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念佛行人,信愿持名,要以求往生作为目的,不能以求开悟作为目的。如果能成就往生西方就一定能开悟。这是永明延寿大师在《四料简》里面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永明大师,古德称为是古佛再来,他所拈出的《四料简》,受到印光大师极大地推崇,称为一大藏教的纲宗,修行之龟鉴,一字..
大愿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对西方净土的因、果、事、理,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往生净土的殊胜利益,往生的正因和违缘,西方净土的不共优点,修持净土的方法,阿弥陀佛的大愿海,弥陀名号的功德等等,都要由多闻才能了解。多闻之后,又要多思惟忆念。..
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李圆净编印光法师鉴定)饬终津梁提要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
带业往生释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以摄心为上?宏海法师答:当然以摄心为上,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经典里面说了,散心念念一句消六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摄心念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一定是有差别相的,这个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看这位同修的情..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食的种类有九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所谓段食:分时间段啮碎而食者。以香味触三者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此段食即指寻常之食物,现代营养学之所谓的饮食,如米、面、油、果蔬等..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喜行十善者,赞叹十善法,共成四十种善。愚者只知自作,缺同情心,故不教他,亦不随喜,何况赞叹。智者自作又教人作,有自行、化他两种功德,再来随喜他人一毫之善,则内除嫉妒,又有他人功德在自己心内,更能赞叹善法,则成弘..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2、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5、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6、古人说:勿待..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天,世尊与弟子们走在路上,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弟子阿难将纸张捡拾起来,世尊告诉阿难把纸张放回地上。奇妙的是,当阿难将纸张放回地上后,手上立刻充满一股浓浓的香气。世尊带着大众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正巧看见微风吹动掉落..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九华山
缘起好,阿弥陀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诸位有缘,大家吉祥,那么时值我们的新年前夕,马上是阿弥陀佛的圣诞了,在这样的吉祥日子里,我们这次大觉世间带着大家来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根本道场来朝拜一番,那么这次的缘起要特别跟大家说一下,因为12月25号是西方人的圣诞节,那一..
念诵行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利益与殊胜果报
首先是校量闻经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真实的相状,由此来产生自知之明,来选择好一种法门,来有负责地面对我们生命求解脱的这种大事因缘,这都要认知清楚。首先我们来看劫浊。在成、住、坏、空这四大劫里面,有增劫有减劫,一般劫浊是出现在减劫的。..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一段所揭示的殊胜利益,正是阿弥陀佛大愿的展开、彰显;也体现着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究竟圆成佛果的悲智、本怀。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享受,但..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凡是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发菩提心者,都有资格称为菩萨。第一课,先说菩萨道的起点——发菩提心的因缘。菩萨,不是生下来就是菩萨..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他虽然勤于学习,但却难以持久。到了壮年,他吟诗作文,自然朴实,不求靡丽。经常游历于吴、楚之间,已经四五年了,干谒显贵人家,所得到的赏赐相当菲薄。有时身边的钱多到数贯,他就莫名其妙地生起病来,总得把钱用完了病才..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印祖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修净土法门的人,断断不可以求来生的福报,来生的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为什么指出这一点?实际上印祖谈..
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吗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怎么成佛的,这也是众生根性不一,他看到的也不同。对上座部的比丘来看,或者根性来看,就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开悟;那对于大乘种性的界外大师的,他又是另外一个认知程度。更尤其是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已经成佛了的一尊古佛,他也不存在在这个地方怎..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有《略论安乐净土义》《往生论注》等著作传世。大师对龙树菩萨的“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判教思想作了深入阐述,对净土法门的弘传贡献巨大。昙鸾大师与净土宗的因缘昙鸾大师与净土宗的因缘,是从他追求..
宁做老实头,狂慧反有落空之祸
世人之中,往往是有些老实头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业障深重、妄想杂念纷飞,知道自己没有水平去通达宗门教下,觉得自己不行,根机太陋劣,只能靠阿弥陀佛,就一句名号念到底,不受其他法门的影响。他知道阿弥陀佛决定能救自己,一心念佛。佛又让我们持戒,老实头那就又持戒。这样的老..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
佛号医病续命 让父亲起死回生
二〇一七年三月五日,我接到小弟的电话,说父亲的状况比较危险,让我速回。年前父亲就因脑梗第三次发作住进医院了。就在十多天前,我回老家从康复科接父出院,让他回家调养。当时父亲在医院不肯吃饭,身体比较弱,我想换个环境可能好些,没想到时间不长就有生命危险了。接到小弟电..
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凤凰佛教风直播,《师父来了》第六十期,本期我们再次礼请到中国佛学院的宏海法师。师父您好!请和诸位网友打个招呼吧!宏海法师:好,我们各位凤凰佛教《师父来了》风直播栏目的有缘网友们,大家下午吉祥!非常高兴,再次在这个平台上跟大家见..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世尊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在此暂时歇息。”于是阿难为佛敷座,世尊坐定后,问诸位比丘:“你们是否想见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行苦行之舍利?”大众皆回答:“世尊!弟子们殷切希望见到。”..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这个佛牙塔的老塔基这里,那边刚才去朝拜,那个塔是新的塔,非常庄严,但是这个塔基呢,曾经这颗佛牙舍利,在里面供奉了有八百三十年的时光。那么在1901年的时候,当时不是正值清代吗?清代的时候义和团骚乱,然后八国联军,内外..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完。非常赞叹这位同修,现在正好恰逢我们三个月内希望大家能够共修百万佛号。有点担心念不完,这也是正常的。可能因为我们平常确实是..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对佛菩萨,发大誓愿,为是义故,其如宰官当权住世,一切易办;至或卑微分力歉薄,作何愿力,而为功德?师云: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愿者,好也,欲也。欲舍离一切恶法故,欲破除无明结使故,欲入诸菩萨甚深..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在病苦中,师父总是精进勇猛,信愿坚固,求生西方。时常清晨两点就开始做早课,观想和一切众生一起礼拜,然后盘坐背诵净土五经。除了定课之外,其他时间拜佛、念佛、画佛,训练自己身语意尽量保持念念不离佛。师父依照经典的描述与义理,恭..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大安法师答: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前提,圆发三心即得往生。首先是“至诚心”,就是真诚的心。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从真诚心里面发愿出来的,不能口里说愿往生,心里还是摆脱不了世间五欲六尘、恩恩怨怨..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够带业往生,就能解决生死问题,就能够圆成佛道。这么殊胜的利益,它的原理是什么?那么在这个《..
通智法师往生记
通智法师,法名寻源,号忆莲沙门,俗姓阮,扬州仪征人,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八日生,长大后,相貌端庄,不求功名,偏爱道教,一心想要长生不老做神仙,感叹自己没能遇到真人。同治十二年,他二十一岁,无意中来到龙泉寺,见到首座本然和尚,发现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就谈起自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