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摘录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父似的,天天向戒律叩头顶礼。总而言之,你若修戒律,就能得到解脱;你若不守戒律,就得不到解脱。你天天不..

宣化上人:供养三宝才是真正的看风水

阿[少免]楼驮,翻译成中文叫“无贫”。他为什么叫无贫呢?就是他永远都不穷,生生世世都是富贵的,他怎么得到这个果报呢?因为他在往昔是个农人,是在田里种田的,每天一早起来,就带着饭到田里去。他早上在家里吃,中午是在田里头吃中饭,因为如果回家里吃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他..

净土法门:健康长寿的秘诀

尊敬的市长先生,贝托罗斯克会长,南昆大的校长,诸位嘉宾,大家早晨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被邀请到此地来,跟我们这么多朋友聚会一堂,谈一谈健康长寿的秘诀。有不少的朋友问过我,大概我这个形象还算是健康的,特别是在我代表大学,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会议,就遇到很多朋友问我..

印光大师说只有因果轮回才能挽救世道人心

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生命很快会改变,出现快乐的果报。如果你是发菩提心的人,面对快乐的果报是不迷、不取、不动,继续往前走,不会住在福报里,但是福报一定会出现,因为因果法尔如此。如果你一开始的发心就为了福报修..

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力改变自己。什么叫作坏人?他也不好好学习,放纵邪恶的欲望。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把过去生的福报花完,尽情享受,来生只有三恶道一条路可以去。放纵欲望的结果,临终时一定起颠倒,我们今生好好..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验,历代祖师圣贤基本上把我们内心世界分成两块:一是人心,一是道心。我们曾经在五欲中享受很多快乐,承受很多痛苦,打了很多妄想。快乐跟痛苦的果报都是一时,很快过去后,我们内心却留下很多妄想的痕..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法,我们每一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法门修学,可能每天拜忏,念佛或参加共修,我们同样在佛法当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第一、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我们每个人善恶念都有,如果有一个想法数数现行,深深好..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好,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做身心的..

海涛法师:避免这三十二种不清净的布施

《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二、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

海涛法师《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杂阿含经》节录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佛告聚落主:‘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缘而生苦……。若有四爱,念无常变异者,则四忧苦生;若三、二,若一爱念无常变异者,则一忧苦生。聚落主!若都无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

海涛法师《幸福婚姻经典辑要》

《长阿含.世记经》摘录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宝、谷帛、奴仆治生贩卖,以自生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宝市易生活;弗于逮人以谷帛、珠玑市易自活;郁单曰人无有市易治生自活。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娶女嫁;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郁单曰人无有婚姻、男女嫁娶;龙、..

人死了后,灵魂再去转生,这事是真的吗?

(二)佛教讲些什么道理它的目的是什么问:我知道,佛教在以前虽然很兴盛,但现在是科学时代,将来恐怕难免被打倒吧?答:这倒用不着担心,因为佛教不是迷信。它有它的高深的哲理,无论经过多少年代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有空余时间的话,可以把佛教里的书多读一些。问:佛教的书籍..

海涛法师:《法句经》修行要义

1.每个人皆视自己的生命为极珍贵,并惧怕丧失它(死亡),想想自己是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是故不可打杀众生。2.由戒德获得喜悦,没有生理的痛苦,夜晚得安眠,醒时心喜悦。3.戒德纵使在晚年亦是美德,具有信德甚妙好,智慧是人类之宝,盗贼难偷人品德。是故应经常保有每一种念处、..

海涛法师《累积福德与智慧的资粮》

一1.佛法是有加持,但最重要的加持是由内心生起的,假使内心无法生起佛法真正的加持,从外境是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加持。2.佛陀说:「我讲解脱之道,至于要走否由你自己决定。」因此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怙主,自己要当自己的皈依处。3.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和蔼平静的人,和蔼并非是身、口..

海涛法师《历代祖师大德谈放生》

一、智者大师1.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隋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率皆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

学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术也如是。什么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灭。”所谓“一切唯心造”,心可以指挥行动、种因造福,所以修行主要就在修心。但世间人心多陷阱,佛教将世间相比喻为“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风一吹海就掀起波浪,同样的我们内心若经不起社会上的爱欲引诱,..

海涛法师:六字大明咒之利益及功德

壹、六字大明咒的意义:1.六字大明咒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万咒之王、观音心咒、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陀罗尼。此咒又为一切咒之心,所以又叫大悲心咒,为大乘之精纯。2.六字大明咒梵语意为「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此是藏传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观世音)祈..

海涛法师:念佛净语

1.《观无量寿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除罪往生,得下品下生。」2.《杂集经》云:「一度谤念佛人,千劫堕泥犁地狱,一度赞叹念佛人,灭却身..

海涛法师:佛要救你

一1.回到阿弥陀佛的故乡,牵到阿弥陀佛慈悲的手。2.要紧登极乐,要松开娑婆。3.「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那么往生与否——并不在「气管插管」之有无,也不在「器官捐赠」之有无,也不在「念佛资历」之长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愿不愿意被救..

海涛法师:佛陀的教诲

一1.所有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2.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3.察觉别人的奸诈也不说出;受人的侮辱和欺负也面不改色..

海涛法师: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一1.深信因果的人不会贪图占别人的便宜,因为他知道将来会因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价。所以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占别人的便宜其实就是自己吃大亏。2.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过去世和将来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就如同我们总不能因为没见过自己的高祖父和曾祖父,就..

海涛法师:身心自在(喜乐泉源)

1.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2.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3.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

简单施食仪轨与施食功德

佛在经上说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童男、童女及诸人天都可以施食的,没有所谓的只有出家人才能施食的说法。施食请准备干净的杯子或其他容器用七粒以上的米饭(生米、面条也行)加满清水(或者牛奶也行)。简单施食仪轨:一、普召请真言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

海涛法师《受持斋戒应有的认知》

受八关斋戒最主要的意义是希望改变我们的生活,一切众生无不追求幸福安乐,所以佛特别为我们宣讲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佛说斋戒经》。在佛世的时代求受八关斋戒都是这样,这些皇宫贵族在斋戒日的时候,礼请出家人到家里供养,然后请求一位尊贵的出家众为家人授戒。有一天舍卫国..

海涛法师《修行备忘录》

一1.凡夫之人对身体和相貌,不论对自己,或异性,都有贪着、好欲之心,此欲心有三: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嫩欲,常对人身观想一旦人身四大分离,即可断此三欲。2.九想观可断除对肉体的执着,以及对肉体的贪爱:一、青瘀想。二、脓烂想。三、虫啖想。四、膨胀想。五、血涂..

海涛法师《甘露法语选辑》

◎爱自己1.爱自己,并不违背大乘佛教的内涵。大乘佛教并不认为一个人不应该爱自己。舍离自我与珍爱他人,和爱自己并不相违。事实上,修持大乘法、菩提心,就是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最好方法。2.一个人应该爱自己,给自己自由,然而,这是什么意思?在佛教中,特别是大乘佛教,爱自己..

海涛法师《孝顺之益》

1.孝顺之益——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2.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功德巍巍。《父母恩重难报经》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二、遭饥馑劫..

海涛法师《生命之钥》

一1.善行的关键就是修心。2.不断检查心境是否与法教一致,或已被烦恼入侵。3.如果心能守戒并保持明觉,身和语自然就会跟进。4.隐匿的瑜伽士是不会跟他人厮混,也不涉入世俗活动的修行者,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随者。5.法的根本--出离轮回的决心。6.如果你让这些迷妄的疑虑和不安支配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