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痴

静波法师:佛教的悟

尊敬的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同学:能够再一次和大家结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所讲的佛教中的“悟”,只能是一种知见上的东西,至于怎么样去悟,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一、佛陀的意义佛陀是什么?“佛”字,就字义而言,翻译为“觉者”。“觉..

静波法师:浴佛法会开示

我们都害怕死。当我们吃饱的时候,将不思人生苦恼。所以说人生有种种不尽人意。但是事实的真相----我们都是过客,没有人记住你。所以我曾经告诉大家“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和尚会走,庙还在。功德都是在为自己而做,但是我们生来就有四种障碍。哪四种障碍?第一种阴魔。..

文珠法师《人应有的责任》

各位法师,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庆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娑婆世界的纪念日,全世界各地,凡是有佛教徒的地方,无不举行盛大的庆祝!香港佛教联合会,在庆祝佛陀圣诞的同时,并庆祝金禧纪念,可谓双喜临门,所以特别举行多元化的佛学讲座;本..

文珠法师《湛江市佛学演讲》

因果与轮回各位:今天是湛江市佛教协会,在宗教局各位长官同意协助下,请本人出席演讲佛学。今天的讲题是:因果与轮迥,可分以下三点说明。一、因果与轮回的意义因是原因,果是结果。世间一切事物有因必有果,果必由因,因之与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例如,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原..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一、三性的原理何谓理性、感性、与觉性?理性,指众生追求事物真理的智慧,故又名理智。感性,是众生受外界事物的感染与冲击,发生内在情绪的变化,导致或苦或乐的感受,纯是情感作用。觉性,指众生本具的佛性,属于天然的理体..

文珠法师《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可惜,自古至今,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特别是现在,呈现世界各地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的火焰;即使没有战事的地方,也酝藏著无限的杀机,时刻都在备战的紧张状态中。为甚么?问题的结惩何在?是极其值得我们研究的。..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生有何关系?佛教对人生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一、何谓佛教?现在,先让我们理解何谓佛教?欲想理解佛教,可以从佛教的历史,佛教的思想,以及佛教的精神,三方面来研究。(一)佛教的历史讲到佛教,我们..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在资源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工作疲劳,生活紧张,身心都不自由;更无法解脱现实种种烦恼的困扰,可谓心事重重,相当苦恼。现在,本人藉此机会,与各位谈心,介绍心的种种及其作用,希望各位藉著佛法的启示,能能抛开心事,止息妄..

文珠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回归净土。阿弥陀佛虽然寿命无量,但属应身如来,终有尽时。佛灭法尽后,观世音菩萨,即于中夜,在七宝菩提树下成佛,号普光功..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但何谓命运,是谁主宰人的命运,又应该如何去改善命运,现在让我们站在佛教的立场,作深入的探讨。一、命运的意义命是生命,指自然趋势的生活机能,是人力不可能左右的谓之命。运是运动、运行,是一种自动转移,运..

文珠法师《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各位,勤求无上智慧,是上求佛道,实践无边愿行,是下化众生。但当我们开始上求下化时,首先必须具备无限度的慈悲,然后始可展开弘法工作,建立利生事业,以完成佛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达到学佛、成佛之目的。因此,今晚要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理解的实践,变为盲从。盲从与空谈,皆是偏差,无法获得学佛的真实..

文珠法师《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不佩服..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生于人间,生长于人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说法利生,甚至双林入灭,无一不是在人间。当年,佛创立佛教,固然是为了净化人间,现在,佛的历史,佛的圣迹,佛的舍利,佛的教法,仍然流传于人间,这都是有历史考究的事实;所以..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惜我是广东人,不懂讲国语,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朋友,非常抱歉,希望多多原谅!不过,听经不同谈话,只要用心去体会,还是听得懂的。记得我年青的时候,与外省的法师们谈话,总是听不懂,可是听他们讲经,不止听得懂,还可以替..

《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总觉得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保险,所以想方设法多增加一些。念这样经那样经,这样咒那样咒,甚至于兼修其他的法门..

《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下面分四个问题谈:一、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有一品,叫《忏悔品》,就是要我们忏悔过去的罪业,把罪业忏悔清净了,有了智慧,你就会知道了。《十轮经》就告诉我们,你过去做些什么事,现在要受什么苦难,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罪恶、错误。这次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我..

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礼。还有一种,求名礼,是说我礼佛,将来得个好名声,这是假修行,求名,求得人家赞扬。还有身心礼,身体..

《学三皈依》

?阐提只是性不具,当他性具的时候,又可以恢复了。他就提出这么一个论点,认为阐提有佛性。那时候他的同学,乃至于他的师兄弟、道友,教说道生法师堕了邪见。同时这里头也掺加着争夺朝、争夺名,道生法师那时候很有名望,大家就排斥他,逐出僧团,不承认他是佛弟子。他就气不过,..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号离开,今天则是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九号。上一次是讲解《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次因为贤文居士要我再跟大家结结缘,讲一讲修行的次第。当我在美国、温哥华或者到大陆的时候,很多的道友都问我这么一个问..

劝注重因果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

印光大师法语摘录之信愿篇

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

《净土问题84个开示》

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已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某居士书一)18.往生净土以..

《信愿念佛百问》

卷下无量寿经颂序)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捨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七)金刚等持诵,亦不必废。但以持经咒..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念渐纯,功德最大。20、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辈,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21、又须父慈、子孝..

《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意识到,你说这些话,就是造口业,特别是你涉及四众,你就犯了重戒了。还有就是绮语,绮语就是说那些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言语,这个也是污染别人与自己的心灵。这也是造恶业。然后就是意三业,就是思想上的三毒,贪、嗔、痴。我们造的恶业就是十种,这十种恶业就是通过我们的身..

《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深远。被尊为净宗十三祖。印祖这首偈语,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那..

《七佛通戒偈》浅释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

《以戒为师》

结夏安居是佛陀传下来的,利用夏季三个月时间,不外出参学,在寺内开展学修,自我反省,互相策勉,共同提高的学修制度。作为丛林,早晚上殿,搭衣过堂,半月诵戒,结夏安居,是不可缺少的共修活动。报国寺这些年来基本上依教奉行。但是存在不如法如律的现象。希望同修们通过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