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苦谛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苦就是一切束缚.强迫的感触感染就是苦。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各种际遇与感触感染..

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嗅觉器官(鼻根)4.味觉器官(舌根)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

业与业力

业与业力我们众生身.口.意的各种活动,都邑留下业的种子藏于心识之中,产生一种牵引力。这种牵引力跟着我们死活轮回,不离我们阁下。在未来适当的时间.空间里,给我们带来适当的果报。这种由我们早年的行为,业!所导致的牵引力,就是业力。当我们的业没有获得果报前,无论经历千..

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十二缘起)

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十二缘起)有情生命轮回的过程分为十二步,依次是: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缘起。一.无明:就是有情生命体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心意之前,因为对自身真如本性的疏忽,使的自己处在了对宇宙生命的科学..

宇宙的组成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互相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互相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

菩萨的修行方法(五明)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需要掌握世间的各类常识与生活技能。即能自养其色身,不给众生带来累赘,又可以聚积资财,为众生施以各种布施。伺机善佳引导众生,止息诸恶.常积德法.趣向解脱。菩萨乘愿往返世间救世度生,又要不使众生有所累负,需要掌握世间的五..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无量心)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无量心)一个修行解脱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只自觉自利,还要发心把自己有限的聪明,用于点化众生.利乐有情上。即使他还没有证入菩萨的圣境,依然处在凡夫的地步,也可以称他为住世的菩萨。(因位菩萨)要想真正地成为一位住世的菩萨,就必须发四弘愿。以注解自..

佛说人本欲生经

佛说人本欲生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国。行拘类公法治处。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不曾有。是意是奥妙本。死活亦奥妙。中奥妙。但为分明易现。便贤者阿难。夜已竟起到佛。已到为佛足下礼已讫。一处止已止一处。贤者阿难白佛。如是我为独闲处倾..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贤者舍利曰。请诸比丘据说法。上亦好中亦好竟亦好。有慧有巧最具净除至竟说行听。从一增至十法。听向意着意。据说如言。诸比丘从贤者舍利曰。请愿欲闻。舍利曰。便说从一增起至十法。皆聚成无为。从..

修禅定的入门基本

壹.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消极、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是以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五门禅。就声闻法而言,五停心观是进入圣..

什么是四念住?四念住的意思

四念住四念住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感触感染、心意和外在诸法,要时刻留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四者的倒置执着,以达聪明究竟解脱。一.心念若何住于身体二.心念若何住于感触感染三.心念若何住于心意四.心念若何住于世间诸法一.心念若何住于身体一个修行解脱..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卷上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大林中重阁教室。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而与阿难。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止。食竟洗漱。收摄衣钵。告阿难言。汝可取我尼师坛来。吾今当往遮波罗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与阿难。俱..

62、感受佛法智海浪花

62、感受佛法感受佛法普通世人看见外境依靠的是眼识,因而人们普遍认为眼识看不见的东西便都不存在。诸如天人、饿鬼、地狱之类的在佛经中经常提到的现象,也就因此失去了获得凡人们认可与接受的可能。只有在梦中,及一些特殊环境下,人们才有可能体认到非眼识认知范围所含的世界。..

64、我的心得与体会智海浪花

64、我的心得与体会我的心得与体会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在共依共存的关系中,共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演进。而在千姿百态的多元文化中,藏族的死亡文化堪称是一种最有人性、最有智慧的文化。在佛法的甘露浇灌下,藏族人赋予了死以再生的希望,他们将无尽的理想都融入了对死者的后世祝..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金刚经》的现代意义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金刚经》的现代意义1994年春,应厦门大学青年禅学社邀请,开了《金刚经》系列讲座,在讲授的过程中,参考了几家古德权威注疏,玩味之余,颇有一些心得。当时列了一个提纲,拟撰写一篇《金刚经》文章..

解脱自在的人生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解脱自在的人生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解脱自在的人生【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情因为对有的认识不足,因而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

有空不二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有空不二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有空不二【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心经》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与有相对的是..

超越生死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超越生死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超越生死【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人生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给以高度概括,那便不外“生死”二字了。通常人们关心生活,然而,生活只是生的一部分。哲学、宗教重视探讨生的来源及死的归宿。佛教作..

烦恼即菩提

首页>>心经的人生智慧(目录)>>烦恼即菩提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著烦恼即菩提【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在佛教中称为四谛法门。谛是真实义。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道理。佛陀初转法轮时,对乔陈如等五比丘就是开示四谛法,此后佛陀一生设教几乎没有离开这个纲领。因此,四谛是..

第八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八章中土人士的生死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华夏,是有高度发达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华夏民族的传统生死观,具有不同于印度、欧西生死观的显明民族文化持质。从公元一..

第二章 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首页>>《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目录>>第二章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生与死——佛教轮回说》陈兵教授著第二章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当佛陀出世时代,印度大地上涌起了一派思想革命的热潮,民智大启,思路大开,各种新兴“沙门”集团的职业修道者们,通过对婆罗门教传统观..

佛学基础知识(第八页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首页>>佛学基础知识(目录)>>第八页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果逸居士笔录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一、各种禅定的差别: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

佛学基础知识(第四页 四圣谛)

首页>>佛学基础知识(目录)>>第四页四圣谛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果逸居士笔录四圣谛〖四圣谛的意义〗“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

济公活佛传奇录(第一页)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济公活佛传奇录目录第一回静中动罗汉投胎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二回茅屋两言明佛性灵光一点逗禅机第三回近恋亲守身尽孝远从师落发归宗第四回坐不通劳心苦恼悟得彻露相佯狂第五回有感通唱歌度世无执著拂棋西归第六回扫得开突然便去放不下依旧再..

胆巴(密宗大师)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目录)>>胆巴(密宗大师)胆巴(密宗大师)胆巴是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刚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由他叔父抚养。他似乎与佛有天生的缘份,每当他啼哭时,只要一听到诵读佛经的声音,就马上停止,令人十分诧异。于是,他的叔父便让他研习佛学佛典,到十五六岁,就精..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

首页>>目录>>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本文根据1996年2月27--3月27日为兰州部分信众讲座录音整理)多识仁波切著(作者简介: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笔名多识·东舟宁洛,1936年生,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格鲁派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

金刚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首页>>目录>>金刚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首页>>佛学书库>>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

妙法莲华经

首页>>佛学书库>>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目录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妙法莲华经卷第二妙法莲华经卷第三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卷第七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

大佛顶首楞严经

首页>>佛学书库>>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目录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