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述:1现在有很多年轻女孩子堕胎,果报在哪里?肯定在新型的堕胎地狱。你到那里去的话,每天堕胎,一天堕一万次,就给你受这个罪。2堕胎是杀人,造这样的恶业,你会有福报吗?你会有好结果吗?年轻人要觉悟,这是死路一条,纵然你不死,你的身体衰败,你这一生会活得很可..
发愿
每天读一点,《找回自己》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习惯往外看,在外界的纷乱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这时,何不试着内观。在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里找到一个真实的“我”。圣严法师以佛法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放下欲望、如何克服执着、如何安心、自我成长、忏悔与责任......让我们在圣严..
佛门把酒列入重戒 原来背后暗藏玄机
编者按:昌义法师,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灵极乐寺住持等职。今天这篇文章,选自昌义法师佛七开示。罗汉降龙神通广大,烂醉之后不敌蛤蟆。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很多,打架斗殴,喝了酒就壮了胆,甚至能做出很多很多..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一天他以神通力到了忉利天去。到了忉利天以后,他看到两个天人长得很庄严,他就问其中一个天人:“仁者,你以前是修什么善法,而得到这种庄严果报呢?”天人说:“我啊,我以前在做人的时候,我发了一个愿——我不..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说我们身为人,是要有人格的。人的资格就是要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德行!有持五戒的功德,杀、盗、淫、妄、酒都不能做。儒家文化讲:你做一个人要具备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必须具备的..
十恶不赦之人至心念佛也可以往生净土吗?
若不解脱生死,便是轮回生死。人都会死,但死后往那里去呢?若不解脱生死,便是轮回生死。生死中又有两条路:一是上生天、人、神的三善道;一是下堕地狱、饿鬼、畜生的三种恶趣。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恩孝亲的片子;可是一些无知之徒,仍然丧心病狂的用韩愈的话来讥笑佛教。我也曾有遇见过那些所谓知识分子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和尚出家,既不孝养父母,又不报效国家,不但对社会无贡献,简直无父无君,难怪韩愈要主张:‘..
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忏悔业障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业生死凡夫。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染心易炽,净德难成……所作罪垢,无量无边”这四句话,真的就是我们再真实不过的写照,但往往我们业障覆盖的时候还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能够知道自己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不是口头上说,而是真心地这么认为、..
学佛修行要有恒心 一蹴而就绝不可能
编者按:昌义法师,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灵极乐寺住持等职。一心修行精进念佛,自然而然瓜熟蒂落。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月初八是世尊成道日,大家都要..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觉到佛的真理是世间上没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欢喜。这腊月初八是世尊成道日,大家都要庆贺,凡夫就是这样,要庆贺,其实佛是不住这个相的,但是庆贺就给自己种了福田了。他在佛的面前发愿,每一年到腊月初八要供佛及僧,..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但尚欠专注净土一门,以期即生便出离此娑婆世间也。其章程中,尚不能决断。其女部研究学期中,则可以知其社人尚是泛学,未极了知净土道理。彼等既肯皈依,当为略陈要义。余令看文钞耳。莲英之孝思唯殷,诚可钦敬。悟正谓不回..
出家功德高于须弥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出家功德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无法摧毁。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若人出家,能脱三界轮回,证寂灭安乐,度无量众生,故出家功德不可限量。《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贤愚经》云:..
世人往往误解佛教 民俗外道切莫混淆
世人往往神佛不分民俗外道误作佛教一、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明。神为六道轮..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我们在佛法修学当中,有些人的发心是错误的,就是他已经往邪恶的方向走..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前面都是约着凡夫的发心,邪、正,伪、真。这个地方是圣人的境界,小、大,是说格局大小不同。我们先看小格局的发心,“观三界如牢狱..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求的没有达到,就说佛法不灵,这是根本没有理解佛法人。法是一种方..
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时期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开普通房。侍者不解:“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怎么这样呢?”洛克菲勒回答:“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父亲,而我没有。”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他青少年时期。这个时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你是要走向善的路,还是向恶的路?你未..
杀生是这个时代的劫难
关于杀业,在戒律里面规定得非常具体,它的成立首先要具备杀心、杀缘。杀心就是你动了杀死对方的心,杀缘指的是拿起东西去杀人,把行动落实在方法上,不仅是指拿起刀杀,还有咒杀,随喜杀。这些都和杀业有关系,只不过根据最终的结果,就像量刑一样——如果被杀的人死了就犯了杀戒..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善,我们佛弟子也修善,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呢?有些人说:“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都是劝人断恶修善。”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从暂时离苦得乐的角度来说,佛弟子是等同外道。就是说一般的非佛弟子,也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当..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皇后郗氏在往生后的数月,有一天梁武帝正要就寝,听闻外面有骚乱的声音,于是出去一看,竟然是一条大蟒蛇,而且睁大眼睛望着他;这时候武帝大惊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便对蟒蛇说:「朕的宫殿严警,..
星云大师有话说:我死了以后还会再来做和尚
死亡,你怕吗?同样的,我再问你:回家,你欢喜吗?古人说“视死如归”,死亡就等于回家,回家是应该欢喜呢?还是可怕呢?这是值得我们去省思和辨别了。在佛教里,对于“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是死不了的,人生是圆形的,生死是循环的,所谓“老病死生”,生了要老,老了要病,病了..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前面是讲人,这里讲事情。我们在办事当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意,一种是失意。有些事情它很顺利,随顺我们的心情成就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太放纵,太过于欢喜;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抑郁、沮丧而失措,失措就是失去了一个安定的处所。这..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
张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都愤愤不平: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儒教,怎么外来的宗教还搞得这么宏伟。所以他要写“辟佛论”。等他拿起笔来要写的时候,却是写不出来,痛苦呻吟。他的一个妻子叫向氏,倒是虔诚的佛教徒..
怎样做个好人?高僧: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怎样才能做个好人?六条标准缺一不可。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
常当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
昌义法师:和颜爱语利人利己 度生妙法不可思议
编者按:昌义法师,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灵极乐寺住持等职。今天这篇文章,选自昌义法师佛七开示。和颜爱语利人利己,度生妙法不可思议。大家在家庭里,夫妻之间、儿女之间、父母之间要互让互利,要以爱语就是喜欢听的语言给他讲,即使犯错误也不..
真有地狱?十五位法师和居士的地狱见闻实录
编者按:天堂地狱,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都是佛教的基础理论,佛经中言,众生的世界分为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六道,所有未曾解脱的生命,受到自身善恶业力牵引,在六道轮回中生死流转,此道死,彼道生,无休无止,无始无终。然而自古以来,六道轮回天堂地狱毕竟不属..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叩问这个生命大题,且在不同的历程,会有不同的问寻方式。例如不少年轻人会选择从哲学观点切入,试图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存在的疑惑生起之后,也会急切找寻解惑的途径,或是阅读、听演讲、参与活动,与友人深谈,或者..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