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什么是“隔阴之迷”?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隔阴之迷,就是从一个维次空间转到另一个维次空间,而空间维次不合,自然就有差距,所以会把早年的工作忘记了。然则假如真的是菩萨再到世间来投胎,就是有缘来投胎。虽然迷一阵子,这个时间犬牙相制样,大家缘分也不相同;有人时间很短,几年就恢复了,有人要十..

若不能通晓理体,一切的事相都没有意义

良久以前,有一个老婆婆,是个忠诚的佛教徒,平生傍边天天念珠不离手,阿弥陀佛不离口。她以放牧为生,家里养了很多羊,天天放羊时手里的念珠也一向在捻,口里的阿弥陀佛一向在念,就这样,她的念珠捻坏了一串又一串,最后整束装了一麻袋。尽管她这样忠诚不间断地念了平生,可始终..

文殊菩萨一席话,五百比丘证圣果

文殊菩萨一席话,五百比丘证圣果,末法时期我等众,信受是法种善根。(略释)此时天龙鬼神大众集会,文殊菩萨以及宝上皇帝也在此会,皇帝就起如是思维:如果世尊让文殊菩萨为大众说法,文殊菩萨是以以弗成思议大聪明而为大众宣说法要,是以而令十方诸魔威光不显,皆悉忧恼而被调伏,..

金光明最胜王经(经中之王)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唐龙兴三藏教序唐中宗皇帝制盖闻:苍苍者天列星辰而著象。茫茫者地奠川岳以成形。仰观天文既如彼也。俯循地舆又若斯焉。夫以妙旨幽微。名言之路攸绝。真如湛寂性相之义都捐然。则发启心聋。资法雷之激响。奖导迷众俟觉首以司方。故知假名不坏。於常名乐说。乃诠..

什么是真心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

《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读懂能开悟!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个中精华。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邑随顺而变。假如能够照见各类现象的空性,就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附光明禅师开示的圆觉经重要性)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合掌三称)南无文殊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南无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南无清净慧菩萨摩诃萨南无威德安闲菩萨摩诃萨南无辨音菩萨摩诃萨南无净诸业障菩萨摩诃萨南无普觉菩萨摩诃萨南无圆觉菩萨摩诃萨南无..

佛教大成就者之宗咯巴大师传

宗喀巴降世时藏传佛教正处于一个衰败的年代。僧侣戒行不严,教风不正,思惟纷乱。宗喀巴大师以大智大勇肩负起了改革振兴佛教的历史任务,除了力挽狂澜、大马金刀地从教义理论长进行根本治理、拨乱反正外,还从整顿戒律,整顿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加强经学正规教导,培养戒律严..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能生烦恼的六个因:所依、所缘、猥杂、言教、串习、作意。一、所依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生烦恼的所依就是烦恼随眠,即潜伏在心相续中的烦恼种子。因为烦恼未现行之前,是处在种子位,尚未苏醒,所以称为随眠。一旦值遇外缘,经由非理作意,人缘聚合,就会不由..

佛教的缘起论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关于缘起论,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人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据说此划分始于隋代之慧远。与之相对之实相论又称实体论,乃端相诸法之实相本体,并以之为教理之论说。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本,以十二缘..

《心经》诵此经功德无量无边(解释)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观安闲菩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在他很深很深的禅定境界中)照见五蕴皆空(发明人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大身分组成的,当这五大身分一闭幕,人身就空虚了,没有了)度一切苦厄(菩萨是以而开悟,超脱了一切的死活魔难)舍利子(啊呀,舍利子)色不异空..

他出生便患恶疮求治无门经历此事后病痛事业愈合

舍卫国里有一大富长者,为了祈求后嗣有人,费尽苦心,不只重聘迎娶高门大姓的女子,并以各种伎乐娱乐新娶的夫人。没想到夫人十月受孕,竟生下一个患满恶疮、流脓流血的男孩。可怜的孩子一出世就没有一天好日子,不时痛得呻吟号哭,弄得家中高低无一刻安宁,长者夫妻只好为他取名为..

空与有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影响中国佛教最深远的思惟有二:一是有宗,以「缘起论」概念而主张人缘所生法为实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经论而观于缘起的存在,「宛然有而毕竟空,空假无碍,是为中道」。空宗与有宗是大乘佛教两大系统,空宗即「中观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观派以诸法无自性..

