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

在所有的功德里,利益他人的心是最殊胜的。

在家里有利他心,这个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在单位有利他心,这个单位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利他心,这个民族或国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若是对整个世界有利他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若是对法界所有的众生有利他心,那整个法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

帕奥禅师答: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

问: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帕奥禅师答:如果这里的「福德」指的是过去生中所行的福德,那么这句话是真实的。有两类种子:也就是智慧(明)种子与善行(行)种子。善行种子指的是布施、持戒、修行禅定等等。过去生中所累积的善行种子..

法增比丘答:禅那与五根有什么关系?

法增比丘答∶五根是我们心里的五种善根,五力是五种控制善根的力量。信根与信力是疑盖的对治力,信根过强,则会削弱慧根;勤根也不能促进禅修的力量,因此不能保持对似相的专注;念根也不能起忆念似相的作用;定根就不能使心安住于似相以达近行定,慧根就不能审察诸盖,并且慧观诸相。勤根..

法增比丘答:为何听闻佛陀教法的真理极为稀有呢?

法增比丘答∶佛陀的教法只有真正有智慧者能够证悟,佛陀圆满的教法也只有当佛教出现于世时才有,因为佛陀出现于世极为稀有,众生具善根者极为稀少,因此能够证悟者极为稀少。但我们人生难得已得,佛法难闻己闻,若我们活到老仍愚痴透底的话,那真是辜负了这人身,如此正思惟的结果,我们应..

法增比丘答:为什么要诵经呢?

法增比丘答:佛时的出家众诵念佛陀教过的经果来提醒他们佛教的道理,此外出家众诵念佛陀教过的经文来教导新出家的僧人。佛灭以后,经文就是靠一代一代的僧人诵念着而保存到今天。诵念经文能激起对佛的崇信,并使行者常思惟法义,帮助修行,增强记忆,培养善根,也使佛经得以保存。诵念佛经..

法增比丘答:什么是声闻呢?

法增比丘答∶声闻(Savaka)是指一个佛教徒亲近善知识后,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依法修行。因此大部分的行者是属于声闻,解脱道的行者包括所有声闻乘的修行人。不过有极少的修行人要走菩萨道而求取无上菩提。一些初接触佛法的人,若是没有宿世的善根,一听到要守戒,就已经没有兴趣了。要他..

念佛方法为什么不可执定一法?[印光大师]

在家人念佛,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坐立绕跪,皆无不可。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

阿罗汉的舍利

辟支佛舍利(arahantbizhifoshrine)佛陀最初之弟子一千两百五十五位另外还有很多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等,而其中之十位最具代表性一般信众常以佛陀-十大弟子称谓。根据mayingyanrelicsandven.kondanna(介绍佛陀舍利子与十大弟子舍利子的书)所述: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子其来源..

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供奉释..

任桂仪居士舍利

任桂仪居士往生录1、世间因缘:任桂仪居士,女,1968年6月2日辰时出生于山东青州某农家。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姐妹排行中最小。幼年丧父,母亲持家。母慈子孝,全家在当地很有威望。大哥从医,二哥、三姐教学,均进城工作。90年任桂仪到某工厂工作。1994年任桂仪与我结婚。结婚..

悟公上人舍利

悟公上人舍利恩师悟公上人略传公元一九二一,农历鸡年十一月十一日,上人诞生在与普陀圣山隔海相望的岱山岛东沙。俗姓韩,名仕茂,世代信佛。自幼熏陶,一日梦入庙堂,众神皆起,醒告外婆,蒙赞曰:小小金龙四海游。十一岁茹素奉佛,十四岁依宁波永丰寺上宏下顺大师披剃,法名悟道..

大兴和尚肉身舍利

大兴和尚,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全,字了维。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乡朱家村人氏,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4年)十月二十四日亥时。他1.85米的颀长身材,骨骼宽大。虽然瘦骨嶙峋,精神却很矍铄。大兴和尚一生参禅悟道、善医治病、乐于助人,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据其《朱氏家..

