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佛学书库>>济群法师开示问答济群法师开示问答济群法师作答济群法师在苏州西园般若堂2001年4月7日,苏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博士生及部分教师来到戒幢律寺,在般若堂认真地听取了济群法师题为《认识佛教》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法师还就师生们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问:..
戒律
修心七要
首页>>佛学书库>>修心七要修心七要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著谢思仁中译历史背景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前,曾随三位上师学习这个心要法门。在西藏他的传承称为“卡当巴”,历史上是居宁玛之后的一个教派。密勒日巴的嫡传弟子冈波巴曾在卡当巴的寺庙出家。他常将卡当与噶举两派的..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本记据黄老居士录音带整理成文后,复经黄老居士亲自校订)目录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教相解释论文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
首页>>佛学书库>>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济群法师著——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各位同学: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这是作为一名僧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研究所的学员们通过预科两年的学习,希望达到的目标。同学们到研究所来,..
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之导论
首页>>佛学书库>>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目录)>>导论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著目录第一节:导论第二节:三宝原理第三节:三宝皈依法第一节:导论一、佛法的总概念“佛”这个名称的含义是“醒悟者”,即从虚妄颠倒意识的梦中觉醒,完全彻底地悟出一切事物的..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于凌波居士著目录【第一讲】不觉、邪觉、正觉【第二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第三讲】循八大人觉经走向正觉—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第四讲】佛教的宇宙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第五讲】人生是大苦聚—多..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首页>>佛学书库>>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灌顶再治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法心。六方便。七修证。..
法海释疑
首页>>佛学书库>>法海释疑法海释疑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缘起正知正见念佛修持居尘学道法义释要缘起妙法莲海释群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欲长养众生信根,破迷启悟导归觉路,老和尚常以其真参实修的清净正慧、无碍辩才,对来自各方的请法者、佛七莲友、护法信众阐释真理,令其当下..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首页>>佛学书库>>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余定熙居士編著目录前言呼吸虽停止神识尚未离开形躯说明神识何时离开躯体神识离开躯体向何处去病者应有的认识家属应有的认识殡仪馆的一切施为亟待改进火葬应在七天以后举行自己的意旨应预先咐嘱家人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结论附录一..
戒手淫和邪淫的方法十条(完善篇)
大家好:本人曾经犯了很多的邪淫,导致现在诸多不顺,真是深感后悔。希望大家看了以后,能够即时警惕自己,不要步上我的后尘。【转贴】戒手淫的方法十条(完善篇)有SY习惯的人大都有很难戒除的苦恼吧,不要彷徨,今天愚人就为各位大致讲解怎么戒除这种陋习的方法,如有不足请指正。..
刚信佛时很灵,信久后为何就不灵了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还想找感应、还想讲感应啊?为什么没有感应呢?你在归依三宝的过程犯了很多的错误,把念经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个善根有待发现,你还怎么能得到感应?他不检讨过患,只埋怨诸佛菩萨不慈悲,..
淫欲是这个多界并存的世界的毒药,却是魔妖非常喜欢的东西
邪淫是这个多界并存的世界的毒药,却是魔妖非常喜欢的东西。假如有人在他们身边手淫或过性生活,会引起那些有缘的妖魔鬼怪心动,他们会生大嗔心,放大业障。甚至有些冥界的护法会作下记录,消减此人的阳世福报(如功名等),并在罪人死后,作为受审的罪证。还有一些修行人,修行功夫..
道证法师:照着佛的戒律做,等于是在佛的身边;不照做,就是离佛千万里远
在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一个佛弟子,就是离佛几千里远,但是心中若是想到佛的戒律,照着做,就等于是在佛的左右,在佛的身边;但是一个佛弟子,若是每天都在佛的身边,但是都不要照佛的教导,不要照佛的戒律去做,这样就是离佛千万里远了。佛有再三、再三这样勉励我们,提醒我..
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六根清净”这个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肤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就会说六根不净。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大有道理。如果要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镜子所照的影象,六识是判别..
佛教各宗要略 律宗
相传释迦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了各种戒律。第一次佛教结集时,由优婆离诵出律藏。其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据《僧史》记载,中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始于三国魏嘉平(249~254)中。时中印度昙柯迦罗来洛阳,见中国僧人只落发而未受戒,即..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
蕅益大师:世谓我持律第一,实增惭惧
复胡善住自利利他。须知彼知己。知时知势。纳每自反。世谓我持律第一。实增惭惧。无论三聚十支。八万微细。即二百五十。未行万一。又无论遮罪除饮酒过午二条。余皆未净。即性罪七支。能免故杀。不能防误。能不错因果。不敢三宝物私取。而不能砖钱不买瓦如古人。执身不犯。不能梦寐..
