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中山一位居士参加南山寺佛七法会的经历及见闻

年前从网络上得知化州南山寺是中国第一救苦救难道场,内心很向往,听了中山放生群参加过佛七法会的师兄说十几年的勉疾都好了后,南山寺便成为我心目中的圣地,凑巧的是,老公有个同事还是南山寺的义工,听我谈过我父亲的老年痴呆症已比较严重,一个劲地鼓励我参加法会,说南山寺大..

佛说吃葱蒜韭死后容易成为魔王眷属

佛说:“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不来守护。”(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楞严经》:“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注:“食用五种辛菜的人就算修行禅定..

转轮圣王治国有方 天帝下凡邀请升天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出自《六度集经》,许钧居士翻译为白话文。华人佛教故事栏目所发文章,凡标明本生故事、佛经故事者,全都出自佛经,至于白话译文,多数出自权威译者,少数则是小编整理,..

高僧故事:牛头禅师慑服巨蟒 群鹿听法百鸟献花

四祖道信与牛头法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牛头法融禅师,俗家姓韦,是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岁时,就已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已有所悟人,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就是众生;“舍”意味着舍弃,表面看来我们舍..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六祖于是开示说:三身即是法身、报身、化身。清净法身即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即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即是你行为的示现。四智中大圆镜智如大圆镜,洞照万物令本性清净无染..

因果报应法则的五个秘密

尽管我们说一切现象都是空的,但我们仍然会感到痛苦,感到饥饿、干渴和种种不同的痛苦。直至我们对实相已生起内在的体悟,我们还须尽力积聚种种善行,严格遵循因果业力法则,避免种种恶行。如果对实相无任何内在的体悟,而又认为一切现象皆空,在这情况下莫视因果业力法则,将会十..

八十高龄来华弘法 开宗立派名传千古

编者按: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又名密教、真言乘、金刚乘,唐代开始传入中国。相传大日如来授法金刚萨埵,二传龙树,三传龙智,四传金刚智、善无畏。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先后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华弘法,创立密宗,故称为“开元三大士”。善无畏是三大士中最先来华之人,他..

寻找正确的解脱良药

一、闻思修三,不可脱节对每个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来说,闻思修三者,是不能相互脱节、有所偏废的。其中第一步,是闻思学习。因为初学者的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很容易出偏差。如果没有闻思,根本不懂修法,仅仅是烧香、拜佛、念经,就无法真正解脱。刚学佛法的时候,可以先暂时不修,..

法华譬珠喻

佛陀于《妙法莲华经》举髻珠为喻,为大众开示佛法,有一位很有威德的转轮圣王,深受人民爱戴,在他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逐渐在诸城邦中崛起。他致力于富民强兵,统领各大城邦,终止连年争战,建立和谐共荣的大一统时代而努力。但是,诸小国王有不服归顺者,于是转轮王派出训练..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这使南泉大为惊讶说:“我凡是要到一个地方,事前从未告诉别人,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要来呢?”庄主回答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土地公说你今天会来,所以就出来迎接。”南泉叹口气说:“这是我修行还未到家,所..

一代猛将遁入佛门 禅武双绝感化畜生

编者按: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自古以来,峨眉高僧辈出,比如千岁宝掌和尚,就与峨眉山有深厚因缘;又如淡然大师、通永禅师,都是百岁高僧,身怀武功,一古一今,先后辉映。淡然大师在历代高僧中较有传奇色彩,明代小说《禅真逸史》以淡然大师为核心人..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说:‘是怎么样的因缘呢?这些弟子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

虚云老和尚入定

虚云老和尚入定虚云老和尚是禅宗的祖师,有相当的禅定功夫。他常常打坐,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出定后觉得才几分钟。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生活很清苦,有一年过年时,他在自己的小茅篷里煮芋头,一边煮,一边打坐。有人到茅篷来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他入定,就拿引磬在他耳朵边轻..

高僧故事:弘法要消己恶行

道俗俱伏(图片来源:资料图)“现在不能出家,这一辈子就完了。”七岁的灵裕叹息说。他的出家的请求又一次被父母拒绝了。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每次遇到僧人,小小灵裕立刻垂手站立,然后躬身施礼,把自己手里拿着的舍不得送给小伙伴的心爱之物送给僧人。一听到屠宰的声音..

