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呢,还是先做个比喻吧,用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事例,来说明下面要说的问题。提一锅冷水,放在炉里煮,随着温度的持续增热,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沸腾了。这时要使水不再沸腾,是要“釜底抽薪”呢?还是来个..
打坐
绝症现前,应从三个方面下手
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呢,还是先做个比喻吧,用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事例,来说明下面要说的问题。提一锅冷水,放在炉里煮,随着温度的持续增热,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沸腾了。这时要使水不再沸腾,是要“釜底抽薪”呢?还是来个..
那些年我们祈请过的观音菩萨 看看到底有多灵验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种表象。消除业障的方法是念佛、忏悔、放生、行善、超度冤亲债主等。什么时候发现念佛、经、咒时杂念少了,..
达摩祖师 当初修茅篷为何建好了又拆?
修行达摩祖师,在印度贵为三太子,祂爸爸想要祂继承王位,但达摩祖师觉得最值得追求的还是修行,看破了遂出家了。出家前,拜了一位当时最有名的长者为师,长者让祂先去野外建一个修行的茅篷。达摩祖师身为太子,对如何建茅篷一窍不通,经过重重失败、摸索后,终于建成了。达摩祖师..
得了绝症怎么办?愿力改变业力
得了绝症怎么办?得了绝症怎么办?这是所有患者急待得知、急想解决的问题。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呢,还是先做个比喻吧,用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事例,来说明下面要说的问题。提一锅冷水,放在炉里煮,随着温度的持续增热,一会儿的功夫,水就沸腾了。这时要使水不再沸腾,是要“釜底抽..
网络学佛的注意事项 法师一条条都给你讲清楚了
网络学佛有居士问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接触到佛法,但是要怎么去修呢?很多人都找不到路,请开示应该怎样做?这位居士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现在除了寺院这种传统的平台之外,随着现代科技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让佛教也走进了电脑,走进了大家的家庭,走进了..
中佛协会长教你说话之道:心直可以 口不能快
心直口快很多人说话时,特别心直口快,还老爱强调,“我这个人就是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绝不遮遮掩掩。”他们往往还会这样想:我总比那些有话藏在肚子里面不说,装阴使坏的人有优点吧?这样的人是缺乏智慧的。自己认为的好话不一定就是好话,心直口快也很容易伤人。心直口快的人..
圆智法师:将心静下摒弃困扰,吃饭也是修行
吃饭也是修行。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但很多人吃饭早已超过这个界限,有时为了贪图口腹之欲而大造杀业;有时为了虚荣和面子而一掷千金。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能以平常心来吃饭,..
“禅定”的定和“定力”的定是一回事吗
一信徒问师:师父,请问“禅定”的定,和“定力”的定,是不是一回事?师答:理论上是相同的,但却也有些区别。什么叫“定”呢?有的人以为,只要打坐的时候,心不胡思狂想,坐的时间长那便是得定。面对外境的狂风暴雨能忍得下来,就是定力。这种看法非常片面。为什么?因为修行是..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明了。真正得禅定的人,在唯识学上说,他可以看得到墙壁的毛细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种程度!他六根的那个明了性特别强,刚刚打完坐的人,一点小小的声音都能够听得清..
莫让网络成为你学佛的障碍
想请问网络学佛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在网上接触到佛法,但是要怎么去修呢?很多人都找不到路,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现在除了寺院这种传统的平台之外,随着现代科技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让佛教也走进了电脑,走进了大家的家庭,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当..
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菩萨的故事来自于《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常”就是永远,“常不轻”就是永远不轻慢任何一个人。为什么称为“常不轻”呢?这位菩萨是一个比丘菩萨,他在无量久远劫前的一尊古佛——威音王佛像法的时候出家,一生所修行的就是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
我们为何总是如此不安?
