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李隆莲译注)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清张师诚编纂清徐槐廷征义李隆莲译注李恕豪审定译注缘起《径中径又径》一书,为 末张师诚居士(?―1892),精选各种经论和祖师大德关于净土法门的切要论述,分为起信,立愿,励行三部分,取莲池大师持名为径中径之意,编辑成书。路..
参禅
这一生,您最想完成什么?
在这个行业15年了,有时候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当新同事在教导我某样工作的方法时,心 就会想:「这麽简单的东西,我老早就会了,还需要别人教吗?」这样贡高我慢的想法最近又经常出现,但自己却不曾察觉,直到今天看到一位师姐分享的圣严法师的影片,我才惊觉自己又犯了贡高我慢的..
绍云法师:我们的福究竟从何处来?
修行的人,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
我们的福究竟从何处来?
修行的人,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当时,已是117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宣讲:只要能行动的,无论是人还是其它动物,不能行动的诸如山、河、房屋等事物,都依靠大地而生存。如果没有大地,这些事物统统不存在。同样,一切善根功德,都依清净的戒律而存在,以清净戒律为基础,才会产生善根和功德。这是以比喻来说明受持戒律的重要..
永嘉大师证道歌
永嘉大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虚云老和尚:谈静坐法要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恭录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下。(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
若修念佛,则实为稳当之极
原文:汝之性情,每好作无谓之话说。汝家不充裕,兼有老亲①,何得云欲觅清净处所,而一心办道乎。且汝在电局,若看经参禅,人事繁剧,则诚难用功。若云念佛,但恐汝不发真心。若真发了生死心,则人多也不至有妨。以念佛只一句,纵然打差(音岔),亦打不掉。倘汝心不讨厌,则固无..
佛教信徒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愈久,则愈坚固。同样的,我们平时能够自行功课,或上香,或礼佛,或诵经,或阅藏,或静坐,不论忙闲,能够持之以恒,时间一久,定能改变气质,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增加力量,且能受到..
汉传佛教八宗祖庭文化的精华要义
文/吴言生中国佛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派别,在隋唐时成熟光大的主要有八宗,即性、相、台、贤、禅、净、律、密。依托汉传佛教祖庭寺院产生的中国佛教八宗,标志着印度佛教真正完成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有着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国佛教八..
禅茶一味的历史渊源
佛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此后,佛教教义逐渐同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相结合,并吸收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到了唐代以后,正宗的佛学已基本被汉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因此,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具有深远的影响,而..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要门与弘愿门(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序题门之要门与弘愿门(一)今天我们再继续共同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上回我们研究到疏文“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让我们了解原来净土有要门与弘愿门这两门的修行方式。..
无上的宝典《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
古人说,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在禅宗庞大的典籍中,《六祖法宝坛经》被视为是一部无上的宝典,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宋明两代理学家的语录,也深受《坛经》影响。因此,《坛经》不但在佛教里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尤其将之与《论语》、..
宣化上人: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
◎宣化上人再来讲魔境。魔境就是魔的境界。你若不修道,这魔还不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没有修道的时候就等于是个穷人,这个魔就等于是土匪,土匪不会去抢穷人,因为他知道穷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抢。你一修道了,这就等于发了财一样。你有钱了..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之本愿乃为末代之我等所发之愿也,利益今时(二)
【念佛往生要义钞】阿弥陀佛之本愿乃为末代之我等所发之愿也,利益今时(二)今天师父带我妈妈去拔牙齿,牙齿肿得牙周病一直出血,没拔掉治疗好,一直出血失血过多不行呀,俗家大姐打电话来说妈妈吐血,我听了吓一大跳。吐血跟唾血是不一样的,吐血是很危险的,唾血是牙周病出血而已..
不要说是身体,穿的衣服都烧出舍利子出来
演【钝置净土,亦是善根浅 也。】这说得好。莲池大师在当时写这本《疏钞》,是禅宗很盛,净土非常衰微的时候,说话要不谨慎,得罪禅宗的大德,那就很难堪,这要惹多少人指责他、批评他!所以他说话小心谨慎。这部经上处处引用《华严》来解释,因为禅宗也尊崇《华严》,《弥陀经》身..
