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业

本源法师:身体不能自主的时候要靠谁

我们学佛需要明白,做任何事情,必须心口如一。比如我们念一句佛号,很多人念佛号怎么念呢?在喉咙里面念,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个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嗓子也枉然。嘴巴念佛,但是你的心很散乱。你把嗓子喊破了也没有意义。我们要知道口念是缘,心念为本。嘴巴念是形式,念的..

宏海法师: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

那么有没有的来的话,我们这里再给大家点及一下。首先是从这个宇宙的大背景,整个宏阔佛法的这种大背景,讲一下佛教里边所认知的跟真实的状况所对接的宇宙阶梯和层次。那我们从四种国土,有染土,有净土,讲到我们在染土,叫凡圣同居土,那么又从凡圣同居土讲到三界,我们所谓的跳..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先持戒,靠戒法来对治身口的过失,靠止观来对治内心的颠倒。这种戒定慧要经过无量劫的时间。这当中当然是种种的辛劳,因为你完全拒绝已经存在法界的佛陀力量,你采取的方式是完全内观的方式,你跟外..

宏海法师:情急之下如何守住口业

问:平时还好,但急了时很难守住口业。请问法师,您是怎么做到守住口业的,教教我们吧。宏海法师答:口业的确比较难守,我们说身口意业,那么我看得出你提的问题是,你很想守,可是在情急之下就守不住了。就现实来讲的话,人不是都有个道德、有个面子嘛,那么如果你说一些不好听、..

觉醒法师:哪种念珠比较好

再贵重的念珠,不用来念佛,只是一个工艺品。师父,哪种念珠比较好?念佛持咒能用电子计数器吗?说起念珠,倒是有个典故。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同合掌礼拜观世音菩萨。苏东坡突然发问,“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菩萨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答,..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绮言有损。前三种口业过失,相状粗显易知,关于绮语今略作讨论:绮的本义是细绫,指有文彩的丝织品。古德解释绮语,是指邪曲、不正的言词,犹如绮色,虽外表华丽,而言之无物、无义无利,故名绮侧语,也称无义语。现引《成论·..

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

衍真法师: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修行不能有半点含糊,要用精密的善恶标准来指导。善知识因为内心清净,他们能够很准确地判断刹那生起的心之善恶,并且警策弟子在念起的当下断恶修善。让我们来看一下台湾承天禅寺广钦老和尚的故事。清晨,有一位衣着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

佛弟子 皈依后不能做什么?

皈依(网络图)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

仁泽法师:修行的层次和修行的次第

如果你想从教理的信服进而做实际的修行,需要有明师的引进和指点,这是因为若不知方法,便是盲修或杂修;若不知层次,便是落于骄狂,而不切实际。有了明师的引进和指点,始可不致于浪费时间,也不致于造成背道而驰的悲剧。修行的层次分成:人乘,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佛乘。..

海涛法师:你每次越认真,你的业障就会越消越快

有些开口,人家念"阿弥陀佛"很好听,他一念就不好听,为什么?因为过去的口业。要怎么办?要忏悔。忏悔以后,多称赞别人,什么都可以改变的。有一个法师从印度来,叫求那跋陀罗法师,这位法师是印度人,他很会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讲得很好,但是他来到中国想要弘扬《华..

净界法师: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个总结。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这个地方讲出了两种生命的结果,那么先讲一个道理说诸法意先..

净界法师:财富长寿美貌从哪里来?

布施创造财富在唯识学讲很多,基本上分成两类,包括财富,做义工也算布施,布施你的体力,如果你的内心是心甘情愿,起大欢喜,得果报的时候财富轻松自在,你就生长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很自然地得到长辈的加持,得到财富,轻松显现。如果你行布施做义工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勉勉强..

学佛后不度人,难道不是自私自利吗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好,学佛后不度人,这难道不是自私自利吗?弟子不是很明白。师答:很多学佛之人,都有很强的“度人”之心。学了一点点一知半解的佛法,就觉得别人都在造业,都不如法,都是愚痴无明,于是就想着如何去度他们。其实,想要度人,就是一种“我慢”。自觉得学佛了,..

信愿法师: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这段疏文善导大师说的实..

万行大和尚:学佛修行的四个阶段

修道之人,未明心,皆是盲修,未见性,皆是瞎炼。如此说来,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在盲修瞎炼!明心的人即是“开眼”的人,见性的人才是修炼的人。“心”是“明”,“性”是“见”;未明心,何以见性?为什么古时候的祖师不说“明性见心”呢?大家平时在静坐的时候,是否参究过这个话题呢?..

