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感应
楞严经感应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三】

2024-12-14 楞严经感应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有在三摩地中修行的诸善男子,定力坚固凝住,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讨得便宜。此时他穷尽众生十二类的深本,观其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无尽流中,妄生计度。那么,这人便坠入死后有相,所以发心颠倒。或见行蕴无尽而身有尽,故存想坚固其身,依色立我,说色是我。或计度我圆含遍国土,妄计我性广大,无我则色无由立,故说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转往复,运用使作,色虽非我,但为我所用,故说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行蕴托于色因显,故说我在色。这都是计度死后有相,又行蕴常流,成为诸动之元,将来必生诸动,因而计度其四我,皆当死后有相,像这样循环而有十六相。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这两性并驱,各各不相触妨。由于这样计度且死后有相的缘故,从而堕落在外道中,迷惑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六外道,立五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又有那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坚固凝住,正心不邪,魔不能从他身上得到便宜。此时他穷尽十二类众生的本元,观其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已经除灭的色、受、想这前蕴中,妄生计度,那么,这人便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观尸其色灭则形无所因依,观见其想灭则心无所系靠,知其受灭则身心无复连缀,当蕴性消散时,纵使有行蕴能生之理,而无受想二蕴,那么,则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哪里会有诸相,因此而校勘计度,死后无相,像这样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度认为涅槃因果,一切都是虚无的,徒有名字究竟只是断灭而已。由于这样计度死后无相的缘故,从而堕落在外道中,迷惑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七外道,立五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又有那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坚凝,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此时他穷究十二类众生的根本,观其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行蕴存在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那么,这人便坠入死后俱非,生起颠之论。色受想蕴之中,见有非有,因色受想现在虽无,将来必有,而亦非有二行蕴现在迁流于内是有,将来必无。虽将来必无,而亦不是无。如此则从有而无,无而还有,从无而有,有而还无,循环往复,穷尽蕴界,有无无有,从色蕴到行蕴,从生前到死后,生前四蕴,已有四个俱非,死后四蕴,还有四个俱非。于四蕴中,随得一蕴为所缘时,都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之性迁流变,悟到一切有为法皆是如此,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彼此混淆,有既非有,无亦非无,谁是谁非,谁虚谯实,无法定论,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将来昏懵,无理可说,无言可道,从而堕落在外道中,迷惑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八外道,立五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