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

梁漱溟访谈录: 什么是佛?

梁:我从小的时候就想出家当和尚,所以我可以说是一个佛教徒。佛教徒得从两面看,也可以说从两层上来看。佛教,原始佛教普通管它叫小乘教,小乘教主要是出世。什么叫做出世呢?出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怎么样叫世间呢?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那么在佛家,他就说是轮回。轮回,..

佛教如何看待命相风水之说?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时,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以佛教的观点看来,对于命相、风水之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他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可信但不足以迷信,可不信,不信亦..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谢路军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

佛教安葬方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纷出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成就“不坏肉身”的报道,似乎“坐缸”成为“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很多佛教信徒也特别热衷于“坐缸”,把“坐缸”看成佛教传统及检验..

《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意义

值此殊胜的因缘,我能够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佛的心得,感到非常的欢喜。到柏林寺以后,看到柏林寺里充满生机,连同门口的老柏树都焕发了一片新绿。看到各位穿着后面印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生活禅”的队服,激发了我和大家交流的积极性。我这次贡献给大家..

现代十大菩萨的风姿

现代十大菩萨的风姿「现代菩萨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圆融比丘尼等人。现代菩萨的风姿,千差万别,各有特..

姚展雄:佛与花的因缘故事

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生命,和宇宙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悄然绽放,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陶冶性情,增进生活情趣。在我们的生活里,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春佳节、开会宴客,摆上一盆花,顿觉满室生香;开幕祝贺、生日送礼、探望病人……,花..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

弘一大师(1880~1942)弘一,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

嘎玛仁波切:自净其意,是佛法的核心要旨,生起菩提心,是最好忏悔法门

听法的效果,关键不在于听得多或少,最后都归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尤其“自净其意”,是佛法的核心要旨,所以说佛法的重点在于“发善心”。善良的心是最基本的,有了善良的心,修行才可能如法。身为一位大乘佛教徒,应该记住因果业报的道理,不管在世间的..

功德

功德(佛教解释)功德,指功业与德行;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事。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如何做功德?不论做功德,还是做善事,都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行善”非常疏忽,对于“及时行乐”..

灌顶

灌顶(佛教解释)灌顶,梵文为「Abhi?eka阿毗晒噶」,有「驱散」及「注入」之涵意,也可以翻译为「授权」。在修行密法时,首先要有一位具足实证资格的上师,设立本尊坛城,以使密法的修行者,能够了解此种本尊的实修方法。梵文概念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

悲观

悲观(佛教解释)悲观(bēiguān),佛教语,五观之一。谓以慈悲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佛教徒是不是悲观者?佛教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佛教是真实的宗教。一些批评家认为佛教是不健全的、悲观的、愤世嫉俗的宗教,徨于昏沉与黑暗中,以无害的快乐为敌人,无感受的飘泊在单纯的..

禅学

禅学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那”,也就是止观,“止”是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ldqu..

念珠

念珠(佛教解释)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国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

浮屠

浮屠(佛教解释)浮屠,在《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七级浮屠是什么意思?浮屠,也指佛塔。..

四众

四众(佛教解释)四众,是佛教中的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法华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法华文句》: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异部宗轮论》: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众。佛教徒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佛教的四众弟..

护法

护法(佛教解释)保护、维持正法的意思。传说佛陀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又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二十八部众等善神听闻佛陀说法后,皆誓愿护持佛法,此等诸神总称为护法神,或称护法善神。此外,人世间的帝王及诸檀越,都是保护佛法的人,亦称之为护法。..

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佛教解释)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四大分别是指:地、水、火、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离。四大皆空也有只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使之空无一物。地震,(地空..

礼拜

礼拜(佛教解释)“礼拜”条第一义为:古代礼节,对人施礼祝拜以示敬。书证为汉代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之者也。拜之言服也……审察书证上..

财神

财神(佛教解释)财神,是指管理钱财的神明。原始的佛教是没有财神的,在传入中原后,与中原文化融合之后才出现的。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菩萨都具有施予众生安乐的悲愿,所以,求药师佛、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只要虔诚和如法,都是能满愿的。当..

闭关

闭关(佛教解释)闭关,指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语出《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词语解释基本解释1.[closethefrontiers]∶封闭关口,比喻不与外界交往..

随喜

随喜(佛教解释)随喜,佛教语。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什么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

孝道

孝道(传统文化)孝道,有孝顺的意思,旧指奉养父母所应做到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对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

小乘

小乘(佛教解释)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众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系列。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小乘佛教简介佛教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分化..

梵音

梵音(佛教解释)梵音,指佛的声音,佛的声音有五种清净相,即正直、和雅、清彻、深满、周遍远闻,为佛三十二相之一。梵音多种解释梵音,【拼音】:fànyīn【英文】:Sanskrit(一)是梵语的发音名称,又作梵声。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

舍利

舍利子(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舍利,梵语音译为(arīra),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

佛门

佛门(佛教解释)佛门,依三论玄义,知菩萨之造论,即为开显诸佛之教门,此教门即法门之意。后代‘佛门’一语,主要为佛教对于儒、道二教之自称。佛门的多种解释《佛学大词典》佛之法门、佛教之门。又作释门、法门、缁门、玄门、真门、道门、空门、谛门、祖门、宗门。依..

佛号

佛号(佛号解释)佛号,是指佛教各诸佛及大菩萨的名号。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佛号(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佛教中佛教徒最常持名的还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号(全称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简称阿弥陀佛),很多佛教徒谈到持佛名号常专指持阿弥陀佛佛号。另..

顶礼

顶礼(佛教解释)顶礼,指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顶礼一次最基本的功德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到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之转轮王位,然其功德之边尚不可尽。所以要真诚、清净、正确的礼佛。顶礼膜拜: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

我执

我执(佛教解释)我执,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我见”是第六识所起的认知,而我执是第七识所起,所以“我见”不是“我执”。“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后即可破除,而细微的“我执”则须成就佛果后才可彻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