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的意义时光易逝,转眼一年一度的四月初八浴佛节,这一天是佛陀圣诞吉祥日子。藉此殊胜因缘向大家分享佛圣诞『浴佛的意义』,现分三点如下:(一)释迦略史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四月初八佛陀诞生在印度迦 罗国(尼泊尔境内)为净饭王太子,俗名悉达多,从幼聪智非凡,文武双全,样样..
佛弟子
佛书、善书与邪书 [释清净]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我们成佛的目标。若从因与缘的角度来看,三宝当中,佛宝与僧宝是外缘,那主因是什么呢?是法宝。法宝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经书、光盘等,我们助印与流通法宝就是在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也是在成就众生的法身慧命,功德自是无量。..
人身真难得 修行莫等闲 [仁得法师]
释迦牟尼佛是已成正果之佛陀、他明白了解一切宇宙人生及大自然的道理、故此来教导我们破迷开悟。同时把世界的一切自然道理全部都修到彻悟清楚后、逐条拿来指导我们知晓、即所说一切经典。其间千头万绪、全是言真实语。都是对人生有利益的、但是、可惜人类被贪、 、痴三毒所蒙蔽、故..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演培法师]
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
人生的意义何在
原文摘自:《报恩》2006第4期,作者:印顺法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
话清明--清明节人文内涵之省思 [宽运法师]
「慎终追远」话清明--清明节人文内涵之省思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在春光明媚,草木萌发的三、四月间,其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
星云法师――红尘中的佛光
1927年农历7月22日,江苏扬州的江都县经营小香烛铺的李家,产出家中的第二个壮丁。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已育有一儿一女,为了第三个来到世界的儿子,父亲取名为“国深”。这是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全家信佛,在当地也是正常的现象。苏北是贫穷地方,地势低洼,淮河因出..
中国佛教的佛珠艺术
文/慧仁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每串佛珠数目表征不同的含义。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
《六祖坛经》中的为人之道
《六祖坛经》也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经典。本经自问世以来,不仅是禅宗学徒必读的经典,也是文人士大夫喜爱的佛教经典之一。《六祖坛经》不仅阐述了南宗禅的思想和修行方法,还详细阐述了为人之道。本文现拟对本..
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
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l..
佛教因缘观的人生智慧
我们都知道,佛陀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菩提树下所悟也不过一个缘字。各位不论是学显教还是密教,佛教还是道教,都脱离不了一个缘字。那么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有那些缘呢?首先是跟父母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并且是脱离不了的;其次是夫妻之间的姻缘关系,中..
印光大师:《周易》和《华严经》对论
原文李纲是一通方作家。以易与华严对论.谓其全合.是善知识不拒来学.引人入胜.就彼所知而令扩充。如孟子以齐王不忍一牛之死.推此恻隐之心.可以保民而王天下。非谓徒爱一牛而便能王天下也。是引喻。非敌论。凡读古人文字.贵得其意.否则糟粕而已。夫华严乃如来自证之法。所有..
功德
功德(佛教解释)功德,指功业与德行;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事。语出《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如何做功德?不论做功德,还是做善事,都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行善”非常疏忽,对于“及时行乐”..
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三世诸佛的相关出处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观无量寿经曰:&lsquo..
念珠
念珠(佛教解释)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国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
沙门
沙门(佛教解释)沙门(英文:Shramana,另外,梵文,ramaa巴利语,samaa),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列国时代,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沙门分为四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
学佛
学佛(佛教解释)学佛,是指学习佛法、佛学院教导的内容。学佛者为出家,在家是供佛,出家成佛者称为法师有神通。佛法是指导人生、激励人生、鼓舞人生的;学佛除了可以认识人生、净化人生、和庄严人生以外,还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为美满的人生;从迷梦的人生,演变为觉悟的人生..
佛性
佛性(佛教解释)佛性,佛教术语,是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
摩诃
摩诃(佛教解释)摩诃,佛学用语,是梵文音译词,也作”摩哈“,汉语口语读”马哈“,省略读法是”马”,其基本意思是“大”。据果德日珍 俄活佛弟子法乐维分析,汉语的“马路”、“马勺”,包括“马大哈”..
生命
生命生命是指一种“东西”的存在,同时,也是人类对生命现象存在的诠释。就像光能在诠释光现象或声能在诠释声现象,是一样的道理。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延可..
迦叶
摩诃迦叶(佛教解释)迦叶,读作(jiāyè)。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迦叶梵名(Maha^-ka^s/yapa),巴利名(Maha^-kassapa)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
舍利
舍利子(佛陀涅盘火化结晶体)舍利,梵语音译为(arīra),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
弥勒
弥勒佛(佛教解释)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 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
世尊
世尊(佛教解释)世尊,是对佛陀的尊称,佛陀十号之一,《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维。”佛无论在世、出世间都尊贵,所以叫“世尊”。别号就叫“三界独尊号”。世尊的释义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
朝圣
朝圣(佛教解释)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通常,它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许多宗教认为特定地方有灵性重要性。常见的教徒归属的宗教有(排名不分先后):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
佛祖
佛祖(佛教解释)释迦牟尼(Sakyamuni)。佛教创始人。本名,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因父为,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觉者)、世尊、释尊等。如来佛祖的来历早年时代背景相传佛祖是古印..
佛法
佛法(佛教解释)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佛法】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一)善说,如实而说。(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三)无时..
出家
出家(佛教解释)出家,是指离开亲人、家庭、事业这样的世俗世界,到道观里做道士,或到寺院里做僧尼(也就是俗说的尼姑,和尚)。一般出家后的人除了每天得吃斋念佛,同时要戒掉七情六欲(也就是不能娶妻生子)。出家的条件依据如来的正法规与法律,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
五戒
五戒(佛教解释)“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
六道
六道(佛教解释)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天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人道和天道为善道,其中众生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