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因果很玄,既然有因果,为什么有些坏人过得还挺好,好人却不长命?实际上我们关注的只是少数人而已,全世界曾经的暴君,比如希特勒、萨达姆、卡扎菲,他们执政数十年,在台上时,谁会相信他们最终会落得被人追杀的报应?反倒觉得他们拥有那么大的权利,一定很有福报,一..
发愿
商人、政治家、演员、音乐家都可以念这个咒!
念咒是很好的修持方法如果你想念诵什么的话,缘起咒总是很好的:嗡耶达玛玛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达塔嘎多哈雅巴达得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儿玛纳梭哈。1、我们应该发愿成为一位好的生意人吗?一段作为商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对世界有很大帮助。事实上,我认为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
在寺庙或上师面前皈依后就自然而然成为真正的佛教徒吗?
问:在寺庙或上师面前皈依后就自然而然成为真正的佛教徒吗?否则,又该如何呢?答:很多人认为,自己办了皈依证、取了法名,在某某上师面前得过灌顶、求过法,就是实至名归的佛教徒。其实这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和小乘法并没有落实到你的行动上,你内心中尚未生起这样的..
发愿以后,你做了吗?
佛法里讲愿行,有愿必须有行,有行必须有愿。如果没有愿,就如同没有方向和目标一样。所谓的愿行,就是发愿以后要去做。若没有行动,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叫发空愿。一说发愿,都特别积极,都毫不犹豫,但是发愿后却不去做。如果发空愿,等于欺骗了三界众生,同时欺骗了十方三世一切..
佛菩萨已经息灭分别识,入大涅槃,缘佛菩萨的祈祷供养发愿等是如何得到福德的呢?
问:佛菩萨已经息灭分别识,入大涅槃,缘佛菩萨的祈祷供养发愿等是如何得到福德的呢?答:佛陀虽已将一切分别戏论融入了法界,趋入了寂灭大涅槃,然而以其宿愿加持,利益众生的事业任运成就恒不息灭,《入中论》里也以比喻说:“如其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
若人尘俱老,愿不忘初心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哪怕是刚才拂面而过的清风,或是路边的一草一木,都带着上师的气息。在我们感知它们的开放、温柔的心中,有着上师引导我们一路走来的印迹。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上师的加持的确无所不在。”——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我自幼对佛法知之甚少,但..
梦入光明的睡眠秘诀
现在很多人因失眠而烦恼。有些人心里总想睡不着的事,在床上辗转反侧,反而更难以入睡。这个时候应该放松心态,若是你能观想佛菩萨形象,把注意力放在佛菩萨的形象上,很快就会进入梦乡,这是对治失眠的一种方法。睡觉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直接躺下就睡着了。早上醒来一看时间过了,..
如何帮助父母亲人趋入学佛之路
咏给明就仁波切问:有时看到自己的亲人挫折连连,出于不忍,希望他们学佛,消除业障。或有时并不见得有什么障碍,只是出于爱心,希望他们也学佛,有一天能解脱。但有些人有善根,有些人则无。因此在度化他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连自己的父母都一样。因此,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
度母是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
由于菩萨对沈溺苦海的众生具有无量的悲心,因此各自依其愿力而行使事业,圆满各自的发愿。如是,度母的主要事业就是让众生远离恐惧与危险。恐惧是什么?度母如何帮助众生面对恐惧?我们现在就来一起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面对两种恐惧:◆一者,恐惧得不到所想要的人、事、物。..
修法的清福,再多的钱都不能换
《云居山志》上记载,慈觉禅师行脚,去云居山参学,前一天梦到伽蓝安乐公对他说:“你从前在这座山曾经扛过一担土,这次来只有一碗粥的缘分。第二天午后上山,吃了晚粥,僧值路过寮房,和他发生争吵,结果被逐出山门。慈觉禅师心中觉得很惊讶。过了十年,慈觉禅师在卧龙先禅师处得..
藏地大德给学佛人的忠告:黄泉路上无老少
把晚年融入于佛法永恒的大光明中对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居士来说,您的修行应该侧重于哪个方面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放下对外境的一切贪执,着重修持自己的心。修行即是修心。心的状态决定了现在的生活质量,更决定了来世的生命走向。做心的主人,这才是学佛修行的真正意义。修心..
用禅定来观修慈悲心,并以此引导日常生活
据说人类能够臻至即身成佛的极致境界,但这必须经历许多过去生精进的修行,才能获得此殊胜的机缘。我们只能钦佩赞叹这些人的成就,并以他们为努力的楷模,勉励自己培养更坚定的决心,但不要急躁地企盼自己能够一步登天。我们要在昏钝呆滞和狂热执迷之间寻求最合适的中庸之道。我们..
内心的态度影响着我们对幸福的体验
每个人心中都有追求幸福与脱离痛苦的愿望,生命的目的正是去体验这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同样的能力去发展心灵的平静,进而获得生命的幸福与喜悦。不论贫富贵贱、教育程度、肤色或国籍,我们都具备相同能力,在心理和情感上别无二致。纵然我们的容貌和肤色有些许差异,但生理上..
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上师答:我们讲往生四因:第一:明观福田,观想阿弥陀佛,观想极乐世界,忆念阿弥陀佛,忆念极乐世界。时时忆念,时时观想,这叫明观福田。第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不是胜义菩提心,而是世俗菩提心,为众生要成佛的这个心..