舍利子_舍利子究竟是什么

如此兴师动众、牵动人心的舍利子究竟为何物?舍利,佛教圣物。舍利俗称舍利子,即灵骨。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舍利梵文:sarira,汉语拼音:Shèlì。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

舍利弗 舍利弗的诞生

舍利弗诞生舍利弗诞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他诞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他从小就才智过人,善于辩论,非常出名。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

舍利子的功德利益

为什么要留舍利?“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印光大师说舍利…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据佛经记载,舍利与佛..

元气与头发的关系

头发稀疏、提前变白、焦枯无华等诸多表现都肾气亏虚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肾之华在发",肾的精华都表现在头发上。肾气充足的人,头发通常比较茂密而且有光泽。我们看到佛的四十八相里面就有一相是顶肉髻相,这其实代表的是阳气充足,肾精充足的人,头顶总是往外突出,所以我们看到..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图文)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也络绎不绝。为什么普贤有这样大的名气?他和峨眉山又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现分析于下:普贤,梵语音译三曼多跋陀罗。嘉祥《法华疏》云:三曼多云普,跋陀罗云贤。《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食鱼肉荤辛的饮食方式,这是中国汉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传佛教依循小乘律,因此出家人可以肉食(佛陀时代亦如之);藏传佛教也一向不忌荤辛;日本佛教为中国汉族佛教文化之传播区,早期日本僧人亦行素食,日语谓之为“精进..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修行?

一、如何处理衣食住行衣服,为蔽体御寒之用,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腻破烂之衣,而表示修行。因衣服不整齐,或太华丽,将为世人所讥;若穿著太垢腻破烂,亦将为人所耻。佛陀曾教弟子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好;没有吃素的,在这边吃七天素,口干净了,肚子也干净了,但你的骨头、骨髓都还是那些肉血的营养所变现的。要吃个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虎狼嗅不到素香,蝇蛆才会爱荤臭,贪爱肉食之人不就像..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古老的中医学一直是主张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腻厚味。佛教的朔望斋戒则被认为有利于修正月潮引力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现代的医学研究进一步指出素食者可能比非素食者更健康。不过,作为一名素食者,不必过分强调素食对健康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曾任国际素食..

吃肉的过失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让..

至高无上的选择――出家 [法正]

夫言出家者,乃为离惑证真,而脱世离俗修沙门之净行者是也。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所为,非王侯将相所能及”;又顺治皇帝曾言:“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是则,削发染衣,离家弃俗,乃修行梵行志承如来家业之体现也。经曰:“若人真发心出家..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解脱,如果佛陀能够让众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把众生给度完了,我们何必还沦落至此。佛教的终极目标终得个人去实修实证,而非只是终..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 [黄念祖]

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

素食餐厅宣传单,素食宣传图册,素食宣传方式方法

我们知道,布施是佛修六波罗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既可从实践中学习放开对我的执着,又可以累积往生西方的功德资粮,修福修慧。而放生乃布施中甚为殊胜的一种方法,“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的好处相信大家已经十分清楚,然而很多同修却忽略了宣传素食其实也是在放生。佛的四依..

素食宣传,环保宣传,保护动物,素食图片分享交流

重视宣传素食比重视放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1.诚然,我们已经知道,放生非常好。但放生受着很多的条件限制,不是人人易做,经常可做。宣传素食则直达效果,人人可做,天天可做,弥补了放生的不足。例如,我们很难放生鸡、鹅、鸭、牛、羊、猪等人们日常的主要食用动物,除非我们自己开..

略谈学佛大要 [慈舟法师]

略谈学佛大要慈舟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董。”是故初学应慎之于始也。又云:“出家之人,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即不慎始要终也。故曰:“勇猛心易起,长远心难发。”此皆善根浅薄故。有善根者..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图解-智慧的象征-人生的体会

第一章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

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 [圣凯法师]

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圣凯法师(1997年7月25日)尊敬的净慧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很高兴来到柏林禅寺跟大家一起参加生活禅夏令营,我是第一次来参加,所以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对夏令营仰慕很久了,所以这一次我们能够在这赵州古城、千年古刹跟大家共同探讨佛法,能够向各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