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弟子问我如何与上师相处,如何跟上师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参考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和华智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中关于依止上师的内容,结合自己平日的观察,试着对上师和弟子的关系作了一个简单而且不全面的阐述。对于文中疏漏不当之处,我在此..
圆满
遇到狂妄无礼之人该怎么办
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但愿力可以是无限的。你的思维是无限的,面对全世界,甚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你发的大愿可以无边无界,这样的功德非常大。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都可以利益他人。比如布施时,你拿不出很多钱没关系..
淫行对成就有帮助吗
修行人出家以后要彻底断掉淫欲,甚至这样的念头都不能有。在家修行人可以结婚,可以生孩子,但也不能犯邪淫。在不正当的时间、不正当的环境,跟不正当的人有不正当的行为,这叫邪淫。现在要你彻底断掉淫行,可能觉得难,但是作为佛弟子,作为修行人,也不能随便吧!尤其是在家修行..
关于地狱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也有报道
关于地狱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类报道。2005年一则新闻说:前苏联着名地质学家阿撒哥夫博士讲过,他带队的一组工作人员在进行钻探工作时,用机器钻开了一个地洞。到了大约九英里深时,钻探机器突然转得异常剧烈,显示出地底下有一巨大的空间。极为恐惧的是,里面竟然飞出一..
达真堪布:修行人的美食
智慧观察的良田中所生的果实禅定,是能长养证悟瑜伽实相身体的食物。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修禅,我要坐禅……”你坐禅,有没有“诸法无有自性”这样的智慧啊?若是没有这个智慧,你坐禅没有用。即使真的有入定的功夫,那也不是禅宗的境界,也不能解脱。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学..
自他快乐的八个秘诀
一、秘诀简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部藏传佛教的论典——《修心八颂》。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将已趋衰落的大乘佛法重新弘扬开来。阿底峡尊者有六大弟子,其中有一位叫博朵瓦,《修心八颂》就是博朵瓦的弟子朗日塘巴造的。《修心八颂》问世以来,已..
希阿荣博堪布:有多少恭敬信心就感应多少加持护佑
编者按:“现在很多达官贵人纷纷去寺庙里烧香磕头保佑平安,如果这些人的钱是来路不明的,那么佛菩萨真会保佑他们平安吗?”很多人有感于现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听听希阿荣博堪布的解答,或许就能找到答案。贪污腐败再去拜佛,因果善恶不会抵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达真堪布:愿菩提心的学处分哪三个?
分自他平等菩提心、自他相换菩提心、自轻他重菩提心。自他平等菩提心:自己希望得到的安乐,希望一切众生也能得到;自己不想遭受的苦难,希望一切众生也能摆脱。怎样对待自己,也同样地对待一切众生。自他相换菩提心:自己正在遭受痛苦的时候,愿一切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来承担;自..
索达吉堪布:孔子学琴的启示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达真堪布:为什么要把上师视为佛?
小乘和大乘菩萨乘都没有这样要求,但密宗里是这样要求的。为什么这样要求呢?因为境界不同,密宗里强调的是清净观。一切法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圆满的,但是你现在做不到。所以,先让你把上师视为清净圆满的,慢慢就能做到了。上师或善知识都是你通过自己的观察后才依止的,在你的..
烧香磕头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吗
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烧香磕头就不理会他。然而正如阳光普照时,向阳的房间才温暖明亮,背阳的房间却晒不进太阳,你究竟能感应到多少佛菩萨的加持护佑,要看你有多少恭敬信心。佛教讲因果,善恶有因,自作自受。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好,若杀盗..
嘎玛仁波切:悔过的心
如果没有悔过的心,任何业力都忏悔不了,洗不干净,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有些人以为犯错后随意念念百字明、《三十五佛忏悔文》,就觉得自己的业力已经净化了,当然不会这么简单。首先,你要有真正悔过的心,要发自内心觉得自己错了,要有改变的心态,并约束自己以后不再去犯。否..
希阿博荣堪布:烧香磕头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吗
佛菩萨平等大悲,并不会因为你烧香磕头就偏袒你,他不烧香磕头就不理会他。然而正如阳光普照时,向阳的房间才温暖明亮,背阳的房间却晒不进太阳,你究竟能感应到多少佛菩萨的加持护佑,要看你有多少恭敬信心。佛教讲因果,善恶有因,自作自受。达官贵人也好,平头百姓也好,若杀盗..
达真堪布:算命能算准吗?
