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时光
悟性时光

王阳明:良知即是非之心

2024-07-30 悟性时光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王阳明:良知即是非之心

王阳明认为:“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以“良知”解说“心”,良知成为他哲学的逻辑起点。

良知在阳明那里首先表现为一种随时知是知非的知觉,即一种判别善恶是非的本能。“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误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这里的“是非”是指道德上的是非善恶,即好善恶恶。

他还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又说:“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可见,“良知”在阳明看来首先是判断道德上好善恶恶的依据、尺度,即道德情感的根据;同时,也是前面提到的判别是非曲直的根据,即道德评价。换句话说,“良知”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评价的统一。

王阳明认为:“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这里的“意念”是指动机。其先验论和直觉主义的性质显而易见。值得注意的是,阳明以良知作是非的判断并非率性、任意的直觉,而是以他半生积累的是是非非评价的经验作基础。也就是说,在阳明那里,良知对事事物物的裁定是一个分析、推理、证明等理性的过程。

他的弟子王龙溪评价阳明说:“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可见,阳明已将长期积累的理性评价熟化为当下的直觉,即道德意识,这种直觉(道德意识)伴随着对是是非非的好恶,即道德情感,二者融合达到了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的境界。

王阳明良知即是非之心的思想另一意蕴在于,良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阳明说:“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天则”是指宋儒作为道德法则的天理,由此可见,阳明将良知作为既先验又普遍的道德法则推到了道德本源的高度。

作为道德本源的良知被赋予标准的唯一性,因而,阳明不承认外在权威,即使圣人言论也不例外。他说:“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出于孔子者乎?”

在阳明看来,五经皆是历史,只是古人身心活动的记录而已,没必要神圣到将其置于不敢怀疑的地位,“吾心良知”的裁定取代了任何圣人之言或者经典权威,这种大胆批判权威经典的精神,对晚明思想的解放,以及打破程朱僵化的学术局面都有重要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