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

修炼好人心的13种方法

文/茗山法师一、利他我常常思量“利己”,是我一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利他”,是我一人受害,而多数人得利。一多相较,觉利己太藐小,而利他确很伟大,于是决定了意志:“宁可天下人负我,莫教我负天下人”。也就和经论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上士恒勤求、..

轮回的真正源头

在印度传统的宗教哲学中,六道是非常普遍的认知。这是来自他们的宗教特证,是他们在禅定中观察到的。中国哲学关注的是现世,比如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立足于现实人生。但印度哲学重视的是实修,关注的是轮回和解脱。正因为如此,印度的宗教特别发达..

“六道”和“三界”指的是什么?

佛教认为,人在六道和三界流转。六道是代表六种不同的生命形式,而三界则是对六道之一的天道的区分,即前面所说的欲界、色界、五色界。六道包括天、人、阿修罗和地狱、饿鬼、畜生,属于六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其中,每一道又有不同的生命层次。六道的所有众生,当这期生命结束时,会..

为什么要修建寺院让大家去拜呢?

寺院最初的功能更接近学校,是出家人修行和传播佛法的道场,佛菩萨则是起到榜样、老师的作用。当然从信仰的角度来说,佛菩萨是具有加持力的。我们礼敬佛菩萨,一方面是提醒自己以佛菩萨为榜样,见贤思齐,策励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佛菩萨的至诚忆念,与之感应道交,获得力量。当..

关于信仰

关于信仰,《大智度论》有两句话,叫作“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这就告诉我们,信仰只是入门的基础,真正解决问题,要靠生命内在的智慧,而不是仅仅靠信就可以的。对佛法义理的接受,又有“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从对法义的相信和理解,到通过实践,真正体认空..

月亮在佛教中的表法含义

月亮在佛教具有表法的含义,佛经里有多处用月亮来阐述佛法:《佛说月喻经》是施护法师翻译,其中佛陀就借助月亮的殊胜来讲法。“是时世尊,告诸苾刍言: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而诸苾刍,不破威仪,常如初腊者,具足惭愧若身若心,曾无散乱,如其法仪,入..

宣化上人的临终开示——“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1995年6月7日,一代高僧宣化上人于美国洛杉矶圆寂,世寿78岁,慧灯遽殒,人天同悲。上人生时,既不要名,也不要利,临终遗言亦复如是:“我走后你们可以诵《华严经》、念佛,你们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个七,或者七个七。火化之后,把我的骨灰洒到虚空去;旁的事情我什么..

平等的智慧

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领袖的伯父。他年纪虽已老迈,却具足崇高的智慧。有一天他觉得他的侄儿领导人民,必须深入民心,了解民情。于是他打扮成一名农夫,穿着草鞋,带着几位随从到各地去,一来游山玩水,二来探听民情,看看社会是否安康?人民是否富..

菩萨守护,得脱地狱

《三宝感应要略录》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蕳州金水县的刘侍郎,有一次去邻居家拜访,正好在路上见到一根木杖,杖头雕刻有一尊像,但是他不知道这是那位菩萨的圣像。于是他把木杖捡回家中,然后插在墙壁上,然后就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多年以后,刘侍郎得了重病死去。在他死后,..

受持四句偈,得破大地狱

唐代法藏大师所写的《华严经传记》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姓王的人,他因患病而死。在朦朦胧胧间,他被两个人带着来到了地狱门前。他见到有一位僧人站在地狱门口,这僧人的模样和佛经中所说的地藏菩萨一模一样。菩萨教他念诵了四句偈,偈文是:“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