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清净的智慧,不再有对自我的执着,并进入了涅境。事实上,凡是自认为开悟的人其实都还没有开悟,因为他还有一个会开悟的‘我’。开悟并不是一样东西、一种感觉,或一个可以进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那开悟就太有限,太虚幻不实..
禅定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法的差别相,憎爱取舍,令心不停的生住异灭,所以覆盖纠缠我们的真性。虽然本来是佛,但是却把本来佛遗失掉了,循业发现我们这一期生死果报——正报身心、依报世界。大家在生活实践中身..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就这么三种。这是福田品,讲福田的。世间人都要想修福,怎么修?福怎么来的?就布施,舍得。你若肯舍,帮助别人,你就得到了,得到一切人都帮助你,这是施业的事。二者说你修戒,什么戒?三皈、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就是得一切种智者。我们也具有一切种智的,但为什么这么愚痴啊?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把它遮盖住了。所以透过名号里面的一切种智的智慧的德能,就能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所以每一声佛号都有着阿弥陀佛的智慧显发出来。你要修福修慧..
智者大师 : 净土十疑(五)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
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
【何谓佛】学佛人首先要明确的认识「佛」。「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满的智慧、究竟的觉悟。智慧、觉悟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希圣希贤」,希望作圣人、作贤人,而圣贤与富贵、功名、权势是毫无关系的。孔老夫子是个平民,晚..
真正修行人是天天接受考试,提升自己的境界
今天我们要讲「忍辱」。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大,无论是世间一切法,或者是出世间的一切法,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因忍度而得成就。这一种是自然现象,佛门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那就是性德。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才能成就,愈是大的..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五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五章转身不踏来时路02转身不踏来时路接下来永明寿禅师又举一个梁武帝的例子:又梁朝有高僧,奉帝请百大德试有道者,请至朝门,严备一百甲兵,旌旗耀日,怖百大德,九十九人悉皆惊走,唯有一大德而无惊怖,王问和尚何故不怕,僧答云“怕何物,我初生童之时,刹..
信愿法师: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二)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誓到弥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二)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誓到弥陀安养界,阿弥陀佛的安养界你不去,你要去哪里,对不对?对。誓就是发誓,你要下定决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没有下定决心?有。下定什么决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那么如果你有下定决..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8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前面我们讲过,本经的别序分为五部分:第一是众集序,第二是现瑞序,第三是疑念序,第四是发问序,第五是答问序。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部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五部分答问序。答问序,先是长行后是偈颂,长行中..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10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10:安止不妄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安住三宝中,慧智贯神通。梵音破梦想,真智克愚妄。恒持禅定依大乘,永驻阿耨菩提心。
宣化上人:诵大悲咒的功德
【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佛身藏;也就是一定现佛身。为什么呢?因为三昧的加持力。虽然你没有成佛,也能令你真相光明,犹如佛身一样;这是〈..
嘎玛仁波切:想了苦却遥遥无期,那是因为你的心中缺了一个关键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众生,都不希望自己被伤害,也不希望自己遭受苦难。就像地狱的众生,不希望被烈火寒冰所折磨;阿修罗道的众生,不希望被战争所折磨;畜牲道的众生,不愿意如此无明愚昧受苦难;人道众生要感受: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恶临身苦、所求不得苦等八苦。有些苦..
嘎玛仁波切: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假设今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
记得让我们的生命,随时都保留空间与他人分享。其实,谁都无法保证,今天会不会是自己活着的最后一天?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假设今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如何过?这个问题,可以时常去思考,而且,要发自内心真诚地思考。面对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取出银行的存款,..
这一念心就造无量罪业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这一节讲得失。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得失不是真实的,可是世间人都迷在其中,因此造出许多的罪业。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当中,得失是列在第一条,可见得众生对于这个问题迷得是多么的深、多么的严重。《感应篇》这个四句讲得好,世间人..
信愿法师: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开示: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一)晚上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三十段文,晚上从第三十一段文,接着看下去。三..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7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我们接着来学习偈颂中他土六瑞中的第五部分,就是他土菩萨行中的杂问。这段偈颂,问的也是六度,但是不是按照次第而问,是弥勒菩萨随自己所见而问的。通俗来说,就是见到什么随口就问,与上面次第问六度的布施..
达真堪布:一碗水的真相
密宗主要是让众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净土的美妙,这几天我们修法时,如果大家观想到位了,或是能表里如一地修持,就会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可思议。有些人念仪轨修法时打瞌睡,或是觉得厌倦,这就说明没有表里如一。如果表里如一就能感觉自己就在清净刹土中,至少修法的时候是在清..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四章)02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四章命如电影生已灭02刚才举过一个例子,大家坐在这里,当我讲‘现在’这一声时,这一念之间,生理上全部的感觉都在其内,但是因为没有别的(外境)刺激、没有反应,自己不知道,这其中不只四百生灭,在一刹那之间同时俱在,讲‘现在’早就过去,在刹那之间生灭..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开示(三)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开示:》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乘佛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三)在波罗奈国的国家法律有这么一条的立法,就是夫妻两个人如果在世的时候非常的恩爱,丈夫死了妻子要陪葬。所以这时候微妙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要活活把她葬身在跟她先..
持戒的误区
由于戒律的弘扬不到位,大多数人不了解戒律,对戒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致使很多人谈戒色变,这么殊胜的戒律怎么会让人害怕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持戒误区:一.戒律是自律,不是律他学戒持戒的首要目标是自律自修自我约束,然后再通过持戒的功德,慢慢影响大众一起持戒。如果动不动就..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四章)命如电影生已灭01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四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四章命如电影生已灭01我们继续上次所讲生死的问题。关于这点,有位道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佛说‘众生寿命复速坚疾’。一切众生(众生不仅指人)的寿命都消逝得非常快速,比坚疾天天人飞行的速度还要快快到什么程度,佛经形..
智旭大师: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32著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32智旭大师著辛九、计七断灭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
信愿法师:念念思闻净土教,专心听法入真门(三)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念念思闻净土教,专心听法入真门(三)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边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念念思闻净土教],所以闻法非常的重要,你要对阿弥陀佛了解,要破除念佛的疑心,你没有闻法根本做不到。所以《无量寿经》讲出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所发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信愿法师: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乘佛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二)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开示: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乘佛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二)师父就是一个最典型在示范给大家看,我小时候杀业重,所以这一生虽然那么精进努力的用功修学弘法利生,还是经常的生病。一病就不容易治好,点点滴滴的果报,小时候拿着..
宣化上人:一切逆境来临,能有这样的胸怀,就是菩萨
佛的弟子,善学这种 向法门。无量的行愿,悉皆有所成就和圆满。摄取法界所有的众生,没有剩下一个众生,因为这个缘故,能成就善逝的力量,这就是佛力。菩萨在未成菩萨之前,也是众生,和你我他一样的凡夫俗子,没有一点差别。不过,他能发菩提心,觉悟生死之苦,没有完了的时候,所..
宏圆法师:诸不如意,都是自己业力所障
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这段经文非常的重要,给我们说这个业力的作用。业,有善业、恶业、不动业三种,力就是力用,就是说,善业有生乐果的作用,恶业有生恶果的作用,不动业有生色界、无色界、禅定的力用。佛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
普庵咒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本咒出自《禅门日诵》,为必读咒语之一。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
普庵咒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本咒出自《禅门日诵》,为必读咒语之一。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
信愿法师: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乘佛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开示:愿弟子等,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乘佛本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一)下午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左证的第二十九段文,底下从第三十段文接着看下去,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