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

印光大师:佛七加被,病得痊愈

又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来与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闲法师。李云书..

如何面对职场的不公平竞争

问:心中总是怨恨上司的不公平,如何去消除这种心理?学诚法师答: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主身行己,是我主张。他人做什么、如何做是他人的事,我要做什么、如何做是我的事。问:怎么和品行不端的上司相处?实在是没法平心静气和他说话啊!但是又逃不开。很郁闷..

什么才是空呢?对每事每物都耿耿于怀,又怎样才能空呢?

问:什么才是空呢?对每事每物都耿耿于怀,又怎样才能空呢?学诚法师:空的意思就是可以改变的,没有孤立不变的东西。万事万物都在改变,心却一直卡在某个状态,怎样能不苦呢?不是外在的不如意把自己压垮了,而是内心堆积的妄想与执着把快乐覆盖了。认识到一切都与自己的心有关系,..

出家人的至孝之道

出家人以孝达道佛教最初传入中土,社会大众便自中国传统观念出发,对“出家行为”产生片面理解,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的。这是由中印文化对于“孝道”理解之层次及深度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孝道,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质;重表象,轻根本;重世俗,轻..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命的形态及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帮助其他众生死亡,表面上看..

五浊恶世过于险恶,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问:学诚法师您好!我是一位学佛大学生,近来,我越发觉得释迦佛教法下的五浊恶世真是过于险恶,相比出家师父的生活,在世俗生活如果做到冰清玉洁或出淤泥而不染真是难上加难。此外在修行上,现在魔强法弱,在家修行有时困难和障碍非常多。不禁好几次用省庵大师的话感叹:“何罪而..

佛教放生的问题与建议

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快,则是不知惭愧①之人,以所杀蚕命,实非小可。至于服阿胶,更非所宜问者,此与吃肉有何分别。阿胶吃了就会不冷乎,倘日常礼拜,身体自然强壮,何用阿胶为哉。彼贫人亦曾过冬,谁曾用丝绵阿胶乎。一言..

离惑业苦 得究竟乐

我们凡夫有众多烦恼恶业,有众多妄想执著,所以有众多痛苦,陷溺生死中,不能体证涅槃乐,只有通过修行,断除烦恼、恶业,成就清净功德,才能虽处生死,不异涅槃,自在安乐而利益无量众生。如《瑜伽师地论》说:“问:若此灭谛先无后有,云何是常?若常时有,何不一切有情于一切时..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吃亏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现在我们也知道,爱护他人的心,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开始将我们在因地所种下的善因,跟今生所受用的乐果,这种殊胜的因、果——回向,把今生所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广大的福德资粮,回向..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在佛陀时代,波斯匿王有个公主,名叫善光,长的很庄严漂亮,众人爱敬。王就很傲慢的说,你能得到大众欢喜..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二个,有连接感,连接感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个体,都在红尘中(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天办的事情都很具体,也很啰嗦,关乎于人的吃喝拉撒,关乎于人的喜怒哀乐,就是所谓的此岸世界的这些事情。那么,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你在这红尘的此岸做的..

在三宝面前,居士是什么身份?

佛法是靠僧传,因为佛规定末法时期,说法主,行来主,坐禅主,讲法主都是由僧来担当。就佛在世时候,授戒也是由僧来传的。包括释迦牟尼的父亲受五戒的时候,佛不是亲自给授的,是由僧给授的。所以说佛法得靠僧团来住世弘扬。在家居士是护持位。什么叫护持位?是护持三宝的位置,来..

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怡山发愿文》前面讲到了“自违真性。枉入迷流”,就是你迷失了方向,用佛法讲就是知见不正。一旦知见不正,接着就会有“十缠十使”。“十缠”的“缠”就是比喻绳子把你绑住了。如果给“十缠十使”这个佛教的专业名词另取一..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菩提心有二种,一种是行愿菩提,一种是胜义菩提。行愿菩提是就事上来修菩提心。首先我们了解了众生的苦难,而且确确实实也想让他们彻底地从苦难当中解脱出来。从心灵深处发起来像佛那样的大悲心,就是成就了愿菩提。但是,要落实在行为上,就需要我们平常所说的布施、持戒、忍辱、..

宣化上人:娶妻两房而无染 虚云老和尚的传奇出家因缘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十种忏法能将罪业忏除清净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若想真正将罪业忏悔清净,可以采用十种忏法:一者明信因果。明是明白,信是相信,因果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心有好报,恶心有坏报,清净心得清净报,因果定律丝毫不爽。凡事都有起因,都有结果。如果我们的心里充满仇怨和愤恨,虽然还没有去杀生害命,但是..

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网友:法师您好,“佛法僧”中的僧具体指什么?仅代表出家人嘛?感恩。学诚法师:僧为梵语,意译为和合众,即僧团,一般四人以上方可称为僧。传统佛教中,指受过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出家男女团体而言,现在也包含了沙弥、沙弥尼。广义而言,僧伽包含在家众之佛教教团全体。网友:请..

每天这样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智慧

佛不是主宰宇宙的神,佛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智慧的鉴别能力,你种成佛的因就成佛;你作恶就堕三恶道。也就是说,你种什么样的因,也必定要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四个字就可以说明:自作自受。佛在鼓励人们修行的时候,特别提倡,要有反省的力量。一个人要天天来反省自己。在..

《临终三大要》述义

《临终三大要》作于民国十九年,即一九三○年,这篇文稿完全是从印光大师的真实心里面流现出来的,文句直白,义理幽深。为一切众生如何面向死亡,提供了一个辉煌的往生净土的起点。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让他了脱生死轮回死亡,世间人无一幸免,众生内心最深的恐惧就是死亡。临命终时..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又于过去”:..

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修行、学习、做事、吃饭,都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生处能熟”,白米煮成熟饭。“熟处能生”,熟能生巧。就是说,煮饭,饭煮熟了,不等于饭就能够煮好;做事,事做完了,不等于事就做好了;说话,你话说完了,不等于话就说好了;吃饭,饭吃完了,不等于说饭就吃好了;上殿,殿上..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为在中国的情况,要持这一条戒是很难的,所以我只好这样告诉他。他说:‘我要持,我要受十条戒。’我说:‘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弥十戒都受..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求的没有达到,就说佛法不灵,这是根本没有理解佛法人。法是一种方..

现前种因当来结果

刚才听了心得报告,觉得大家学习很用心,几年来有很大的进步,很值得随喜。我们发心出家,宗旨只有一个——成佛,途径也只有一条——学佛。然而,学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想要长期坚持学习,并且越学越稳,越学越好,那就更不容易了。以下就此谈一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发愿如何积福

网友:是不是要发愿才能积福积德呢?如果是,要怎么发愿?学诚法师:发愿是树立行为的动机,譬如小孩发愿成为一个科学家,行动上就会照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有了良善的动机和实在的行为,就造下了善业,具备感善果的力量。要发善愿,发大愿,发利益众生之愿,比如给路上的乞丐一份..

现代人如何参禅悟道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看念佛是..

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就是因为大悲咒不可思议出世间的一种功德,不可思议的鬼神之类的一种加持。它的这种作用能够让一切鬼神听号令,当然我们不去乞求,命令不一样,命令神。我们知道大悲咒这种作用,知道它的这种功德,我们正确地去理解。降诸天魔,制诸外道。我们平常遇到的干扰是自性魔障啊!这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