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从教理的信服进而做实际的修行,需要有明师的引进和指点,这是因为若不知方法,便是盲修或杂修;若不知层次,便是落于骄狂,而不切实际。有了明师的引进和指点,始可不致于浪费时间,也不致于造成背道而驰的悲剧。修行的层次分成:人乘,天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佛乘。..
圆满
圣严法师:学佛的三大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1)戒: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作,恶业恶因便不增加。从凡夫阶段做起,到了大小乘圣者的阶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恶因。从积极面说,戒是进而“修一切善”,诸善奉行,不思回馈,但求“利益众生..
宣化上人:为什么很多吃肉的人都生癌症?
上很多吃肉的人都生癌症,为什么生了癌症?就是因为众生肉里头,有形无形都有一些毒素。刚才各位皈依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佛、法、僧三宝。信佛的人,必须念玆在玆,时刻莫忘三宝的慈悲喜舍,要抱着感恩想,要抱着难遭遇想。佛法是百千万劫也不容易遇着的,我们今生遇..
如何破我、法二执得真智慧
(续二)「视方便门,如化宝聚。」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权乘之法,依此去修,都可以成佛。依佛眼观之,就是一种善巧方便,为实施权,为了度化众生,随机说法,又如治病,随病下药,这都是聚宝盘内之宝贝,并非真实。「视无上乘,如梦金帛。」人人本具的佛性,不生不灭,本自..
印光大师:佛法是人人本分之法,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佛法是人人本分之法,就在每个人的心中编者按:佛说“众生皆是佛”,佛不是万能的上帝,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善人,只要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你行善时你就是佛,别人行善时,别人也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
觉慧普弘:法布施不可有漏
发心法布施非常好,发布佛经原文或法师讲座文章都很好,是在做法布施,是在弘扬佛法,利益大众,利益众生,值得赞叹。但,法布施尽量做到无漏,无漏最好。举例说明:早上,有一位QQ同修好友什么也没说,直接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因众生不识本心,所以,世尊以无尽悲心示种种法门,欲令众生尽此一生即可圆转五浊,成就菩提道果。而在诸多法门之中,净土持名一法则如一枝芬陀利横处五浊,不仅契理契机、三根普被,且因其词约义赅、谛理精微而..
蕅益大师的净土思想及行持
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而在历代众多的祖师中,蕅益大师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一位,他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其宏博的净土思想、崇高的德学风范以及精严..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
净慧长老:外在的和平外在的和平要以内在心灵的和平为前提,而内在的和平要从把握好我们的当下一念开始。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
仁清法师:命运是自己掌管的
阻挡别人诵经,诽谤别人修行其他法门。只要是其他法门是佛教的。阻挡别人诵经这两种形式是我们现在很多佛弟子极为容易犯的,他不知道这是诽谤正法,诽谤其他法门。这很多,是不是很多啊?阻挡别人诵经,哪怕你是阻挡一首偈语,都是诽谤正法,就这么简单。懂么?“你可别自己在家诵经..
蕅益大师:一心念佛六度万行就圆满了
念佛时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念佛时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念佛时不挂怀是非人我,即大安忍;念佛时不间断、不夹杂,即大精进;念佛时不随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念佛时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如此称之为真念佛。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是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贪瞋痴,是大持戒..
传喜法师:如理如法 恭敬三宝
如理如法恭敬三宝我们的手机这一响,大家心都动了,提醒你们就是要关机,一动大家的心,那业障就来了。你向每个人忏悔,你向每个人打招呼:“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等你都打完招呼,我们法会结束了。你心里有障碍呢,而且你心里的障碍,你跟自己怎么打招呼吧?你怎么去掉你的..
想做一件事出现阻力,是不是不应该做
一信徒问师:师父,如果每当想做一件事时就会出现种种阻力,甚至意想不到的状况,是不是说明这件事不应该做啊?师答:若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诸事遂心的话,那我们就不必去修行了。因为有缺陷,才会有出离,因为有不完美,才会有真性情。我们往往迷惑在对“圆满”的幻想上,却..
弘一大师:发菩提心便是发起成佛的心
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至于作慈善事..
佛教有十种佛 也许你都没听说过
你不知道的十种佛《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幺叫十种佛?我们经常说‘佛陀耶’,我们翻华言是‘觉’。觉有三种,有自觉,自己成就了,觉他,让他让一切众生都觉悟,觉行圆满,自觉成就了觉他就是度众生。自觉觉他都圆满了,都成就了,这就是佛。这是佛,用十种解释。第..
