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四训
第一条 以悲心利他
我是读童话故事,受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倾慕着武侠小说里武功盖世的江湖大侠长大的一代人。曾经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小少年!
那么随着岁月流转,我是如何逐渐的失去了慈悲心的呢?
我总结了两个方面的影响:1、自己步入社会后,接受了各种生活的毒打,所以就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2、整天接收到各种的负面的信息。现在读新闻也方便了,而且这些新闻是通过AI计算推送给你的,就是一旦你点击一种类型的新闻,系统就会自动给你记录下来,并且他认为你就喜欢这种类型的新闻。于是我看了一个社会新闻以后,就整天给我推送社会新闻。常常感慨这到底是人性的堕落,还是心灵的扭曲!?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奇妙,往往正面的事情,一个人生活的很平安幸福,这样的事情没有新闻价值。只有发生了坏的事情,他才有新闻价值。新闻就喜欢报道这些山洪海啸泥石流。整天被负面信息轰炸多了,自然慢慢地自己的心态就不再那么阳光明媚了。
今年春节,我有幸参加一次地藏七学习。在耳濡目染了寺院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与各位师兄一起体验了佛法修行的集体生活后,我发现原来世界上的人并不都是自私自利,尔虞我诈的。虽然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足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这个世界一直在进步!通过师傅和师兄们身体力行的慈悲心和利他理念,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
就这样曾经蒙在心灵上的乌云密布逐渐地散去,我在这里再次深深的感恩各位师兄,是你们再次在我的心灵上种下了布满阳光的种子!
第二条 以智慧处世
我是为什么学习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掌握智慧的呢?
也是有两方面。我从小生活在应试教育的时代,一切以学业为重。父母自然也不会跟自己聊一些家长里短,一是怕影响学业,二是在父母眼里,我总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还不必急于接触世界的纷纷扰扰。这一点导致了培养智慧的家庭环境缺失了。长大以后,没有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自己做点小生意。因为自己做小生意,一般不需要多少人情世故的往来,这一点,锻炼智慧的社会环境又缺失了。如今回首人生,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根本就没有实实在在的接触过世事,更别谈有什么处世的智慧了!读过很多书,但生活在书本的世界里,即使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掌握了太多的道理以后,又发现这世界上有太多的道理都是相互矛盾的,而且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信条,那么当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就这样,我发现自己知识的海洋里迷路了。因为缺乏智慧,我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觉得世界荒谬可笑,人们的信念也都毫无意义。
参加了三级修学以来,在与师兄们的共修过程里,师兄们言传身教,开始学习到了很多智慧的取舍方法和接人待物需要把握的分寸,这些让我受益匪浅。近朱者赤,这条古老的智慧开始发生了作用!
我们说学习佛法要恭敬三宝,但是在我的心里师兄们也是一宝。所以说师兄们,你们是我的四宝!感恩!
第三条 以和乐生活
在学习了以智慧处世以后,我认识到生活中与外在的世界相处要追求一个“和”字,与自己的内在相处需要追求一个“乐”字。
以前,作为一名理工科的直男,认识不到到“和”的价值,以为只有“真”才有意义。往往在大家闲聊一些无所谓的问题时,每当听到别人说1+1=5的时候,我总是会一本正经、义正严辞的告诉他说的不对,1加1不等于5,1加1应该等于3。完全不顾及于场合和氛围,常常让别人觉得很没用面子。
因为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他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1加1是等于5还是等于3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快乐的心情和大家愉快的氛围。因为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是在追求一种社会需要,我们在享受一种气氛,而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严肃的探讨真理的必要。这一点我们在理工科出身的男孩子身上特别明显。如果一个人时时刻刻,不分场合的表情严肃与面色凝重,那这就是这是一种病。需要改正!
另一方面自己相处的时候,我每天忙忙碌碌,忧心忡忡。比如说,这么多年来,我坐公交车,地铁无论多么疲惫,但从来没有在公交车上睡过觉。因为我担心万一睡着了,睡过站怎么办。我会担心睡着了会不会遭遇小偷这样的意外事件发生。经常操着一些不必要的心。举个例子:常常会想如果自己今天死掉了,那我的遗产和我的QQ号应该留给谁继承,怎样分配才不会引起家族的纷争。我常常因为解决不了那些即使是遥远的未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而伤透了脑筋。
而佛法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与未来都是我能当下这个点的虚拟轨迹,他们并不实际存在。实际上,我们永远的都只生活在当下。所以,不要整天忧心忡忡的思索未来的忧患,也不必沉溺于过去的遗憾。过去与未来都是改变不了的,你老是思考它也没有用,只有此刻、当下的行为才是你可以影响范围。专注于当下,全身心的去感受和享用这一分这一秒的宁静和快乐。
第四条 以恭敬待人
我在想我是为什么由一个温婉害羞的小男孩,变成的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人了呢?
我想这可能是跟我读了一些武侠小说有关。因为小说里的大侠都是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人。而小说里那么面面俱到的人物,要么是伪君子,要么就是胆小怕事,有所图谋的人。
我当然愿意做一个人人敬佩的大侠,鄙夷唾弃伪君子啦!但是在武侠小说里寻找做人的答案,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因为那是一种写作技巧,写作一个完美的主人公,事事完美、如意,那这一定是一个冗余沉闷、没有生趣的作品。
以恭敬心待人,才会免于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以谦卑心处事,才会看到每个人的优点,自己才可以进步。佛法里教我们“恒顺众生”,而以恭敬心待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不但不会给别人带来烦恼,自己也会快速的成长收益!
总的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师兄们都说我的榜样,我要多多的向师兄们学习!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