如果此生没能发起菩提心 究竟会怎样?
大乘佛弟子的首要目标是发起菩提心作为一个大乘佛弟子,尤其是金刚乘修行人,首要目标是发起菩提心。那么,一个发起了菩提心的人究竟能得到什么?生活条件会大为改善吗?工作家庭会称心如意吗?身体会永远健康吗?都不一定。相反,一个不修菩提心的人,照样可以赚很多钱,可以开豪..
着莲师的加持前往后世
婆婆喜欢拜佛,但从她的口中经常会听到的是“你拜的是藏佛,你们的经我不会念,我只会念大悲咒……”。无论我怎样跟她解释“佛陀是为了度化不同根机、不同因缘的众生,而宣说了不同的法门,所谓藏传汉传都是一样的”,每次她总表现出“虚心接受却满脸疑惑”的样子,这使得无德无能..
这样修行 就是面对死亡也是快乐的
如若速死当快乐文:达真堪布如若速死当快乐,恶缘无机作阻挠,衔结来世之善缘,定入无误之妙道。“如若速死当快乐”:意思是,今天迅速死亡,要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快乐的。对一个学佛人,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有些人比较精进,戒律受持得比较清净。有些..
如何如法忆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法门,甚深奥妙空性清净,是让我们能够到达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几乎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人们都知道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最简单的修法,忆念皈依伟大的阿弥陀佛,让自己的心能够和阿弥陀佛的心早日相应。对大乘佛教信徒来讲,不管是修净..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为什么吸烟的危害远胜于杀盗淫等诸罪?
嗡班匝儿萨埵吽许多人不知道烟的由来,认为佛陀的五戒中没有烟戒,所以抽烟应该没什么关系。其实吸烟的危害远胜于杀、盗、淫诸罪,今天这里有七位吸烟者,所以我就给大家讲讲烟的由来,你们要好好听。在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时,有个诽谤佛法僧三宝、破戒的弟子,她心生忿恨,就发愿:..
达真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98)[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我执有“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前面遮破了俱生我执,现在主要遮破遍计我执。有的外道认为意识为“我”,有的认为物质为“我”。也可以说,部分外道..
达真堪布:为什么做坏事了却没得到恶报?
我们现在研究因果和轮回,但是很难弄懂,好像越研究越恐怖,越研究越复杂。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虽然我们也在学因果轮回,但很多时候还是没有深信,因为没法趣入。“六道这么恐怖,这些到底存不存在啊?因果这么复杂,是不是真实的啊?”“虽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为什么做..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表达了对佛陀的恭敬心,一方面说明了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微妙功德,同时也发下了殊胜的大愿——将来成佛利益众..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学习净土法门时,发愿、信心和闻思同等重要,下面对此稍作分析。一、常发大愿。前面讲到,法处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赞佛。在他的赞文中,一方面表达了对佛陀的恭敬心,一方面说明了佛陀具有无量无边的微妙功德,同时也发下了殊胜的大愿——将来成佛利益众..
这三种地方学佛的人千万不可去!
怨仇争处、众人聚处和玩乐之处不可去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会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哪些地方不可去呢?总括说来有三种,是怨仇争处、众人聚处和玩乐之处。“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
早死早往生 这话对吗?
保持人身的善始善终才能获得圆满的佛果有些老年人习惯说“我不想活了,我想赶快死,往生极乐世界。”这种想法对吗?根据佛教的经论,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非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或是达到了来去自由的修证境界。那么,往生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最好的福报投资家
有些人问:“佛菩萨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吗?那为什么还要上供?”这里的“上供”,不仅仅指你供养了具体数量和金额的实物,不仅指你供养了饼干,他供养了水果,那个美女供养了鲜花,而是你发自内心的一种投资需要。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不理福报,福报也不理你。一个人要有福报,才..
有些人学佛一段时间后,心力就逐渐退了,最后慢慢就离开修行团体了。怎样能避免这类问题呢?
问:有些人跟着居士学佛团体修学一段时间,后来慢慢来得少了,直到最后再也不来参加,慢慢地学佛就放下了。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避免呢?答:有接受佛法的机缘,是千百万劫行善的果报,应像盲人抓住大象尾巴一样,不要随便放手。在这个世间上,坏人变好人很快,好人变坏人也很快,..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学佛一段时间后,心力就逐渐退了,最后慢慢就离开修行团体了。怎样能避免这类问题呢?
问:有些人跟着居士学佛团体修学一段时间,后来慢慢来得少了,直到最后再也不来参加,慢慢地学佛就放下了。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避免呢?答:有接受佛法的机缘,是千百万劫行善的果报,应像盲人抓住大象尾巴一样,不要随便放手。在这个世间上,坏人变好人很快,好人变坏人也很快,..
帅哥,美女真的有那么可爱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相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搀杂有贪嗔痴成份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变成善业..
太桥旦曾堪布:给初学者的建议
修行的方法在我们皈依金刚乘佛法之后,有两种修行方式,一种是出家,一种是在家。对于出家人来说,会有早课、念经、背诵各种仪轨、禅修、辩经、晚课等修行方式。如果进入了佛学院,就要学习五部大论等佛教理论,以及各种实修实证的方法。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皈依后,每天必须要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