四经一法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结集缘起】现实的四咒清净传承来自于大恩年龙上师和大上师索达吉堪布,在此顶礼跪拜一切有形无形的大恩上师和浩瀚空行母们!愿我和浩瀚有缘在有生之年,一经四咒一门深入经久熏修直至成佛!愿我早日于加州建成年龙光明精舍接引更多有缘于末法后五百年普弘般若窍..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第71部第23册五卷]第0071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及笈多等大方等大集贤护经卷第一思惟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精舍,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咸得安闲,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一切..

佛法聪明之门问答33题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目录(1)佛陀教导什么?(2)佛陀有什么特其余教导?(3)佛教中最简要的根本思惟是什么?(4)若何修习不执着?(5)可以去哪儿进修?可以到哪儿研究?(6)可以用什么比喻“法”?(7)在家人应该进修什么?(8)什么是“不死之法”?(9)佛陀最常强调的教..

佛说大乘善见变更文殊师利化问法经一卷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第787部第59册一卷]第0787部~佛说大乘善见变更文殊师利化问法经一卷宋中印度三藏沙门天息灾佛说大乘善见变更文殊师利问法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孺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于四圣谛..

佛说法印经一卷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第927部第61册一卷]第0927部~佛说法印经一卷宋北印度三藏沙门施护佛说法印经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众俱。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倾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苾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宣..

色 与 空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一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形相,指那些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被生成、变化的某些物质现象而言。色虽有形相可以看得到,但凡是可以看得到的相,都是从众生的虚妄心里变现出来的虚妄相,是空的。“空”..

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显现黄金般的颜色呢?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全身的颜色不是真金色的话,那么我就不能圆满成就佛道。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便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红种人肤色的差别。因为种族肤色的不同,而产生了种族之问的距离与纷争。每一种..

谁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净极无瑕大悲身是否一如大多善良的西藏人所相信在遥远的天际之外有位光明、温柔、慈悲,具足四臂,有时千臂,洁净白身的神尊,他守护著一切的众生,所以西藏人对他心怀一份极特殊的虔诚的神?今天许多的西方人修持着他的禅修法门,那么观音是否如某些西方人所想..

圆觉经原文

圆觉经原文唐佛陀多罗译序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

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

这些是我(阿难)据说的,那时佛陀、婆伽婆、已具备一切聪明的觉者,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展示广博肃静清净无碍道场,为无数大众,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窍门(楞严经有六根互用为一根的说法)。那时大会中有一个菩萨,名叫坚净信,从座位上站起,整理衣服,裸露右肩,..

【禅定】什么是禅定?佛教禅定若何修?

禅定(佛教解释)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狼藉之状态,或曰禅为dhya^na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

【无我】是什么意思?无我境界是如何的?

无我是什么意思?佛教无我的意思无我,梵语(Anātman),即世界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力个体,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相续赓续的五蕴聚集体。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自力的、其实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自力、安闲、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一般人都认为..

大安法师: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为妙音,从实相中流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启佛性,诚为转凡成圣之妙庄严路。是故,我等念佛行人对音声之道应加以考量。一、极乐世界的音声特质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音乐之都,其风声、宝网声、铃铎声、..

佛说常睡懒觉的过患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

演习16 择法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6择法四正念观法彼有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择法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若何圆满。无明(ignorance,或delusion)是对事物的缺点的想(perception)。为了修正我们缺点的..

大安法师:佛教的心理调适--

佛教的心理调适净土》2012年第2期作者:释大安一、三宝为依怙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病人,病因甚众,略述有二:一者知见上的颠倒。将虚浮幻化之身心外境执著为实有,不了自性妙觉明体中,求其顺逆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由此导致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混乱,致使生活方式..

大安法师:观照空性 念死无常--

观照空性念死无常净业行人常观照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对于净业成就有很大助益。我们这一世的生命是因缘所生法,八苦交煎,本质上是苦空无常。但我们常常没有智慧,把一切认为很真实,不能了解诸法的空性,对苦难的情景常常麻木不仁,以苦为乐,迷惑颠倒。众生常常自我欺瞒,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