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

谁能保证你下辈子还做人

佛陀讲“暇满人身难得”,我们不要以为做人很容易,这辈子过去了,不一定能投胎再做人。看看我们周边的其它生物,海洋生物、陆地上的生物等等这些众生,数量庞大,不可计数。实际上人类数量目前只有七十多亿。海洋里有数不尽的生物,陆地上一个大蚂蚁窝里的生命可能和一个城市的人..

因果——最平等、公正的法律

佛教的因果学说,可以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第一,因果的本质,也即什么是因果;第二,因果学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第三,释疑。一、因果的本质大乘佛教的《稻秆经》与《缘起经》,很清楚地阐述了因果。(一)因果的定义因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因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曾经问佛..

永不树敌的诀窍

大乘佛教徒必须具备强大的菩提心,希望所有的众生,早日脱离轮回之苦早日成佛,要拥有这种大心量。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四无量心上。我们看到四臂观音长了四个手,他不是怪物也不是莫名其妙长了四个手。而是要告诉我们:你想要像我这样变成菩萨,先要拥有菩萨的心。菩萨的心,..

快乐之源: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伟大

神变月的喇荣只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十五天的日子里,上万名四众弟子每人都要念够五万遍观音九本尊心咒;不唯如此,遍布五个台的高音喇叭,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不间断地播放男女僧侣唱诵此咒的悠扬和声。我相信任何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此时来到喇荣都会得到无量的功德与加持。坐在..

超越因果,心如如不动

恒时远离恶毒心,何处若起倨傲时,尔时摧灭此我慢,忆念上师之教言。“恒时远离恶毒心”,心要远离恶念,远离恶业,处处要结善缘,种善根。否则,恶缘成熟了,还要互相伤害。“儿子不听话,老公不关心我。”烦恼得不得了。老公不爱你,不关心你,这是你欠人家的,该还的;儿子不听..

自我约束,前途光明

曾经有人很好奇地问我:“你什么时候出家的?”我说:“八岁就出家了。”“那你现在是干什么的?”我说:“我在政府里任职,是个副县长。”“你在北大读研究生,还有那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出家?出家多麻烦!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把自己弄得一点自由也没有。要那么多的戒律有..

学不学佛都可以让心快乐

问:如果对不学佛的人去介绍佛法,您会怎么样去介绍让他们了解?慈诚罗珠堪布:我觉得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人,因为他的物质的问题解决了,内心是非常地浮躁、空虚,在这样的时候,他信佛当然也是非常好的。我觉得他信佛和不信佛这个不是很重要,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除了物质以外还..

人生最美好的盼望是什么

人们经常会忘记很多东西,似乎有选择性遗忘症。比如为了达到某个阶段或取得某种成就,你曾历尽身心的艰辛与疲累,甚至遭受到很多忧愁、烦恼与痛苦。但是,当你成功达成这个成就之后,你会陷入短暂的快乐满足中,似乎过去的痛苦一下子全忘了,紧接着又会设立下一个目标,开始下一个..

为什么说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

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正因为遭受别人的危害,我们才有幸遇到正法,得到解脱。所以,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大庄严论经》中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在印度的摩突罗国,有位相当聪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罗门。一天,与他结怨的几位婆罗门为了算计他,明知他不喜欢..

学佛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佛,不仅对来世一定有帮助,今生也会令自己有一种快乐之感。即使你没有发财、事业上不成功,也不会像没学佛的人那样一蹶不振,而始终都会有一种满足感。我经常想:学佛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对生老病死有所准备,一旦出现疾病、死亡,不会觉得特别不幸,反而有勇气从容面对。不..

索达吉堪布:八句话帮你破除对女人肉体的贪欲

有些人认为:“我不喜欢木棉枕,因为它不是女人的身体,我对女人的细皮嫩肉才有兴趣,不喜欢拥抱那些无情物。”这种说法也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呢?“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如果有些人不喜欢木棉枕,只贪爱异性的身体,对于这种身体,不仅想接触、拥抱..

修行人的七种福报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第一,信,即信念。信念要坚定。比如我们信佛,坚信很重要,若是你能坚信,最后一定会成就的。否则,即使刚开始很有劲头、很努力,但终将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第二,戒,即戒律。我们信佛,肯定有很多该做和不该做的,要用这些戒律来约束自..

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属于世间的一些名闻利养等福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维观察。第一个,我们拥有世间这些福报的时候,不应该高兴,不应该生起傲慢心。其实我们正在享受的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积累的一些福报。就像个漏着的水池一样,里面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水,很快就会漏尽的..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的福报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报。老年人不念佛,真的很可怜。他们到了晚年,天天指望子女来看望自己。但现在这个社会,子女因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于是他们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其实,他们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心里有一种归宿感,内心自然不会有这..

戒律和形式都不可少

伟大的佛陀在殊胜难得的宝贵佛经中,教我们要学会约束自己。比如我们说皈依,很多人就嫌麻烦,觉得自己心中有佛就好了,不必要搞个仪式,形式不重要。但是凡夫俗子哪里容易心有皈依啊,当你的心想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往往非常困难。你都不听自己心的话,何况听别人的呢?比如,有人..

