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入门
学佛入门

第四章 第四节 夺禅超教律之净

2024-04-12 学佛入门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四节 夺禅超教律之净

宗门禅乃超教律的。别禅、透禅之净,对教律均尊之融之,而与宗门禅抗。至此期,乘禅之衰,转由净土宗承袭其超教律,且倚透禅之势而夺禅,而成为仅存孤零的念弥陀名号之势。幻人(印光法师曾与争辩)法师以“昔玄奘携所取经,过河落水,晒河岸石上,被一龟食尽,今只存阿弥陀佛四字”讥之。然“履霜坚冰至”,非一朝一夕之故,乃溯源竟委,略为分叙。

一、泛源

善导承道绰,高唱一切佛法皆自力难行,唯净土他力易行。并于释众疑惑门,对三阶,对弥勒,对坐禅,对讲经,对持戒,对六度,并云念佛胜百千万亿;又排杂修,以持名记数为专修,已开厥端。后永明亦重记数持名,四偈料拣之无禅有净与有禅无净,相别天渊。《径中径》又径载宋丞相郑清之曰:“人皆谓修净土不及禅教律,吾则谓修禅教律法门莫及修净土。……以禅教律假设方便,使从门而入,俱得超悟;唯无量寿佛,独出一门,曰修净土。如单方治病,简要直截,一念之专,不问缁白,皆可奉行。但知为化愚俗浅近之说,其实则成佛至捷之径。……不由禅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净土之一门乎!……不施棒喝而悟圆顿机,不阅大藏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仪而得大自在。……当是时也,孰为戒定慧?敦为禅教律?我心佛心,一无差别,此修净土极致也。”他若优昙、妙叶、天如、莲池、蕅益、行策、彻悟等,亦时有此类提倡。彻悟之:“净土一门,最初不待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一句弥陀,不杂异缘,十念成功,顿超多劫。于此不修,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语更激切。然以上诸德,不过教学者决疑定信,非必令尽废其余也。

二、切因

蕅益学人成时坚密法师,于十要序,出持名三大要:“一者,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狱囚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愁莫回,高置身于莲华,便订盟于芬利。蛆蝇粪壤,可煞惊惭。二者,参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时,不必改行,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只可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欠少。倘有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依此自行化他,一废万行,二废参禅,三废学解矣。

清同、光间,玉峰古昆法师(建杭州弥陀佛寺,刻《弥陀经》于石。光绪十年,由汶溪西方寺净果礼请为师终老。余于光绪三十三年始于西方寺阅藏),专奉坚密三要。与其学者妙能、照莹等,集《净土随学》、《净土必来》、《莲宗必读》、《净土神珠》、《净业通策》等书,力主信深愿切,专重记数持名。谓不记数持名,即非信深愿切。石刻《弥陀经》,书字之沈善登居士,亦持其说。

沈善登学问通博,集《报恩论》二卷,答问杂说二十五则,护教弘净殊精辟。主儒佛二教,谓道非教;已涉西学,并致书杨文会居士,研求日文、英文、梵文佛典,其集中附有修改之《玉峰一法治四病说》,亦名《念佛四大要诀》,谓念佛有贪静境、参是谁、离妄想、求一心四病,治以一法,曰出声记数。每日定数,开口散念,终身不改,即是信深愿切。谓静境是四禅八定,偈曰:“称名为动,坐禅为静。舍动取静,堕坑落穽。”参谁是骑驴觅驴,偈曰:“念佛为直,参谁是曲。舍直取曲,瞎人天目。”妄想不须断,只须散念有恒,偈曰:“带惑超横,断妄出竖。舍横取竖,弥陀叫苦。”一心不乱,只是出声散念佛名,无间无休,偈曰:“散念为易,一心为难。舍易取难,过头狂谈。”依此,则一不可修定,二不可参禅,三不可伏断妄想,四不可摄散归一。于深信切愿下,但长时记数持名,并特重晨朝十念而已。

三、硕果

综上源因,而充盈成熟为硕果,则成莲宗十三代灵岩印光祖师之净土(依悟开法师所订者应为十二祖,以印师在九祖后加行策为十祖,命终后其学人依次递推,遂居十三)。印师在民初五六年间,吾固时挹清话。功潜清季,化著民初。他本习儒书,且尝辟佛,后皈佛出家,博通教义,兼达宗门,诚为一大通家也。本身虽是一大通家,而却教人不学通家。但他对人说话,亦应变而不锢,非玉峰堪及。就其对一般人之倡导,以告李天桂“力敦伦常,精修净业”之八字,已尽范围。其《净土决疑论》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又致大兴善寺体安书云:“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法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来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以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不求生净土;由祇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一切著述,末后俱归向莲邦。”又每示人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各尽己分。主敬存诚,克己复礼,明因识果,期免轮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要之,则“敦伦善世,念佛往生”而已。

核其关隘,在“今世人根陋劣”一言。不然。何以以一大通家,而专切如是耶?昔三阶教亦尝以末法根劣,致废所余一切禅教律,然非不知“法若当机,皆可成佛”,则他人不能斥其无知矣。然限以今世当机,则除净土,余皆可废。而于世善,复崇儒术,则佛之律仪戒善亦不须弘,而佛法仅存真信切愿念弥陀佛矣。又恒力阻男女出家,虽有鉴僧弊,消极止滥,亦由崇儒家伦常为善;但须信愿念佛,带业往生,更不须增上戒定慧也。故充其类而一转,大可成为在家净土行之日本真宗。

四、转流

承印师之化,而确信弥陀净土,切愿命终往生,定课每日念佛(或仅十念)之士女,虽惑业炽然,在临终有往生征验者,闻已有多人。然愿为无行之空愿,行仅称名之散念,获征验者又多属在家士女。则依印师所言能起确信,实全恃信任弥陀他力而致此;则日本本愿寺所谓“祇信他力”之真宗,跃然欲出。真宗教义以解行证信为次,信立则心身已全倚任弥陀,安住极乐,更不须愿行矣。故彼宗纯在乎信,愿则属于弥陀本愿,正为信任之他力,非在人边,往生不在命终,而在信决心安之刹那,此刹那信心常续,即为已生净土。行则乃已生净土,而再应化于人间之所行,只随人群所宜,以学以教而已。在中国儒化中,可习行儒学,在今科学哲学艺术化中,亦可习行科哲文艺学术,故日本僧徒皆在家化。其大学于宗学教学之外,又能博综科哲文艺之学术者也。

日本之净土宗,传自中国之善导系。其后分流出之时宗、融通念佛宗,也不越中国台贤之净。而一至于从净土宗演出之真宗,则迥然大异,故杨仁山居士力斥之。然演变至夺禅超律之净,世善遵儒行,而出世仅存信愿念佛,其空愿散念,只赖纯信,殊有进为“纯信弥陀他力”之真宗可能。然尚期命终往生,而无真宗“信成已生,还化利他”之行,则所短远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