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入门
学佛入门

第十章 第一节 戒、定、慧三学

2024-03-12 学佛入门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第一节 

戒、定、慧三学

前文第四章里,曾经说过,释迦的根本教法是苦、集、灭、道四谛。我们既已知道人生是苦果,今生所以结成这苦果,是前生所造的业和烦恼聚集而成的。我们如果听其自然,顺着生生死死去轮转,也就罢了,倘若要超出这苦海,解脱生死的苦痛,就不能不讲修行方法。这方法就是四谛中的道谛,叫八正道(见本书第四章第二节)。要实行这八正道,有一定的下手次序,就是戒、定、慧三种学问。

戒学

什么叫戒学呢?人们的动作,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戒就是防止恶业而定的规条。释迦在世时候,为防止弟子们有作恶的行为,立下种种戒条。释迦灭度后,优波离诵出戒律(见第五章第一节),成为定制,就有律藏。以后分派愈多,条文更细密,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成为了专门的学问。但是戒条尽管繁多,都是从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创立五戒的本意,就得到戒学的要领了。

五戒

五戒之中,第一是不杀戒。人类和畜生,同是有生命的动物,如今为贪自己的口腹,杀害他物的生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论情论理,都说不过去。然而人们竟因向来习惯,视为固然,岂不可怪。昔颠云禅师有云:“数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何等痛切。动物被人类宰杀,不过力量不敌,无可如何,怀恨报复的念头何尝没有。这是佛家第一要戒杀的意思。

第二,是不盗戒。物各有主,不是我的何可妄想窃取,这理人人都易明白。但是立戒的本旨,那是对于他人的物,丝毫不生一点妄取的念头。譬如公家的东西,无论一张纸、一枝笔,我不是公事,绝不滥用,这就不容易了。这样方算是不盗。

第三,是不邪淫戒。我们投胎做人,就是因为父母的淫欲而来,所以淫欲是生死的源头。如今要超脱生死,当然要在根本上解决,所以要戒淫。出家人要完全断绝淫欲,立戒格外的严,就叫不淫戒。若是在家人,都有妻室,不容易立刻断除,故立下不邪淫戒。就是除自己妻室外,不可对他人妻女,有邪淫的行为,叫做不邪淫。

第四,是不妄语戒。离开事实,妄造虚言,这种颠倒是非,诳惑众听,是最不好的行为,也是人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要立这戒。

第五,是不饮酒戒。饮酒足以乱性,令人昏乱。再推广地说,释迦在世时候,还没有吸烟的风俗,所以不曾立不吸烟戒。照现在的习俗,应该立不饮酒不吸烟戒才是。

前文曾经说过人们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见第四章第二节),一切烦恼都从这出,所以叫三毒。三毒先以意念做动机,然后发现于身的方面,而为杀、盗、淫的恶业;发现于口的方面,而为妄语的恶业;发现于身、口两方面,而为饮酒的恶业。可知五戒,就是对症发药,治这三毒的毛病。不杀是戒嗔的,因为凡是杀念,总是由嗔而起的;不盗所以戒贪,凡盗念总是由贪而起的;不淫所以戒痴,男女的欲,总是由痴而起的;不妄语是兼戒贪、痴,大概妄语无非是想隐藏自己罪恶,或想诈取名利,隐藏是由痴而起的,诈取是由贪而起的。这贪、嗔、痴三毒,是人们有生以来,本性固有,对此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四戒,是治本性的病,所以这四种叫性戒。至于饮酒虽和贪嗔痴也有关系,但是因后天的欲望而起,不是本性所固有的,所以饮酒一戒,叫做遮(禁也)戒。

人们果能实行这种戒学,自然烦恼慢慢减轻,去恶进善,自有把握,所以学佛第一要从戒入手。

定学

什么叫做定学呢?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人们的身心苦果,既然是业和烦恼所聚集的因造成的,可知要解脱这苦果,先要断这苦因。业和烦恼,无非从心发生,试返观我们的心,是怎么样状况?那是前念去、后念来,念念相续不已的无数妄念就是了。于此可下断言,人们生死的根本(因),就是这个妄念。既已明白这理,所以治心功夫是最要紧没有的了。戒学既除掉身口方面的恶业,定学就专从心的方面下手。下手方法大概可就预备及实行二段,略说一说:

