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瞋之心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则竞争随之。又不遂,则攻夺战伐随之,则死亡流离随之、则疫疠饥馑随之、则一切灾祸随之。瞋火炽然,世界灰烬矣。2、惟我如来,阐苦空之谛,以治众生之贪;宏慈悲之旨,以治众生..
护持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当前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生三毒为“贪、瞋、痴”,也是修行人要断除的根本烦恼。印光大师在此文中,有道理有例证,在从事项到究竟了义的层面上,分别阐释了这三毒的危害以及详尽的对治方法,为净业修行人指..
竭诚方获实益论讲记
分二: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二、佛法上竭诚方获实益一、世法上竭诚方获实益【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谚语说:“学人谦下的程度不深,在世间法上不会得到学问、技艺的真髓,在出世间法上也不会得到佛法的实益。”这话虽然短小,可以譬喻到世..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印祖在世时常常强调这一点,这也正对现代人的病根。多..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世间最悲惨的事无过于死,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这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一生的最后,都要面临死亡,面临身心瓦解的恐惧,以及对来世前途的忧愁等等)。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
济群法师:三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普贤..
济群法师《药师法门的功德利益》
佛教开示净土法门,告诉我们大千世界中有许许多多佛土,但特别提倡两处: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西,称西方极乐净土;一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以东,称东方琉璃净土。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四十八大愿,令众生来世往生极乐;而东方净土的药师如来,在因地发了十二大愿,更为..
印光大师嘉言录--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方能尽性学佛。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无不深研佛经,潜修密证也。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
印光大师嘉言录--释普通疑惑
●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中略)然因..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图。【书二】十●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二】十一●..
济群法师《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何谓三宝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和僧宝,宝代表了稀有珍贵,因为佛、法、僧在世间的出现非常稀有难得,所以称之为宝。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者的发心是否就正确呢?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学佛者的发心,并没有摆脱原有的心行习惯,也不属于正确的发心。1、基于某种贪著而发心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
大安法师:念阿弥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发心,直至道场,自始至终,吉无不利。正念现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不得便故。】——莲池《弥陀疏钞》所谓护持多诸障..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莲池大师《弥陀疏钞》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
大安法师《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大安法师答: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问: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师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大安法师答:这个说法是邪知邪见,大家不要去听。念佛,怎能不持戒呢?作为佛弟子,首先得要三皈五戒呀!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得要修十善业,第二福就得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身体不倦,心不散乱,何处何地,无有畏惧,仪态安详。四、众人亲近:拜佛用功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总有许..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依。这些孤独无依之人呢——一般说文王施仁政,一定是首先关顾四种人,叫鳏、寡、孤、独。“孤”就是一生下来或..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印光法师文钞》百丈怀海禅师建立丛林,百丈清规中有一..
悯人之孤,放开心量行善积德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依。这些孤独无依之人——一般说文王施仁政,一定是首先关顾四种人,叫鳏、寡、孤、独。“孤”就是一生下来或小孩..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如何布施给乞丐才能更完满
问:说到财布施,我们到路边给乞丐布施,朋友说到那些乞丐是骗子,指出明知是骗子而财布施行为不合适。我们的财布施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但如是骗子,我们三宝弟子所作的财布施给他人的印象很不好,那我们应该继续做下去吗?怎样做才能更完满呢?大安法师答:我们在这个世间常常有..
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问: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讲法出光盘,这样如法吗?现在有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大安法师答:无论是在正法、像法、末法,住持佛法的主力军还是僧团。佛教七众弟子都有护持佛法的职责。僧团为内护,居士为外护。居士对僧团一定要维护其形象,要隐恶扬善,不要轻率..
修药师法门是否比弥陀法门好
问:有人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大安法师答: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测。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呢?念..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问: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起恶念,我想过去世中常常在造五逆十恶这样极重罪业,这些极重的谤正法的罪业如何忏悔?若我以不惜生命护持正法的发心可否忏除或减轻往昔的业障?大安法师答:我们确实无量劫以来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如果所造的罪业有体相的话..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是大乘特别法门,然并不违异于大乘通途之因果律。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净业所成,所以净业行人亦应在信愿持名的前提下,随分随力地修诸菩萨净业,用以增上往生的品位。净宗正助双行,如顺风扬帆,再加橹桨,既稳且速。净业助..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修行障难重重。或师心自用,率尔进道,而导致走火入魔,戕害身心;或受邪师误导,危害社会,成为魔子魔孙,生陷王难,死入地狱。吾人不修道业,心魔便隐而不发;今既修习禅..
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
问: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念佛、念法、念僧?大安法师答:这是《阿弥陀经》中提到,听到西方净土的种种音声,八功德水的音声,百鸟偕鸣的音声,虚空乐器不鼓自鸣的音声,都能令往生者升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里念佛、念法、念僧有事相上的理解,有理体上的理解。事相上透过这些..
持名念佛功德殊胜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安法师讲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