净界法师:四种行为最折损福报你平时有注意吗?

同参道友之间,尽量不要出恶口,折损你的福报。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佛陀有一个弟子叫蜜胜比丘的公案。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一天带着弟子,要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去应供,这家看样子是很远。佛陀..

会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应国太夫人韦提希之请而宣说的。内容包括定散二善: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则废恶以修善。定善包括十三观,散善包括三福九品。十三观分依正二报:前七观是观依报(日观、水观、地想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受持五戒?

◎学佛法没有什么利益?◎ISTHERENOBENEFITINSTUDYINGTHEBUDDHADHARMA?“唉!我学习佛法,研究佛法,听经闻法,已经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我还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你想得到什么利益?其实这个利益对你是很大的,你却不知道。什么利益呢?“Ihavestudied,investigated,andlistenedtot..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受持五戒?

为什么要受持五戒?WhyShouldWeReceiveandUpholdtheFivePrecepts?◎不要错过受五戒的机会◎DON'TMISSTHECHANCETORECEIVETHEFIVEPRECEPTS受五戒、八戒的人,都叫“优婆塞”、“优婆夷”,受过菩萨戒,就叫“菩萨”。本来只有出家人受菩萨戒,但因菩萨是自利利人的,所以在家人..

信愿法师:念佛人如何善护自己的口业?

问:念佛人如何善护自己的口业?答:我们不要说意业的贪瞋痴,就说口业就好,这一点是你们长住在寺院道场的人,一定要好好的注意。信愿非常真诚的跟大家劝勉,你们在家菩萨长年累月住在道场里跟着出家人修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谨护口业。就是这一张嘴巴少讲话。底下这首偈颂法语四..

佛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扬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缘的道理,所谓诸法因缘生。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分成三块: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佛陀很喜欢用水流的譬喻引导我们认识人生,生命就像无止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了现在..

净界法师: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财富、长寿、美貌从哪里来?

经云: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卑劣从破戒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丑陋从瞋恚中来。高位从恭敬中来,下位从憍慢中来。因果有一个对应关系,比方财富怎么来的呢?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贫穷怎么来的呢?是悭..

卫仲达的故事

有一个公案,讲古代一个官员,名叫卫仲达,他有一天被摄到阎王爷那去了——阴间。阎王就命这些下面的人看看他的善恶记录怎么样,很快就把他的档案找出来了。结果记录他恶业的卷子非常多,堆满了庭院;而记录他善业的档案很少,就只有一卷——像筷子粗一样的那么一点卷子。阎王一看..

印光大师:学佛人容易犯哪些大妄语罪?

善护口业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一旦阎老索命,临命终时,那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定堕阿鼻地狱。此种好高务胜,自欺欺人之恶派,切勿染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戒之戒之。杀盗淫等,固为重罪,然人皆知其所行不善,不至人各效法..

净慧长老:要敢于承担

净慧长老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心净指我们每个人的心性,我们每个人的心性净了,每个人的佛土清净了,那么国土就能清净了。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

妙祥法师:看住自己的嘴

看自己的嘴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曰:绝毫绝厘。曰:出世后如何?师曰:填沟塞壑。曰:出与未出,相去几何?师曰: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五灯会元》只要张口说话,都是毒药。只不过是用这个轻毒对治那个重毒,称赞别人的毒对治毁谤别人的毒,毒有轻重不同。而那个毁谤别人不好..

出家人看待淫欲 和世间人有何不同?

出家人如何看待淫欲(资料图)自明清时起,僧尼就一直是被黑的对象,被一些文人在文学作品中极度恶搞。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发达,可谓人人都是自媒体。有些人不修口德,往往遇到媒体报道的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时,往往大逞口舌之快评点出家人如何如何,殊不知那些所谓的报道与事实..

大安法师: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印光大师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这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吻合。“念佛之人必须”,印祖用了一个必须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做到这四句话才叫念佛之人,做不到就没有资..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面,同时进行。无常的现象,可分三类的四相,来解释说明:1.生住异灭..

本源法师:人最容易造业的就是嘴巴 这四种话千万别讲!

止语(资料图)很多人都片面地去理解这个问题,把止语当做一种邪见。人最容易造业的地方就是口业,最容易犯口业。心里不舒服了,马上嘴巴上就要讲,无事生非,祸从口出。这个嘴巴最容易造业,有些话很伤人,言多必失,就是这个嘴巴很容易造业。当有些人认识到了嘴巴最能造业,就产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