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

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图片来源:资料图)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一个姓魏的人家。主妇寇氏半夜梦见天竺僧人将无数鲜花洒在自己的居室内,早晨醒来,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二月八日,生出一个男孩。这天,家中弥漫了奇异的香气,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明照耀..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体就不大好,生病时更是心烦意燥。皈依三宝后,虽然也经常念佛,但身体状况也没有明显的好转。85年的一个晚上,演良居士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人对他说:“你的师父在东林寺,他可以救你。”他醒了以后..

忧波毱多尊者伏魔记

佛陀在世时曾授记:‘百年之后,将有忧波毱多以坐禅第一,大兴弘化。’由是,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在付法予忧波毱多时,嘱咐:‘自今以后,希望你发无上菩提心、广开甘露门,令诸群生皆得明心见性,获大饶益。’忧波毱多尊者谨遵师命,于摩突国云集徒众,广开法筵..

最殊胜的吉祥物

最殊胜的吉祥物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揵的外道修行人,他不仅年高望重,博学多闻,更具足五种神通,通晓古今之事。尼揵门下有五百位弟子,在他的调教下,个个也是精通天文、地理,知晓星象、民情,并且擅长占卜吉凶祸福等事。一天,弟子们相约至恒河..

佛陀会到那里去?

佛陀会到那里去?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会有一天灭亡的?”佛陀微笑说:“..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看见厅台上的观世音菩萨像,为了给自己多一点清静的时间,我就建议她画菩萨。一本书被我读得差不多了,女儿还在安静地低头作画。这丫头极喜跳舞和画画,平时谈论理想时,她总自信满满地要当舞蹈家和画家。两者都是需要极大心力..

守摄诸根食知自节

久远以前,有五位沙门在波罗奈国的深山中隐居修行。这座山地处偏僻,离城有四、五十里之远,比丘们每天到城里乞食,往往清晨出发,迟至傍晚才得以回山。由于两地往返,费时耗力,沙门们身心疲惫不堪,累得没有心思修习禅定,所以历经数年,皆未能得道证果。佛陀悲悯他们如此辛苦修..

禅心无凡圣,茶味古今同

在佛教而为禅,在百木而为茶。禅心茶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不可说。古德言:水月道场,空花佛事。为方便故,我不惜拖泥带水,牵扯葛藤。佛法是因缘法。茶之为茶,也是一大事因缘。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

台湾悟明长老专修大悲咒的感应故事

悟明长老,是民国前一年转世人间,今年都九十岁高龄了,在台湾佛教界的辈份可算是第一的啦!悟老十五岁时,有一次在寺里晒经。烈日之下,在一箱箱堆积如山的经书之中,很无心的悟老东翻西找的,小孩子嘛,好玩!看看经书中有什么希奇古怪的东西。这一翻就翻到了一本“大悲忏”,而..

雪山仙人的故事

雪山仙人的故事佛陀在世时的社会状况十分复杂,所以佛陀时时教诫四众弟子要好好控制欲心。有一天,佛陀对一位居士说了一个故事,因为这位居士的家庭面临即将破裂的边缘;由于他有了外遇,他的太大受不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所以,佛陀对他说了这个故事。佛陀说「欲心」是最可怕的..

八风吹不动

旁白:话说学贯古今的苏东坡苏大居士一天正在修习禅定。(苏东坡徐徐出定,捻须而说)苏东坡:妙啊!妙啊!俊儿,俊儿!(俊儿上)俊儿:是,老爷!苏东坡:笔墨伺候!(俊儿端笔墨,递笔,东坡挥毫)俊儿:老爷,这上面都写些什么?苏东坡: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

佛教都为了普渡众生 那为何又有大乘 小乘之分?

佛教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分化,分成大乘教和小乘教。小乘佛教主要在弘扬与南印度与锡兰一带,该派尊崇释尊为伟大的教师,而非神明,其经典为比较古老的巴利文经典。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大乘佛教则不然,认为按照原始教义,只有少数人才能修道成佛..

怎样供香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和加持?

“修行都是在修心,我们供香花灯烛,供养的是佛,修养的是心,这一颗习惯于烦恼、贪吝的心在那时那刻欢喜了,宁静了。心里常常装的是庄严、美好,生活也会变得庄严、美好。”——希阿荣博堪布《生命这出戏》(2017新版)诸多佛经论典及高僧大德都提到供香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供香散发..

因为你福报不够 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的体现。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

欲证成菩提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凡夫心地未解脱,心易飘浮染境生心,贪著五欲六尘,难割难舍,佛有善巧方便,为令众生得以解脱,是故,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令自性清净;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无分寸,一切开遮持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