佛教徒如何面对死亡?

问:佛教徒如何面对死亡?索达吉堪布:有些根本不信佛教的人,一听到自己病危,马上不行了,就特别恐惧、绝望,因为从来都没有准备过。而以前自己各方面比较好的时候,始终觉得死亡是很遥远的事,认为根本不可能马上就死。其实,不可能的理由一点也没有,只是自己想当然罢了。而佛..

学佛的因缘累劫难逢殊胜难得

现代社会,看起来学佛很容易。其实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十分殊胜难得,需要极大的福报。首先,暇满人身难得。很多人都认为生为人并不难得,全世界有七十亿人口,中国就有差不多十四亿人口。搞计划生育、意外怀孕等造成堕胎,导致很多生命无法来到人世,但人们还是觉得人口不少。..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真空妙有的真理。“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包含一切法。一切法也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从相上讲都是有,从体上讲..

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我们经常讲“以戒而安”。为什么要有戒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法律制度,必须如理如法去治国,当人民奉公守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伤害就会少很多,因为要负法律责任。不管是杀生、偷窃、邪淫、毁谤等方方面面,实际上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基本都是在佛陀所讲的戒除“十不善”之基础..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

谁不会遇到一点负面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努力为众生奉献的愿行,培养自己不退转的坚定意志力,就一点儿都不用担心了。家庭有点困难,师兄姐有点不理解,这些都是小事。伟大的释迦摩尼佛,也会被别人毁谤,一直到涅槃。从悉达多王子刚开始出家的时候,他的父母、妻儿等等所有的皇亲贵..

有一种修行的违缘是,太忙

在最开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暇满」的人生。■有机会、有条件修行,就是「暇满」「暇」代表有时间修行、有机会实修,「满」是指内、外修行的条件都具备。所以一个人有修行的时间与机会,并且具备内外各种修行条件,那就算是具备了暇满人身。就算生而为人,若只是努力成就此生..

一位吃素、拜佛二十几年的母亲的往生之路

决定每个人命运的是业力,业力来自于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善念、善行感得安乐,恶念、恶行感得痛苦。凡自己所造的业不会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成熟,也不会转嫁到他人的身上去成熟,唯有在自身上成熟。自己造业,自己将感受善恶业带来的苦乐。因果不虚。在肿瘤科当医师的时候,我总是..

大乘行者为何吃素?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确态度应是以发起菩提心来吃素,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深所在。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自相续中具备大乘的思想和精神,就是伟大的行仪。大乘行者吃素的态度纯粹是为了爱护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

惊!邪淫之人将感召的果报

邪淫:前世邪淫的人,今生将感得丈夫或妻子相貌丑陋、懈怠懒惰,双方犹如仇人一样经常吵架,势不两立。佛陀在《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现在世间上大多数夫妻,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天不见对方,就如隔三秋、相思入骨..

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

文:达真堪布有人问,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包容他人的习性?达真堪布回答,我们并不会包容,甚至对别人生起嗔恨心,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在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其实,就是你自己嗔恨,你自己心里不舒服,若是你去伤害他人,就是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者灾难。我们学佛修行..

放不下眼下的生活,这样学佛最终能如愿吗

问:有些人虽相信佛法,但还是放不下眼下的生活,学佛的安排也一推再推。这样最终能如愿吗?索达吉堪布答:我们虽然现在身体非常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没有人与非人制造的损害违缘。在这种条件下,很多人会生懈怠念头:“现在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为迟,反..

怎么样做一个居士

一、怎么样做一个居士?今天在座的道友中,以居士为主。所以,我们就先谈谈: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应当有哪些责任?1、家庭责任这个本不该我来说,但现在好像不强调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不少居士学佛以后,对父母、爱人、子女,统统都不管了,每天只是在念经、学法,任凭家人怎样..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佛即「证悟」之意由于我们是佛教徒,所以经常使用「佛」这个术语。这是语言学上的一个词语,一种命名方式。譬如说桌子,英文叫「塔伯」(table),但在藏语里它叫做「卓谢」(choktse)或「顿卓」(dunchok),一张桌子按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名称。各种不同的语言只有一个目标,..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上师与弟子在金刚乘,我们常论及上师与弟子的关系。上师是给予指导的人,所以我们说上师必须具足资格。最重要的是,上师必须拥有真正的经验。无论你的上师是谁,都必须很有经验,他至少要明白自己在讲什么。否则,上师可以滔滔不绝谈论很多,这很容易,但是却不一定明白所讲的内涵..

八句话帮你破除对女人肉体的贪欲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有些人认为:“我不喜欢木棉枕,因为它不是女人的身体,我对女人的细皮嫩肉才有兴趣,不喜欢拥抱那些无情物。”这种说法也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呢?“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如果有些人不喜欢木棉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