我们虽然是俗人,但我们的心可不能动俗念,念头不能动,要用我们的想法去解读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存在的就只是因果而已,所以我们要感恩,佛陀对我们真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我们每一个发心,不是为佛陀做的,都是为自己做的。当我们对照真理失去正念的时候,要发心忏悔。普贤菩萨的..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明贤法师答:现在的学佛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比如“学佛总往寺院跑,还不如在家自己好好修行”,或者“我信佛,但是只皈依佛和法,不皈依僧,只做二宝居士”,诸如此类种种。总之,不仅自己不愿敬僧护法,还要教他人不要皈依僧..
如何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
引言:近期,年仅28岁的青年艺人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再次将抑郁症的名词引入人们的视线,也让这个在当代频发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扼腕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生命悄然陨逝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今年5月,在钓鱼..
我们为什么总是如此不安?
要真实发起道心我们虽然是俗人,但我们的心可不能动俗念,念头不能动,要用我们的想法去解读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存在的就只是因果而已,所以我们要感恩,佛陀对我们真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我们每一个发心,不是为佛陀做的,都是为自己做的。当我们对照真理失去正念的时候,要发心忏..
揭秘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修持佛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闭关禁语、朝山参访等。今总括僧信二众的修..
大安法师:念佛与修行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走路不用脑筋的时候,你就一步一句佛号;你等车,也可以念佛,坐在车上也能念佛;你切菜,也能够一刀一句佛号。《净土圣贤录》里面有个王打铁,他日子过得很辛苦,一天不打铁就一天没有生计。在那种高温炉膛旁,抡着很重的铁锤,特别..
瑜伽功和佛法有什么关系
请问师父现在练的瑜伽功和佛法有什么关系?谢谢您。明证法师答:瑜伽练初级层次就是练身体,让身体变得非常柔软,柔软到远远超过一般人,一般人的身体很僵硬,练瑜伽的人身体很柔软,乃至于一百岁的老人,看起来也就像十几岁的孩子一样,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他天天练,没事就掰持..
参禅 究竟是坐还是卧?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禅不是闭眼打..
如何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
引言:近期,年仅28岁的青年艺人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事件,再次将抑郁症的名词引入人们的视线,也让这个在当代频发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扼腕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生命悄然陨逝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对治乃至超越抑郁症?今年5月,在钓鱼..
明海法师:无常的世界和我们
菩萨对菩萨来说,他的心跟我们普通人的心是有些不一样的,他没有浪费。说他没有浪费是因他的心总是处在几种感受里,我概括为下面几种:第一种感受,他有归属感。我们知道人有很多归属,有家庭的归属,有单位的归属,有团队的归属,是哪一个党的,那也是归属,是某一个俱乐部也算归..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六道轮回与十二因缘图示下面讲十二因缘法。“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先讲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
禅修 不要跟着感觉走
禅修时,需只负责正念、觉知有人问我:“前几天打坐之后,感觉洗碗时特别清净、亲切,很快乐!之后特别想打坐,结果第二天打坐的时候腿疼得坚持不了,之前那种美好的感觉也跑了。怎样维持那种感觉呢?”我们人类基本上都活在感受当中,感受分三种:一种叫做乐受,一种叫做苦受,还..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受、爱,取、有、生、老死。顺起推就是生死流转,逆推即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就是出生死的还减法。十二因缘是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的次第,众生流转生死是从无明开始的,无明根本就是俱生我执,是人本来的属性,俱生我?是说这种我执不是别人教你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流转生..
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灭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要历历分明,用这种清醒的因果观来对治愚痴。佛学里讲的愚痴并非和我们生活中的聪明对立,其实很多人都自认为很聪明。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去亲戚家做客,亲戚拿了一大罐糖让他抓一把。这个孩子死..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
净慧长老:在家学佛请牢记这四句话
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脱离了这些,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曾经讲过四句话,这就是:将..
圣一长老揭秘“八戒”背后的大学问
佛教的八戒八戒到底是哪八戒?修行第一讲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宝,原来三宝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称三皈戒。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僧戒不要染污,所以称为三皈依戒,三皈依便是戒的体,从体起用便应受戒,欲想得人身要受五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