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焦虑、安心自在的四个方法!
你是否也在生活中这样感叹?为什么我越是努力,却越感到焦虑?为什么每日忙碌的生活过后,带给自己却不是安全感?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云淡风轻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也许你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不要让小焦虑变成大问题!
焦虑不安的状态,通常来自于我们对身外事物的过于在意。这种情绪的产生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好、更高,而是害怕自己被别人落下,害怕自己不能伸展、成长,是一种不能安心且殚心竭虑的状态。事实上,外在的一切事物其实都不属于我们,我们也不必和他人比较,所以我们又有何放不下的呢?人出生的时候,没有财富、没有名望、没有身价,我们什么也没有。即使有了,这些身外之物我们也不能保持其永远守候在我们的周围。当自己一旦拥有,但后又失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没落,随即而来便是痛苦......
佛法里面讲“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八苦。焦虑不安是哪一种苦呢?焦虑不安,其实是“求不得苦”中的一种。因为求不得,所以会不安,进而会焦虑。自己明明不断地努力去做了,但收获却并不是和付出成正比。而正因为得不到,我们就会老去想、老去思,进而产生了强烈的贪欲,所以此时的内心就会躁动与不安。
佛陀住世弘法住在祗树给孤独园中修行,有一位婆罗门,他有一个年轻的女儿,她聪明伶俐,非常招人喜爱。可这个小女儿在长到十四、五岁时身染重病,年纪轻轻便离世了。婆罗门经受不住打击,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女儿。他整天在外面乱走,他心里想不通,每天都在叹气。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佛陀,并向佛陀哭诉,他想不开,他放不下,他请求佛陀为他开示女儿死去的因缘。佛陀对他说,人世间有四件事,是不能长久的,这些事虽然让人痛苦,但这却是世间最正常不过的事。也许是因缘到了,佛陀的这句开导让这位婆罗门心开意解,从此便解开了心中的结,自此深观世间法的无常、苦、空、无我,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阿含经》中佛陀说“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万事万物不可能长久不坏,保持原貌。任何事物都随因缘变化而时刻改变,有成就有败,有生就有灭。我们也是时时刻刻都处在新陈代谢中,直到老病而死最后回归大地。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世人无不贪爱富贵,可人类文明史中,即使再大富大贵之人,最后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颓败下来。上到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真正能累积传递的“财富”,是积德行善。但我们凡夫的心悭吝,没有时想要有,有了后还要更多,多了还想永久,但没有舍就没有得,没有布施,富贵就不能长久。中国自古有句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喝酒吃饭虽然给人带来快乐,但最终还是要有结束的时候。同样,我们的一生中总是要经历分分合合的过程。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即使能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家人,最终还是要面临死别的时刻。古时候方士求炼丹长生,帝王将相对权位执著,想长久把持。可是不管怎样求取,再年轻强壮的身体,最终还要归于老死。所以人生在世,如果只是把精力放到生灭无常的名利地位上,就真的成了众人口中的愚痴人了。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思考人生,把生命过得更有意义,那样便可称为“生亦安,死亦安也”。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接受”。遇到苦难与无法解决的事时,首先不排斥,要冷静,给自己分析的时间。如果不能做到接受二字,就很难去正视问题。第二,是“正视现实”。当你觉得焦虑时,要反问:焦虑的原因是什么?遇到任何事情,如果能面对它、正视它,问题往往解决起来就容易一半。再者,要“怀抱信心”。觉得无路可走,不敢往前走,也不想往前走的心态非常危险,会把自己带入绝境。如果把心态调整一下,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相信今天能过,明天也一定能过去。永远对未来怀抱信心与希望,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随着我们的心态发生改变。最后,要“和自己和解”。我们不仅要试着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心和解。不必烦恼,不必忧虑,一切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生状态。因缘起而生,因缘坏而灭。万事万物都脱不开这个规律,任何事物都不能长久不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不会过于执著世间的虚妄不实,人生自然会更加豁达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