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大喜大悲时,要学会淡定,否则,激动心情下所做的一切,事后很容易让自己后悔。弘一大师很喜欢一句格言:“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也就是说,极度欢喜时,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极度愤怒时,不要回复别人书信。为什么呢?“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
弘一大师
当你有福报时,做什么都赚钱
世人苦,就苦在要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好。我有个观点,钱不要来的太快,也不要来的太多,也不要太容易。如果太快了,太多了,人就容易奢侈。钱多了,就不把钱当成钱来看,就造成奢侈。福报一浪费,你再赚钱,就很困难。很多人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其实,三分是努力,..
所有恩怨,因为关系太好引起的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都不见面。因为彼此太好的缘故了。弘一大师在晚年时,写了一首诗:..
每日一禅:随遇而安
一个年轻人为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地望着我。“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时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其实,幸福..
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
佛教高僧素食观
一、人类与动物原属一体,大自然之胞与,物我同仁,当然不忍加害残杀。故宗教家之言博爱,政治家之言仁政,“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泛爱众,而亲仁”。此固谓王道仁政,天地大德,要亦我人与动物归原同体也。──太虚大师二、我们不懂佛法因果,为了一己的贪欲,想吃肉就任..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
每一日禅-要学会淡定
一个人大喜大悲时,要学会淡定,否则,激动心情下所做的一切,事后很容易让自己后悔。弘一大师很喜欢一句格言:“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也就是说,极度欢喜时,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极度愤怒时,不要回复别人书信。为什么呢?“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
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关系太好引起的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都不见面。因为彼此太好的缘故了。弘一大师在晚年时,写了一首诗:..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走到生命的终点,绝大部分的人,多是放舍不下对这个世界和眷属的贪爱眷恋,正因如此,才一生一生地在六道里来去,在业海中浮沉。此处姑且不论未学佛之人,即便是学佛多年的老修行,于此一..
浪费了自然界的资源,最损自己的福报
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如说水,有的人洗衣服,水都是哗哗流,觉得一吨水才几块钱。或者去吃快餐,米饭吃不完,就扔掉。一碗米..
妙用“六度”在生活中的6个方法
编者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不是遥不可及,远离尘嚣的深山孤影,亦不是玄而又玄的无谓空论。真正的佛法,一直行走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亦行走在世间的每一寸时空。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将佛法中的“六度”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佛法中讲“六度”,“度”的梵语是“..
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最损福报
世人会珍惜贵的东西,贵重的东西难得,比如金银珠宝,就特别珍惜。浪费便宜的东西,比如说米饭,以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轻易浪费。要知道,浪费自然界的东西,更为损福报。比如说水,有的人洗衣服,水都是哗哗流,觉得一吨水才几块钱。或者去吃快餐,米饭吃不完,就扔掉。一碗米..
天不亏人,顺着天,天就会照顾好你孩子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
孩子的福德,胜过学历和分数
现在人培养孩子,存在误区,甚至走反方向。第一,把分数看的重要,希望孩子考个好的大学。当然,好的大学固然是好,但福德更重要。当家长的要明白:福德比分数、学历更重要。能做人,是因为有做人的福报。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
善良的人,容易入道
要学佛,建议大家要每天都念普门品和地藏经。观音菩萨是可以护住我们的悲心。在末法时代,众生修行都喜欢用大脑思维,所以研究佛法,上佛学班的会越来越多。但是践行的,会越来越少。因为时间都花在研究上了,没空实践。但修道要用生命去体验,这样才能真实。现在人都喜欢用大脑思..
减少福报中的杂质
修行的目的,是让我们去掉生命的杂质。生命的本来面目,应该是圆满的,如净琉璃的。佛就是完全没有生命杂质的人。那杂质包括哪些,就用福报来做比喻。人的福报好比水,但有业障,就代表水中有沙子和灰尘。世间人会重视培养福报,但没有重视修心,那是不对的。好比水越多,福报越大..
学会转变心态,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一帆风顺。人生的起起落落,或者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有时我们心灵的阳光会被雾霾所遮盖,或者被乌云所笼罩,无论大事小情,我们都应该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看待,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仇恨。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在快乐中追求幸福的人生。幸福或者快..
天不亏人,顺着天,天就会照顾好你孩子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
生命需要被感动
现在很多佛法,讲的很多,是因果报应,是行善积德,是知恩报恩,或者是大般若智慧。但似乎很少讲到感动。似乎一感动,就会流于情感。女人都比较流于情感,所以佛门就很少谈到感动。我想,感动是需要的。我以前对文学很感兴趣,也看许多近代的作家的著作。其中近代作家排名中,据说..
修行的开始,要很踏实
要修行,希望大家看虚云年谱,看所有的祖师大德的传记,尤其是近代的,写得特别详细。我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看他们在没有成就前,是怎么修行。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没有成就前时的做法。像佛源长老,当虚云老和尚侍者时,燃指供佛,又保护云门寺,后来历经磨难,把云门寺恢复起..
朝灵岩,思法语,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来灵岩山寺,对这里的一切还记忆犹新。上次来时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开花落,一年半的时光倏然而过,恍如昨日。第一次来灵岩山寺的我连善男信女都算不上,不虔诚,亦不恭敬。现在的我也只是一个初入佛门的懵懂之人,蒙师兄们的关照和引领,才有了这次殊胜的机缘,有..
从教育小孩说起生命的完整
现在人很紧张,生活也紧张,工作也紧张,包括教育孩子,也是紧张。要辛苦,要勤劳是对的。但太紧张就有问题。有的父母很爱孩子,一心想培养孩子成为天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小孩从小就灌输给他许多大人的知识。现在孩子也很可怜。人的生命应该是完整的。刚出生婴儿,就爱哭..
理明则信深,愿切则行专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力专弘净土法门。”彻悟禅师这十六个字被印光大师尊奉为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我们一定..
接受负面,心量才能扩大
学佛久了,会发现进入一个困境,觉得娑婆世界太苦了,好像到处都是浊气。因为是浊气,内心就产生排斥。看到社会负面新闻,内心就起贪嗔痴。嗔恨心比谁都大,这就是学佛执着后的痛苦。那要怎么办?不要排斥那些负面的东西。想要不痛苦,就是接受负面的东西。一个事物,带着他的正面..
谈一下让我痛心的现象
【关于信仰、修行】首先,个人认为素食最好的理由的确就是“慈心不杀”而己,楼主当年素食的时候完全就是因为看完《地球公民》后觉得屠宰好可怕而已,当时无关信仰,当时也不信轮回。我不认为这么简单的一种饮食方式需要被升级到因果轮回一说,如果你素食是因为怕受果报而非慈悲,..
孝心可以消业障
修道,道只有一条,你走在路上,一切就明白。没有走在路上,你学知识很多都不明白。比如说学佛没有进步,首先应该是在孝道上没有过关。一个人精通了孝道,达到了至诚的境界,其他的道都很容易明白。学佛人一定要尽到孝道这一关,这一关没有尽道,无论学到什么本事,以后都要回来补..
弘一大师《人生之最后》
第一章绪言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令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第二章病重时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
《临终助念往生》
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