南怀瑾:如果遇到想自杀的人,告诉他这个方法能够救命!
南怀瑾人身难得,这个生命存在是不容易的。因此,佛学认为,自杀是犯戒的,不准你自杀。为什么人要自杀?觉得世间很苦,活受罪,早一点自杀就解脱了。错了!这反而使你罪上加罪,判你的刑期没有满,你自杀就是从监狱里脱逃,脱逃反而要更受罪,更加刑。所以自杀不是解脱的办法。大乘..
一佛一茶味
众所周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开门七件事,茶虽然排在第七位,但是茶早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已经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在禅门中由最初提神醒脑的药用功能而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又进而..
佛为众生,茶蕴万象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仅有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吴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禅悟境;天府百姓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
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融合与方便
文/刘立丰宋代以后,佛法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佛学(禅宗)与儒学相互融合,更汉化了;二是从禅宗的兴盛转为更加方便的法门——净土宗的兴盛。白化文在《汉华佛教与佛寺》一文中说:“汉化佛教至此基本成熟和定型化,已经把原始佛教的一切改变得面目全非了。如果释..
养好心,素颜也可以美美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强大的毅力来圆满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人即便遭遇小小的挫折,也会一蹶不振?现在很多年轻的大学生、企业家表面看来充满青春能量,但实际上内心却脆弱无力,在感情、工作或生活中遭遇一点点风雨时,就开始苦不堪言、绝望不已,甚至走上自杀之路。现在有的统计中说:在..
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序题门(四)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第一、序题门(四)下面说。【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依照众生对佛陀八万四千教法不同的乐处而去实行,这叫做胜行。根性猛利的人,他很喜欢参禅,就依照佛陀禅宗的教典去实行,这样..
学佛之后发心想戒烟,可是屡屡受挫,怎么办?
问:有个哥们儿吸烟,但是他学佛之后,发心想戒烟,可是最近又开始吸烟,内心当中生起极大的挫败感,和对自己的严重不满。他描述了在抽烟过程当中,自己常常会想入非非,常常有淫欲、贪欲和很多妄想的画面感,然后自己的心也不能安定。昌乐法师解答:抽烟其实是神经放松一种方式,..
世间的兴衰、贵贱和穷通等主要取决于什么?
问:世间的兴衰、贵贱和穷通等主要取决于什么?索达吉堪布答:众生以各自业缘流转生死。于人世中兴盛与衰败、富贵与贫穷、尊贵与卑贱等,都是各自善恶业所致。那么,决定一个人今生兴衰成败的关键便是业缘,也即是世人常说的命运。所谓的有福之人在具足善缘的地方,事事顺心,纵遇..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修学分享
本期法义围绕“禅修”,着重讲了禅修的重点,观察修和安住修的心理基础、教理依据、在凡夫心中的运用、在《道次第》中的运用,和书院观念的禅修、心态的禅修、生命品质的禅修以及简单说明书院如何落实座上修和座下修。本期法义彻底颠覆了我对“禅修”的理解。过去我只知道参禅打坐..
梦参老和尚:开悟并不等同于成佛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
梦参老和尚: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口念,心里思惟。但是我们往往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我想诸位道友都这样,所以《阿弥陀佛经》上教授我们,念到..
不为欲望驱使修一颗清净心
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无欲则刚,修一颗清净无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长久。弘一法师在讲到生死二字时曾有论断:“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生死..
佛教的禅茶和禅茶诗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其一曰"苦":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释迦牟..
不要把师父当作倒苦水的“垃圾桶”
文/寂相法师处于娑婆世界,五浊世间,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免疫力或者承担的工作超过了自己的免疫力,你是不是会被感染?比如我们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想为众生治病,可是自己免疫力不够,结果反而感染了更多疾病。我现在想想,出家师父们其实扮演着一个“垃圾桶”的角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