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佛法须知
初识佛法须知

念佛可以入定,听经也能入定

2024-06-28 初识佛法须知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念佛可以入定,听经也能入定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

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

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一味去读,自然就通了。

中国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听经,把这个经听成一千遍,意思也自见,自见就是什么?彻悟,大彻大悟。

要不要去想它?不需要。

所以世间法要研究,东西拿去研究研究,研究是什么?

用第六意识。佛法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佛法不叫研究,叫参究,方法不相同,什么叫参究?

不用心意识就叫参究;

用心意识是研究,六道里头人干的。

搞出世间法的他不研究,他在这里听两个小时的经,他在这里入定两个小时。

入定,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定也叫做止观,所有一切妄念停止。

观是什么?

讲经,句句清楚,没听错,没有漏掉,读经也是的。

这个方法,《大乘起信论》里头马鸣菩萨说得很清楚。

念佛、听经都是真修,念佛可以入定,听经也能入定;

听经会开悟,念佛也会开悟。

最忌讳的是有杂念渗透进去,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不允许杂念夹杂在里头。

所以,从闻而思。

-02-

有时候一部经典

甚至是一句经文

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座灯塔

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

如僧肇大师因读《维摩诘经》而发心出家

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

因一部《心经》而克服种种障碍

五祖弘忍直接以《金刚经》印心

……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

从《心经》、《金刚经》、《华严经》

到《维摩诘经》、《六祖坛经》

……

这许许多多的佛教经典中

有没有哪一句经文最能触动你?

■ 一句经文,言下开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惠能能够得五祖传法,继承祖衣,成为禅宗六祖,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首偈子。但其开悟却是因为听到《金刚经》中的这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黄梅五祖寺,惠能写下那首流传至今的偈子的第二日,五祖悄悄来到他舂米的碓坊,见惠能仍如往常一样在舂米,便问“米舂熟了吗?”。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暗喻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只待师父的点拨。

五祖用手杖敲了三下便离开,惠能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见五祖,五祖当即为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了五句话: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五句话肯定了自性的重要,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了悟了本心自性,当即授予衣钵。

■ 一个偈子,与佛结缘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增一阿含经》

据记载,唐代鸟窠禅师道行很深,所以,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有一天,白居易来到鸟窠禅师的树下,向鸟窠禅师请教佛法。白居易问禅师:佛法的根本大意是什么?禅师用《增一阿含经》中的偈子回答他: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原本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于是有些失望地说:“这有什么稀奇,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啊!”禅师道:三岁孩儿皆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十分的欢喜,礼拜而退,完全改变了之前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并从此对佛法愈加敬佩,随后也皈依了鸟窠禅师,成了一位意境高远、修为脱俗的大居士。

■ 一首偈颂,埋下种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金刚经》中的这一首偈颂,可以说对弘一法师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弘一法师从小读《心经》和《金刚经》,受佛教空灵思想的影响很深,这句偈颂,也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中。

在电影《一轮明月》的开场,就有着幼年时期,懵懂无知的的弘一法师,在家中长辈面前唱诵这句偈颂的场景。这大概也是他幼时最早的佛学启蒙,虽然当时的弘一法师可能并不明白经文的意思,却为他以后与佛结缘,进而出家为僧种下了一颗菩提的种子。

■ 佛经中的经典句子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着空。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楞严经》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大智度论》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 ——《无量寿经》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四十二章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佛遗教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