很多人都讲因果,其他宗派也讲因果,但是只有佛才能圆满无误地讲出因果,了知因果关系,其他人只能知道一部分。除非你的智慧圆满了,否则不可能说明白。这些微妙的因缘很难说。现在有的人找这个算命,找那个算命,没有用。这能算得出来吗?能算清楚吗?不可能。也许有些人有神通,..
佛教经论:《三主要道论》原文及科判
宗喀巴大师唐卡(局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三主要道论》原文:顶礼诸至尊上师!我随己力而宣说,欲解脱者之津梁,诸佛经典精华义,一切菩萨所赞道。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
孝顺父母者,会得到护法神的帮助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此处布施的主要对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应该对今生的父母孝顺恭敬,否则,想把其他众生视为父母是不现实的。大小乘的佛经中,非常强调对双亲的孝敬。一个人若..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见诸怨家作损害时,应思维他们被烦恼魔所驱使,不能自主,所以不但不应生嗔恨,而且应生怜愍,需发心令他们远离烦恼。因此,自己应当勤修菩萨行。如《中观四百论》云:“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月称论师亦云:“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
菩萨戒律仪论:益西彭措菩萨戒律仪论为一切众生受持清净菩萨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浩如烟海的经论中,诸圣者以谛实语同声开示:菩提心是成佛的正因,是一切善法的种子,是菩萨弘法利生事业的源动力,以菩提心受持之菩萨戒,是大乘菩萨的根本,利乐一切有情之..
慈诚罗珠堪布: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 究竟是迷信还是真理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这四个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又..
慈诚罗珠堪布: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 究竟是迷信还是真理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这四个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又..
让心富有而坚强
乌鸦遇到死蛇时,会像大鹏鸟一样对死蛇发起攻击。若蛇是活的,乌鸦哪有这个胆量和能力啊?它根本不敢接近,躲得远远的。同样,若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强,没有坚定的毅力,表现出软弱无能,那么小小的堕罪也会加害于自己。大家要增长信心,强化毅力,自信起来,坚定起来。不要总是妥..
贪着今生非行者
你是否是修行人,就看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今生的利益,为后世的利益,还是为生生世世的利益。若是你没有为未来生生世世的利益去努力奋斗,那就不是修行人了。在六道轮回中,今生今世非常短暂,这些暂时的利益统统都是不可靠的、虚假的、无常的,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真正的修行..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备。八因三缘,实际是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作为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寿命、相貌、出身、财富、威信、名声、根性、力量各方面都应当具备上等的条件,这样才能..
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第一个方法是要生庆幸心。要想:我多么幸运,得了这个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也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到了正法,现在修法的因缘全都具足了,这实在是难得。就像从..
断除贪着不会影响生活与工作
我们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但是可以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有些人怀疑:“生活的同时还要断掉贪着,可能吗?”有方法就能,共同四外加行就是方法。如果修好了四外加行,懂得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深信了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道理,对世间的贪着自然就消失了。贪着和烦恼的..
一切都会好的,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都希望自己富裕一点,希望自己条件好一点。其实越富裕,你的贪心、欲望可能就越大;条件越好,你的身心可能会变得越弱。本来没有什么事,但是因为你自己太自爱,太想保护自己了,所以就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烦恼和痛苦。一切本来都是很正常的,你之所以觉得很可怕,甚至天塌了、地..
犯错后改过才是真忏悔
佛在经中讲四种堕罪之门,就是犯错、造业的四种原因。第一,由于不明理而犯的错,违犯的戒律,就是不知错。第二,虽然也知道一些,但是知道的不是很透彻,所以也不是很深信,于是又犯错、犯戒了。第三,烦恼,也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相信,但是烦恼一生起,就无法控制,然后又犯错..
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一、情绪失控的过患每个人都希求幸福的生活,但生活中我们却存在许多的情绪问题。因此我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过患?这是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今天在座的,全球的兄弟姐妹,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当今21世纪,人们的希求、爱好,跟以往任何一..
学佛与不学佛的差别
一、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学佛和不学佛,本身就是差别。或许有人会说,不学佛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物质生活,通过娱乐改善精神生活。此外,我们还可以信仰其他宗教,为什么要选择学佛呢?关于佛法,有很多定义。有的说佛教是文化,有的说佛教是哲学,有的说佛..
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皆要注重威仪
所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在举止言谈中皆可表露无遗。作为发菩提心的人,吃饭、指路、生活卫生等方面理应如何行持,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凡是发菩提心的大乘行者,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随时应保持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