(1)预备。以环境为先,当择寂静的地方,免得纷乱心意。所以出家人住的寺院,多在名山。我们在家人,不能入山,但在家中择一间净室,也就可以。既得到相当环境,然后先用调身调心的功夫。身的方面,饮食宜有节,不宜多;睡眠宜有一定时间,大概以八小时为度;平时举动,勿可粗暴,使气血平和,肢体愉快。心的方面,妄念用事从吾人有生以来就是这样,所谓“心猿意马”,要它调伏,真是不易,然不可怕难,慢慢做去,久后自然有效果。须知我们的动作,不外行、住、坐、卧四种威仪,除卧时我们没有把握外,其余行、住、坐三威仪,我们要时时刻刻留意,不要听他胡思乱想。如治乱麻,耐性徐徐理之,自有头绪。

第一节 

戒、定、慧三学

前文第四章里,曾经说过,释迦的根本教法是苦、集、灭、道四谛。我们既已知道人生是苦果,今生所以结成这苦果,是前生所造的业和烦恼聚集而成的。我们如果听其自然,顺着生生死死去轮转,也就罢了,倘若要超出这苦海,解脱生死的苦痛,就不能不讲修行方法。这方法就是四谛中的道谛,叫八正道(见本书第四章第二节)。要实行这八正道,有一定的下手次序,就是戒、定、慧三种学问。

戒学

什么叫戒学呢?人们的动作,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戒就是防止恶业而定的规条。释迦在世时候,为防止弟子们有作恶的行为,立下种种戒条。释迦灭度后,优波离诵出戒律(见第五章第一节),成为定制,就有律藏。以后分派愈多,条文更细密,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成为了专门的学问。但是戒条尽管繁多,都是从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创立五戒的本意,就得到戒学的要领了。

五戒

五戒之中,第一是不杀戒。人类和畜生,同是有生命的动物,如今为贪自己的口腹,杀害他物的生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论情论理,都说不过去。然而人们竟因向来习惯,视为固然,岂不可怪。昔颠云禅师有云:“数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何等痛切。动物被人类宰杀,不过力量不敌,无可如何,怀恨报复的念头何尝没有。这是佛家第一要戒杀的意思。

第二,是不盗戒。物各有主,不是我的何可妄想窃取,这理人人都易明白。但是立戒的本旨,那是对于他人的物,丝毫不生一点妄取的念头。譬如公家的东西,无论一张纸、一枝笔,我不是公事,绝不滥用,这就不容易了。这样方算是不盗。

第三,是不邪淫戒。我们投胎做人,就是因为父母的淫欲而来,所以淫欲是生死的源头。如今要超脱生死,当然要在根本上解决,所以要戒淫。出家人要完全断绝淫欲,立戒格外的严,就叫不淫戒。若是在家人,都有妻室,不容易立刻断除,故立下不邪淫戒。就是除自己妻室外,不可对他人妻女,有邪淫的行为,叫做不邪淫。

第四,是不妄语戒。离开事实,妄造虚言,这种颠倒是非,诳惑众听,是最不好的行为,也是人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要立这戒。

第五,是不饮酒戒。饮酒足以乱性,令人昏乱。再推广地说,释迦在世时候,还没有吸烟的风俗,所以不曾立不吸烟戒。照现在的习俗,应该立不饮酒不吸烟戒才是。

前文曾经说过人们的根本烦恼,是贪、嗔、痴(见第四章第二节),一切烦恼都从这出,所以叫三毒。三毒先以意念做动机,然后发现于身的方面,而为杀、盗、淫的恶业;发现于口的方面,而为妄语的恶业;发现于身、口两方面,而为饮酒的恶业。可知五戒,就是对症发药,治这三毒的毛病。不杀是戒嗔的,因为凡是杀念,总是由嗔而起的;不盗所以戒贪,凡盗念总是由贪而起的;不淫所以戒痴,男女的欲,总是由痴而起的;不妄语是兼戒贪、痴,大概妄语无非是想隐藏自己罪恶,或想诈取名利,隐藏是由痴而起的,诈取是由贪而起的。这贪、嗔、痴三毒,是人们有生以来,本性固有,对此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四戒,是治本性的病,所以这四种叫性戒。至于饮酒虽和贪嗔痴也有关系,但是因后天的欲望而起,不是本性所固有的,所以饮酒一戒,叫做遮(禁也)戒。

