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简介太虚大师(1890-1947),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法名唯心,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由大师亲手创立、主持或讲过学的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这些佛学院为中国近代培养一大批、好几..
太虚大师
印光大师:做错事知道惭愧但还是老样子?
印光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弘一大师(李叔同)赞曰:“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太虚大师赞言:“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估折服,易估崇仰,为莲宗十三祖,询获其当也。”让我们追随印祖的足迹,亲聆印祖的教诲――“真信切愿,老实念佛”。金益平..
弥勒法门的介绍
◎弥勒信仰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徒于当天举行法会庆祝。弥勒信仰是以未来佛──弥勒菩萨为信仰对象。曾流行于印度、中亚、中国、日本、朝鲜等地。我国晋代的道安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民国的太虚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仰者。历代对于弥勒佛的信仰,约可分为二..
孝敬父母,等于供佛(火遍朋友圈)
一、孝敬父母,等于供佛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种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还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远烧香。佛经记载,遇到灾年,很多人都饿死,佛托钵乞讨3天没有要到吃的,饿的不行。这时有个来请教问题的出家人觉得不是滋味,心想:佛是无上福田,..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与指南书单
佛教初入门的修学四大阶段有许多刚刚接触佛法的朋友,常常询问如何开始学佛?学佛的过程、步骤、方法到底是什么呢?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一、信:就是信乐首先要听闻正法,欢喜信受,这就是学佛的第一个过程。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
太虚大师:佛教中的“戒定慧”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
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不是平常人能体得到的。要体到必要一种方法。此方法就是觉者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约有三种。第一种是戒,依律仪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第二种是定,世间定,三乘定,大乘定。第三种是慧,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第一种是行为的训练,害他则自他..
圣严法师:菩萨戒的由来是怎样的?
说到菩萨戒的由来,可以分为三类:《璎珞经》及《梵 经》为一类;《瑜伽论》、《地持经》、《善戒经》为一类;《优婆塞戒经》独成一类。现分述如下:壹璎珞梵 类有人以为《梵 经》属于华严部,佛初成正觉,即于妙光堂,诵出《梵 经》。太贤《梵 经古迹记》说:“妙光堂者,即华严云普光堂..
圣严法师:菩萨戒的由来
说到菩萨戒的由来,可以分为叁类:《璎珞经》及《梵网经》为一类;《瑜伽论》、《地持经》、《善戒经》为一类;《优婆塞戒经》独成一类。现分述如下:壹璎珞梵网类有人以为《梵网经》属于华严部,佛初成正觉,即于妙光堂,诵出《梵网经》。太贤《梵网经古迹记》说:“妙光堂者,即华..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2、于平常处见禅境。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4、常行天下才能学到东西。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老实常常在,聪明非久长。7、利益众生的事决不能错过。8、对了就去做,别跟他闲 嗦。9、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10、收拾起山河大地一担装,四大皆空..
纪念太虚大师:一代高僧创建中国第一所尼众佛学院
2017年3月,适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日,武汉市佛教协会、武昌佛学院将隆重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大师,策进来学。从近现代历史看,太虚大师作为划时代的非凡高僧之一,他在武汉的一系列卓越爱国行动与弘法历程,一度将武汉推至佛教文化全国中心地位,使武汉成为蕴育中国化大..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2、于平常处见禅境。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4、常行天下才能学到东西。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老实常常在,聪明非久长。7、利益众生的事决不能错过。8、对了就去做,别跟他闲 嗦。9、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10、收拾起山河大地一担装,四大皆空..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净土法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一集)1983/12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8-004-000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次在我们观音佛七当中,为了求得解行相应,所以在七天当中,每一天有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称扬菩萨圣号。在讲席当中,我们采取前清大义法..
黄柏霖: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05集《安士全书》(第008集)黄柏霖老师讲于2018年08月11日台孝廉讲堂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讨《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经文,【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请各位同学翻开课本第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看经文:【以刀杀人。不过斩..
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圆融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二千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弘法利生的理念,与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互相交融、互相适应,逐步演变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在今天建设当代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中,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
修炼好人心的13种方法
文/茗山法师一、利他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数人得利。一多相较,觉利己太藐小,而利他确很伟大,于是决定了意志:“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也就和经论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士恒勤求、..
《善生经》:佛陀教育我们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宝典
有感于很多师兄都遇见这样那样的夫妻矛盾或男女朋友间的分歧极大地影响到学佛修行。所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佛法的实践来改善夫妻关系,进而改变我们在家庭和两性之间的修行环境。要调和夫妻的关系,仅仅诵经或念佛很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按照佛陀的具体教导来实行才对。..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
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种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还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远烧香。佛经记载,遇到灾年,很多人都饿死,佛托钵乞讨3天没有要到吃的,饿的不行。这时有个来请教问题的出家人觉得不是滋味,心想:佛是无上福田,众生拥护,于是就自己仅..
