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南怀瑾:邪见与正见

邪见与正见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

方立天:人生可以尽在自己掌控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尽在自己掌控中”吗?两千多年前的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也许会..

独挑禅宗五脉的虚云禅师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桑沧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副对联出自中国近代禅门泰斗虚云禅师(1840---1959)之手,成为「百年辛亥,百年佛教」沧桑历史的真实写照。百年的沧桑,造就了百年难遇的一代奇僧----虚云禅师。他一生历经四朝五帝,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

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

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l..

朝鲜族佛教的形成及发展

高丽王朝的中后期(12世纪初至14世纪末)形成以曹溪宗为代表的民族佛教宗派,对此后以至现在朝鲜佛教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公元1392年高丽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废国王自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李朝同高丽不同,历代国王基本奉行崇儒排佛的政策。但..

南怀瑾讲庄子(一)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在中国文化里头,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庄子讲的逍遥,不是西门町那个逍遥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过也许有一点取《庄子》里逍遥的意味。我们现在说人生要逍遥逍遥,这个逍遥常常是..

南怀瑾传奇一生:大度看世界 从容过生活

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9月29日下午在苏州太湖大学堂辞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宛如传奇,曾习武学文,在台湾备受推崇后又在大陆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他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有人奉他为“国学大师”,也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有常识性错误。文武兼修三教合一南怀..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禅宗是在中国流传久远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派别。中国禅宗自菩提达摩来中土传法之后,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

《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意义

值此殊胜的因缘,我能够和大家交流一点学佛的心得,感到非常的欢喜。到柏林寺以后,看到柏林寺里充满生机,连同门口的老柏树都焕发了一片新绿。看到各位穿着后面印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生活禅”的队服,激发了我和大家交流的积极性。我这次贡献给大家..

汤正权:佛陀的相传的法衣是什么样?

佛陀在灵山会上传法给迦叶,并在多宝塔前以僧伽黎衣围之,告诉他:我有正法眼藏,密付给你,你当护持,二传阿难,并将金缕僧伽衣给迦叶,一直传到慈氏佛出,勿令朽坏。达摩传给二祖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至吾灭后二百..

姚展雄:佛与花的因缘故事

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生命,和宇宙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悄然绽放,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陶冶性情,增进生活情趣。在我们的生活里,花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春佳节、开会宴客,摆上一盆花,顿觉满室生香;开幕祝贺、生日送礼、探望病人……,花..

陈金凤:忽必烈与曹洞宗

《元史·释老传》开篇曰:“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蒙元时代尤其是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1260-1294),佛教曹洞宗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臻至鼎盛,成为曹洞宗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考察忽必烈与曹洞宗的..

陈令申:唐宣宗到底有没有出家为僧

唐宣宗,(810年-859年),汉族,初名李怡,后改名李忱。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登基之前封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郑宫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图文)

南怀瑾语录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想发脾气,把脾气..

禅宗的“一花五叶”是什么?

“一花五叶”指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由达摩传入中国的“如来禅”;“五叶”指禅宗之流——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

弘一大师(1880~1942)弘一,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

禅宗与茶道之渊源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

密宗

密宗(佛教宗派)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密..

菩提

菩提(佛教解释)“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代表着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

打坐

什么是打坐?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

菩萨道

菩萨道(佛教解释)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以大愿地藏菩萨..

心性

心性(佛教解释)心性。谓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语出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定力

定力(佛教解释)定力,佛家语,五力之一。伏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见《杂阿含经》卷二六。《无量寿经》卷下:“定力、慧力、多闻之力。”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定力释义三藏十二部经典籍的核心或曰总纲,乃“戒、定、慧”三学,戒即戒..

佛心

佛心(佛教术语)佛,:即觉悟之心。其义有三:(一)指如来充满慈爱(大慈悲)之心。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下):‘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二)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顿悟入道要门论(续一一○·四二..

禅学

禅学佛教的禅法理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禅,全称“禅那”,源于梵文,意译“静虑、“思维修”等,谓静中思虑,心绪专注一境,深入思虑佛教义理。“禅那”,也就是止观,“止”是心的安静,“观”是思虑某一事物。&ldqu..

念珠

念珠(佛教解释)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国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

圆融

圆融(佛教解释)圆融,佛教语,指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圆融一词,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署名慧思大师所著的《大乘止观》中,论述“自性圆融”、“圆融无二”、“圆融无碍法界法门”。智者《观音玄义》、《法华玄义》等著述中,多次出现“法界..

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佛教解释)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术语)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谛..

佛性

佛性(佛教解释)佛性,佛教术语,是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

成佛

成佛(佛教解释)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成佛。日本民间常以死者得到超度,谓之“成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