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入门
学佛入门

第四章 第一节 依教律修禅之净

2024-03-18 学佛入门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一节 依教律修禅之净

念佛就是修禅,故有所谓念佛禅。不过依教修禅,起初是安般禅和五门禅,而念佛禅的兴起,要稍微迟一点。依教修心禅中的念佛禅,是净土宗的根源,这是无可疑的,这就是现在讲的依教律修禅之净。此又分三节阐述之。

一、无量佛刹

汉时支娄迦谶译出《般舟三昧经》,般舟即“一切佛现立在前”之义。此一切佛,也就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译为“无量”,“无量”与一切是相通而不相违的。故说一切佛立在前,即阿弥陀佛立在前。在五门禅里说,多贪众生修不净观;多嗔众生修慈悲观;多痴众生修缘起观;多散乱众生修数息观;最后多慢众生修无我观,也有说为多障众生修念佛观的。平常说三宝,说六念,也都是佛列在前。众生生死流转,烦恼业障深重,而佛则已功德清净圆满,故以此清净圆满功德,可以对治众生的惑业重障。我们如依佛陀的功德庄严为加持,即易生起归向清净佛刹之心。即密宗亦由念佛观发生,因为密咒等于佛名,都是果上的功德。以佛果的依正功德为归向,即演成净土宗,摄佛果依正功德为自己,即转为密宗。

《般舟三昧经》所说的念佛,是念一切佛无量佛,念佛的相好、功德、法性。由此念佛的功德成就,即可感得一切诸佛皆现在前。以佛果依正功德为观,不但是《般舟三昧经》说到,如观佛相好功德海等,其他经论亦多有其义。如《法华经》中说:“临命终时,千佛授手,十方净土随愿往生。”这就是说,只要念经中的诸佛功德,即可感得诸佛前来接引。此所谓十方诸佛,就是无量佛刹的佛。这无量佛刹,修念佛观的众生,都可以随愿往生。

二、弥勒内院

在中国佛教史上,远在慧远以前就有修弥勒净土的。弥勒净土,就是兜率内院。虽十方诸佛的净土皆可往生,而弥勒内院最为切近,因为它就在娑婆——本土,而且在欲界——本界。故从《弥勒上生经》翻译出来以后,道安法师即专修此法,而求生兜率内院。印度来华传教的高僧,亦有修此法门者。唐时的玄奘与窥基,以弥勒净土为行持及依归。后来主张弥陀净土的大德们,多说弥勒净土不易修且不易生,或说不及弥陀净土殊胜。如智在的《十疑论》,道绰的《安乐集》,迦才的《净土论》等,都如此说。加以开示弥勒净土的经论比较少,修者亦不多,所以奘、基以后,弥勒净土即不大盛行了。而弥陀净土,则恰巧相反。不过,他们的辩论,都是从生兜率天而论,不是对于弥勒内院说的。若从内院说,如《弥勒上生经》说生兜率内院者,皆是发大乘心而不退转的;且说有三品修,如有犯戒而忏悔者,临命终时弥勒亦来接引。华严普贤行愿导归极乐,法华普贤劝发亦指归内院。故弥勒净土法门的不流行,不在胜劣或难易,而是唐以后的修者少,弘扬者少的原故。

三、弥陀净土

《般舟三昧经》中说的一切佛,也就是无量(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于汉魏就已有翻译。故在慧远法师以前的僧显禅师,已由修习禅定,见阿弥陀佛而得往生极乐。但真正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宗风,创于庐山慧远的莲社。慧远法师的德业,本不限于净土,如翻译经律,弘扬教义,修治戒定,及守护僧制等。但约创莲社于庐山来说,中国净土宗的初祖,却非他莫属。当时的莲社中人,六时行道,一意西归,如刘遗民著有《净土发愿文》,王乔寿曾作《念佛三昧诗》,远公序云:“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寂,应不以方。”他极力赞叹念佛三昧,但此种念佛三昧,不同后来与禅别行的专称名号的念佛,也是观佛相好、功德、依正庄严的。如远公定中三见净土,即是由念佛而得的三昧境界。故远公以前,虽有五门禅中的念佛禅,但专以念佛为修禅的,则创始于庐山莲社。

“依教律修禅之净”,即远公所谓“功高易进,念佛为先”者是。盖当时以念佛观为诸禅观中之最高者,所以念佛即是修习最上禅观。修持者都精依教义,严遵戒律,如慧远法师至死不饮蜜浆等,与后来脱离教义戒律之达摩禅不同,所以说为“依教律”。又既以念佛为最高之禅观,故不同于后人以修禅为难行道,别重持名念佛的净土为易行,所以说是“修禅之净”。

这种即是修禅的念佛法门,由庐山莲社便风行于南方,后由昙鸾法师又弘传于西北。但昙鸾已开别禅的兆端,故修禅的净,正以远公为代表。慧远法师以后,至唐初之善导,尤力事弘扬,朝野从化。于是这种法门,不惟普遍于全中国——中国人几至以“阿弥陀佛”四个字代表整个佛法——而且播及于高丽、日本、安南等地。由这样看来,就可知道华文佛教区和其他文字的佛教区大大不同。如藏文教区里佛陀的代表,是“唵嘛呢叭吽”而不是“阿弥陀佛”;巴利文区的锡兰缅甸等,不但没有修行净土法门的,连“阿弥陀佛”的名字也不知道。所以这种净土法门,可以说完全是由中国倡行的,是华文佛教区的特殊标帜。故讲中国佛学,不能不讲到净土行;而净土行之弘传者,尤不能不说到慧远法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