道证法师:坚持戒行学无为,让心持戒得自在一点,既不勉强,也不辛苦
“坚持戒行学无为”――要持戒,是要有非常坚强的信心和愿力,才能够做下去,所以叫作“坚持”。“坚持戒行学无为”,为什么“坚持戒行”下面又加了“学无为”这三个字呢?这是要教我们,不但要坚持戒行,而且还要更上一层楼,再爬一层,爬高一点,再提高程度,让心持戒持得自在一..
《四十二章经》简言
南山草人:《四十二章经》简言《四十二章经》,亦称《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佛说的语录式的经典,属小乘典藉,传入中国最早的一部圣典。所谓“四十二章”,是因本经分为四十二段而得名。这四十二章分别是:1、出家证果,2、断欲绝求,3、割爱去贪,4、善恶并明,5、转重令轻,6、忍..
宝光天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天子,名为“宝光”,..
不管是神通还是算命,都不能违背了因果
或许你也曾经遇到过在寺院附近被人拉住搭讪:“有佛缘”、“面相好”,或者能够帮你“逢凶化吉”,那你有没有发现,不少佛教寺院的外围,看相、算命的招牌正渐渐变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看相、风水是不是佛教的文化?法师能不能为自己算命、占卜?真有预见未来的神通吗?佛教承认有神..
宣化上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人不可被这五尘境界所转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
佛门一出家是五年学戒,学戒是什么?
佛门里面的参学也是如此,所以佛门一出家是五年学戒,学戒是什么?那个戒不是叫你学戒律,五年学的是《沙弥律仪》,就是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生活教育,等於新生训练。你们学校里新生训练只有几个月,大概是一、两个月,佛门里面新出家的训练是五年。这个五年学什么?就是学侍候大众,..
真诚发露忏悔我的邪淫等罪孽及果报
真诚发露忏悔我的邪淫等罪孽及果报自学佛后,回想自己以前做的种种罪业等事,实在是太多了。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不经意间已经做错了这么多事情,犯下无数罪业,在此,我一一发露忏悔。从上小学开始,因为家境不是很富裕,有事打着买作业本、文具的旗号,骗父母点小钱买零食吃。有时会..
索达吉堪布:邪淫的可怕果报
邪淫的异熟果报极其可怕。总的来说,根据动机的强烈程度,邪淫者会相应地堕入三恶趣:以下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旁生;以中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饿鬼;以上品贪嗔痴之心行邪淫会堕入地狱,如《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说:“下劣淫欲行,直往于无间,受苦不可当,三世佛皆说..
把净业三福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
问:法师开示的净业三福很好,但是做起来就好难,对现今佛教形势,如能人人修净业三福,佛教就兴盛了,请法师开示,如何用净业三福的道理团结大众居士同生净土?大安法师答:首先我们要尊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净业正因,这是普法界的一种佛教文化的核心。作为佛弟子不修净业三福是..
星云大师:佛氏门中“看风水”最透彻,心是一个人最好的龙穴!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
南怀瑾:谈过午不食
南怀瑾居士谈过午不食关于静坐中生殖机能反应的调整与对治的方法,也很繁复而一言难尽。如果真要专心致力于静坐修道的人,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可以短时不食,必定生效。佛教以过午不食为戒律的基本,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作用。谚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
仁清法师:诵大悲咒得十五种善生
得善生第二,得善生。得善生是十五种善生,十五种善生,经上是这样说的。【经文】: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既然有轮回,只要是你没有了脱,你要有轮回,也叫有来世,你生到哪里呢?假如你是人的话,你生到一个国家,碰到一个非常仁慈的国王,非常有福报..
宣化上人:一个清净道场,有抽烟的在道场里,那菩萨就跑得远远的抽烟的厉害
四、受持五戒不喝酒、抽烟、吸毒戒律上说不可以喝酒,有的人就抽烟,这也是不可以的。虽然戒律上没有说抽烟犯戒,不可以抽烟,但是这个酒就包括烟在内了。有的人喝酒抽烟,这个烟的味道,诸佛菩萨不愿意闻它。这一个清净道场,一有了抽烟的在道场里头,那菩萨就跑得远远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