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

一心要念佛,一心又急着要一心不乱

一位童子说:『关于刚才的问题,我就想到师父跟我们讲的一个例子,就是说,之前有一个道场,他们办了一个三年的活动让你来念佛,供你吃,供你住,你只要念佛就好。结果非常的意外,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坚持到最后,唯一坚持下来的,只有师父的师叔。为什么?我想是因为如果叫你每天..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并论乎?汝作此说,以为恭维光,不知其为毁谤光也。以后不得如此以凡滥圣的恭维吾。吾见此语,如打如嘲,愧不能支。(一)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

明贤法师:佛已获证无上菩提 三乘圣者难以企及

佛陀成就菩萨难及,世出世间无与伦比。“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境界,即便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亦无法测度。佛陀成就了圆满的..

为什么说佛教其实就是一门生死学?

观音菩萨解决生的问题,阿弥陀佛解决死的问题。生命是一门艰深难懂的学问,尽管人类的知识愈来愈丰富,但是生命的奥妙知多少?生命究竟有多大?生命究竟能活多久?生命究竟是什么颜色?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很难有人能透澈的认识清楚。其实,从佛教的缘起法来看,生命是延续性的,生..

佛经将宇宙众生的死亡分为四大种类

死亡情况千差万别,经上归成四大种类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我们先看第十八愿,请合掌: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好,这个愿太重要了,善导大师..

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如果没有做到准备,如何谈往生净土。很多人有些时候,嘴巴上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能不能往生啊?就看你与佛缘分深不深了。与佛缘分浅就不能往生,与佛缘分深那就能往生。那何为缘分深浅呢?因为众生不念佛,那就与佛缘分浅..

唯有忏悔才能消除业障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

众生只有断绝爱欲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吗?

一天不断渴爱之心,永远难逃生死轮回宇宙是众生活动的舞台,这是通俗的说法;若依佛陀的见地,宇宙是由众生的活动而形成的。比如,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团,我们的国家,是由家庭中的成员、社员、国民的全体活动而成立的。故可推知,我们的地球世界是由于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一切众..

佛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还会不会生病衰老?

阿难尊者来到佛处,顶礼佛后,感受佛身体的松缓释尊也曾患病,这在原始佛教的经典中有所记载。《长老偈》中提到,释尊曾经得过风湿病,当时为了解除释尊的病患,乌帕瓦那长老还专门到施主提婆亥得婆罗门家讨取了药物与开水,并对施主说偈云:“善逝牟尼佛,受风染疾病;叫声婆罗门..

学诚法师:学佛不宜执一废百 消业除障应先忏悔

恶法会障碍我们,善法有时也会障碍我们。这是因为如果执着于“一门深入”,认为只修一个法就可以了,就会给修习其他法造成障道因缘,最终导致修不上去。比如看了一本书或听了几盘录音带,就认为只有这个最好,其他的都不好、都可以不要。一旦产生这种执着后就很麻烦,认定只有自己..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做人的六条标准:知因果、讲良心、守道德、立志向、养识见、充才干。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

临命终的失败,就是一生修行的失败

我自己读《遗教经》,读到“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我对这句话很感动!一个人临命终时保持寂然无声,这是什么境界呢?我们一生的修行,临终一关最为要紧,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佛陀在临灭度时,色身败坏,弟子们哭泣着,这时佛陀内心的观照力现前..

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禅师回答说..

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编者按: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对佛教有一点了解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几个词。那什么是“六根不净”?出家人是不是一定“六根清净”?六根清净,谈何容易!“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于佛法长存吗?

编者按:佛门常说四众弟子,又有七众弟子之说。所谓七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一般人可能对“式叉摩那”不大了解,不知来龙去脉。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就能找到答案。佛陀姨母如愿出家,成为大爱道比丘尼阿难是佛陀的堂弟,白饭王的次子..

追求外在的物质,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当初我学佛的一个因缘就是,觉得这个人没意思,特别是看到那些隔壁邻居啊,这家死人了、那家生病了,看到那些人去世之后家里人都哭啊,伤心啊,那个尸体停在那,大家来吃饭。小时候只知道某家人去世了,我们去看,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很多人是通过别人死人了搞个社交活动一样,..

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果同时。也就是说,大乘的因果有二种不同:第一个是渐教的,唯识学的因果观,这个叫异熟果;第二个是顿教的,这个因果是同时的,造业得果是一念心,现前的造业,现前的就是一个因果,这种思想我们看下一段约刹那名今,这刹那简..

喂鹰救鸽舍身饲虎 佛陀前世度生无数

喂鹰救鸽舍身饲虎,世尊因地度生无数。“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意思是“觉有情”,即自觉并使有情众生获得觉悟。大乘佛教把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的必经之路称为“菩萨道”,也就是菩萨所修之道。对菩萨道的重视贯穿于大乘修行的每一处,汉地佛弟子常常念诵的回向偈中便有..

好显神通被佛惩罚 永住世间不得涅槃

好显神通遭受惩罚,永住世间长弘佛法。佛陀在世时,五百弟子中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他非常聪明也很有智慧,有一段时间他喜欢显露神通,佛陀就制戒禁止弟子显异惑众。有一次他又为一位长者现了神通,佛陀知道后就对他说:“你故意显神通,罚你不能进入涅槃,要在末法时代传法给众生..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

何谓「禅门破三关」

来果老和尚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愿之舟,参禅行脚十余年,辅导金山,住持高旻,三十余年,破衲粗粝,克己厚人,刀耕火种,筚路蓝缕,启建丛林,事必躬亲,不容翻忽,所至皆理,为道忘身,素厌声华,不事造述,德厚流光..

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我们三次。我们看佛陀在经典上,他讲一件事情,大部分都只讲一次。你要听,就听;你要不听,也没办法。很严重很严重的,再重复一次,讲二次;要讲三次,那是最严重的──事不..

说深入学习六波罗蜜打造完美人生

《佛光菜根谭》:“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学习布施,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己愚痴..

释尊舍寿留寿的甚深含义

释尊八十岁时在拘尸那迦入灭,这是历史的事实。然而关于释尊的寿量,诸宗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大众部认为,在拘尸那迦入灭的是释尊的化身,也就是“生身”。化身出现于世间是缘毕即灭,而佛寿是无限的。有部认为,释尊的寿量是有限的,他与常人一样有着生老病死,寿命只有八十岁,但..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 做到,你就是佛!

[1]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即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2]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3]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4]我们修行..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

摘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四集2013年5月30日讲于斯里兰卡尊敬的强帝玛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今天下午这一堂课我们谈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说的“四弘”、“六度”。这是菩萨必须要遵守、要学习的。“四弘”就是发菩提心,“四弘”第一是大愿,“众生无..

袈裟的殊胜功德

1、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脱服、福田之衣。若有众生起一恶心,向三世诸佛、辟支、罗汉及着染衣人,获罪无..

星云大师说深入学习六波罗蜜打造完美人生

《佛光菜根谭》:“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学习布施,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