人们果能实行这种戒学,自然烦恼慢慢减轻,去恶进善,自有把握,所以学佛第一要从戒入手。

定学

什么叫做定学呢?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人们的身心苦果,既然是业和烦恼所聚集的因造成的,可知要解脱这苦果,先要断这苦因。业和烦恼,无非从心发生,试返观我们的心,是怎么样状况?那是前念去、后念来,念念相续不已的无数妄念就是了。于此可下断言,人们生死的根本(因),就是这个妄念。既已明白这理,所以治心功夫是最要紧没有的了。戒学既除掉身口方面的恶业,定学就专从心的方面下手。下手方法大概可就预备及实行二段,略说一说:

(1)预备。以环境为先,当择寂静的地方,免得纷乱心意。所以出家人住的寺院,多在名山。我们在家人,不能入山,但在家中择一间净室,也就可以。既得到相当环境,然后先用调身调心的功夫。身的方面,饮食宜有节,不宜多;睡眠宜有一定时间,大概以八小时为度;平时举动,勿可粗暴,使气血平和,肢体愉快。心的方面,妄念用事从吾人有生以来就是这样,所谓“心猿意马”,要它调伏,真是不易,然不可怕难,慢慢做去,久后自然有效果。须知我们的动作,不外行、住、坐、卧四种威仪,除卧时我们没有把握外,其余行、住、坐三威仪,我们要时时刻刻留意,不要听他胡思乱想。如治乱麻,耐性徐徐理之,自有头绪。

(2)实行。就是每日早晨或晚上,到静室中去打坐。这也要在身心两方面注意:身的方面应置一方凳,上铺厚软的垫子,臀部再垫高一二寸,然后盘足端坐于上,或用右腿加于左腿,或用左腿加于右腿,都可随便。左右手交握,安于小腹之下。阴囊要悬空,勿使受压。心的方面,就要一切放下,将妄念扫除干净,只存一个正念,犹如明镜,不染一尘。初学的人,于这种功夫,最难下手。但有一种简便方法,就是数息法。鼻端的气一出一入叫一息,入坐以后,怕心意散乱,就可留意一出一入的息。第一息数个一字,第二息数个二字,如是一直数到十字,再回转来数一字,循环默数,自一至十,一点不乱,念头全注在数字上,纷乱自然可免。况且息是属于身的方面,数是属于心的方面,今用这法,可使身心自然合而为一。这法是初习定学的人最合适的。要知道定学的详细情形,可参看我的《因是子静坐养生法》。

慧学

什么叫慧学呢?这慧字极难说明,因为是定力所生的大智慧,到这地步就能断妄惑(妄念自然不生)、证真理。这不是我们平常的小智小慧。我们没有由定生慧的功夫,要来说这慧学,如何能明白呢!然而不说又不可,姑且略说它的本体,再用譬喻以为证明。原来我们的心,固然是妄念用事,然而我们的真心是不动的,不过被妄念遮蔽,真心就不能发露了。譬如明镜,被灰尘所遮蔽,好像失掉照物的作用,其实镜的本体,毫无欠缺,只须将灰尘拂拭干净,镜体就仍旧发光,照物无遗了。真心也就像这样,当妄念用事时候,如镜被尘蔽,真心完全隐藏,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这就叫做慧学。

戒、定、慧三学,是佛家的根本功夫。三藏中的律藏,是讲戒学的;经藏是讲定学的;论藏是讲慧学的。小乘从四谛用功,道谛中的八正道,就是戒、定、慧。大乘菩萨的六度(见第四章第二节),也是戒、定、慧。今用表示之如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