海涛法师:如何使相貌声音变得庄严?
问:如何使相貌声音变得庄严海涛法师:你要是心改变了,外表就改变了,声音也改变了,业报也改变了,待人处事的方法、给人家的感觉通通改变了;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他的内心是圆满的菩提心,他外表庄不庄严?我们不要说庄严,跪着拜他,没有人会对释迦牟尼佛起欲望,只有起一个恭敬..
佛门高僧印光大师 亲传养生之道!
生生不息(资料图)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补,而是应以合理的素食配合寡欲的生活方式,这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启示。另外,至于印祖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们从他赴上海参加护国息灾法会前..
【母亲节特辑】身在佛门的大师们是如何报父母恩的?
父母恩德难报光阴似箭,转眼间就到母亲节了。虽然母亲节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孝亲的精神却是跨越古今和中外的。那身在佛门的大师们又是如何报父母恩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故事一:父母早丧,供僧注疏宗密法师是华严宗五祖,在他的《佛说盂兰盆经疏》开篇之中就记载了他..
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念佛(资料图)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不外乎都是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准备。为名为利追求。所谓“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由出生到死都没有停下来。能有多少人认真反省一下生命的意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宇宙、所居住的生活环..
圆成法师:为什么智慧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启得到呢?
智慧来源为什么智慧很慢才能得到呢?“因为容易吸收的知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感性的,或潜意识的知识。”我们平常吸收的都叫知性知识。如学广论、或者听老师讲,或者自己看书或者经过讨论,这些都叫知性知识!世间学的都是知性知识!学了知性知识后去实践。实践到什么程度呢?如开车、煮..
万行大和尚:如何超越业力?
这段时间你们都在学“东华禅”。东华禅寺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会讲“东华禅”和“东华家风”。将来别人请你们讲课时,这两堂课你们必须会讲。在东华禅寺常住过的人不会讲“东华禅”,那就说明你们白住了。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学人家的优点和长处。只要是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修行必须要断欲去爱吗
修行必须要断欲去爱吗?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则发脾气。为什么会发脾气?主要的原因,是无明和情爱在作怪。假设没有无明,没有情爱,脾气就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离你远远的,想找也找不到。..
妙华法师:凡圣在一念之间 在迷悟之间
传统文化的核心词,就是“道心”。关于我们的“心”,在儒释道的经典中,关键词就是“心”。佛教里面明确的说“万法唯心,万法唯识”。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是不容易的,在佛教里讲“佛法”,也是讲不清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大概要从十一个方面扼要地来论述这个“心..
济群法师:你的世界只装着一个人当然会孤独
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每天..
学诚法师:居士学佛容易出现几类毛病,看看自己身上可有?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作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他,就可以很快进步。著于文字喜见他过为了解决自心的苦乐问题,所以要学习佛法,但是学佛多年,..
慧广法师:做好事为什么有人赞美有人诽谤?
问:师父,做好事为什么有人赞美有人诽谤呢?答:有句古话说“誉满天下者也可能毁满天下。”当一个人做了一些事后,在别人对他的好评越来越多的时候,对他的诋毁也会越来越多。释迦牟尼佛也遇到过这种事。他在弘法的时候,就经历了各种外道对他的诽谤和陷害。有一个妓女,怀里揣了..
佛陀是如何洞察到宇宙真相的?
佛陀悟道佛教认为,于时间上,宇宙无始无终;于空间上,宇宙无穷无尽!时空的长短大小之于生命亦是相对的。佛陀认为,众生轮回,三世流转。佛陀时代,尚无科学仪器,那么,佛陀是如何洞察到宇宙这些真相的呢?一、内修内证,内证外化佛陀于菩提树下证悟时说,众生皆有佛性,皆将成佛..
佛教常识:佛法僧三宝
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所以这里首先提出来解说。一、世间最初有三宝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三七日间,唯自受用解脱的妙乐。自念所证法理,寂静微妙,甚深难见,非寻思境界,唯智者所觉;众生深著我见,爱乐烦恼,虽然为他们说法,恐亦不能..
如何于动中修行得力
一信徒问师:师父,修行过程总是七上八下、进进退退,是否心力不够?如何于动中修行得力?恭请开示。师答:修行过程,七上八下是因心力不够。心力不够的人,力不从心,欲振乏力,别说修行不会圆满,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如果你把工作当享受,工作会带..
广钦老和尚:修持得好,逐渐解脱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捨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鍊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澹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