元音老人语录精华
心念耳闻.如法修行修行成就,六个要点证入佛位,永无退转对死尸禅,振威暴喝开悟之后,绵密保护先修后悟,先悟后修任务圆满,洒脱归家证虹光身,莫作游魂谈禅说密原相通举个例子来证明禅宗与密宗完全相通,因为红教说虹光身证成,执着虹光身,那还是宇宙间的一个游魂,要认识连这..
皆仁法师:为什么说佛号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呢?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这段经文是说:十二药叉大将,各自有七千药叉眷属相随。其实,十二药叉大将各有七千眷属,其总数就是八万四千,暗合断八万四千烦恼..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译文:「..
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简介太虚大师(1890-1947),俗姓吕,名淦森,浙江崇德人,出家之后,法名唯心,字太虚。他被誉为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太虚法师出世未久,父丧母嫁,等如孤儿,与外祖母相依为命。13岁时当百货店学徒。1904年,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士达和尚出家,是..
宏海法师:楞严法会开示
各位道友,特别是今天我们格外的因缘,正法眼藏,楞严道友,大家上午吉祥。因缘殊胜,我们今天,也可能是宿世有缘,今天再续前缘,在这个维摩讲堂来跟大家结一会儿这个楞严解义。那么从这个,因为我在咱们居士林这一直也在平时在讲《楞严经》,号称讲《楞严经》吧,惭愧得很,修学..
思惟业果
在面对家中蚊虫蟑螂很多的局面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就是怀着慈悲心杀之,让它们止恶,虽然在行为上看,我们好像是做了恶业,由于我们的发心的改变,所以他不是恶业而是善业,学佛不是修成绵羊,对未来如此没担当。更何况我们现在处于人道,所以我们应该第一个先要履行一个人应该所..
三、佛教中常见的名相术语
三、佛教中常见的名相术语名相:名,名词、概念。相,意为相状,指心识对事物形象、状态、性质等的分别。眼耳鼻舌身五感官对境所得的色声香味触五种感觉经验,及意识所分别的“法尘”(概念),统称为相。即人通过感知器官所得的认识,这种认识由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组成。前五官所..
二十、“人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佛教的人性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性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人性是善的,《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也有认为人性是恶的,因为婴儿就有“我”的观念,就有自私心,就有嗔恨心。如小孩刚生下来吃奶,如果再抱一个小孩来分吃,头一个小孩就生气,开始蹬脚了,意思就是:“走开!..
二十七、佛教的道德观
弑亲灭门、轿车撞伤行人又挥刀捅死、官员集体奸污少女、女教师卖淫,各种坑蒙拐骗,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连过去最老实的农民也搞起毒韭菜、苏丹红鸡蛋,所谓的“绿色食品”“绿色蔬菜”,是真正没有使用农药、激素、化肥的“绿色”,还是一张标签而已?……道德危机,道德底线..
三十五、佛教的生活智慧
生活不只是穿衣吃饭,不只是追求金钱、欲乐,另有服务的生活、奉献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休闲的生活、修行的生活。关键是要有生活的智慧,有了智慧,同样是穿衣吃饭,味道就不一样了,性质就不同了,层次就不一样了。1、平常心平常心,浅层次理解,一种平常的心态,没有大的情绪波..
十、身心不二论
十、身心不二论陈兵身心关系可以说是哲学史上最为古老、贯穿全部西方哲学史的中心问题之一,是人类先民理智初启时期便开始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西方哲学史上有主张灵魂与肉体各有其实体、势不两立的身心二元论,有主张灵魂为身体的形式之身心同一论,及主张灵魂..
知识分子与佛教
知识分子与佛教大舟纂辑前言按世界流行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所谓“知识分子”是指intellctual,是elite。而这两个名词的含义确切地说是指那些掌握了人类创造的知识文化,从而具有独立的思想,关心社会,富于使命感,能担负起“社会良心”角色的人。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知识分子”..
净土法门:虽然是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头,我没退心,重重障难也没有把我难倒
我们再看近代,你们诸位想想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几乎跟罗什法师是一个路子,印光法师到七十岁才出来,他老人家真正弘法的时间是十年,八十岁圆寂的。你们看老法师传记,七十岁以前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晓得他。可是他老人家对於佛教的影响力量,在我们近代这些大师当中是第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