础,必须将其放在整个修学体系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学戒、持戒。在此,我想从佛法修学体系的五大要素,来谈谈如何修学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