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各宗的次第成立
第三节
各宗的次第成立
我国小乘大乘各种宗派,怎样成立的呢?就是译出某种经、论,便依据这经、论的教义,成立一个宗派。如今依各宗成立先后说明之。先说小乘成实、俱舍两宗。
(一)成实宗
姚秦时(五世纪初),鸠摩罗什译出《成实论》。这部论是佛灭后九百年光景诃梨跋摩(中印度人Harivarman)所做的,内容是就苦、集、灭、道四谛,发挥人空、法空的道理。什么叫人空呢?就是人的身体,是业识为因、父母为缘凑合成功的,因缘分散,人就没有了,这叫做人空。什么叫法空呢?人们听见说人空,就要想到人的身体固然是空,然而构造这身体的元素(法),终久不灭,是不空的,哪里知道宇宙中间一切东西(法)没有不是因缘凑合成功的,因缘分散,法也是没有的,这叫做法空。成实论就是说明二空的深理,是小乘空部最后的发展,和大乘已十分接近。南北朝有专讲这论的,就共称为成实宗。在中国开宗独早,然到唐朝就衰微了,如今研究这论的人,是很少的。
(二)俱舍宗
六朝时(五至六世纪)陈真谛三藏译出《俱舍论》。这部论是佛灭后一千年光景,世亲菩萨所做的,本名《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阿毗”译为对,“达摩”译为法,“俱舍”译为藏,就是对法藏论。内容是就苦、集、灭、道四谛,详说有漏(有生灭的)无漏(无生灭的)的法。末卷说到无我,是小乘有部最后的发展(我空、法有),和《成实论》正处相反地位。真谛三藏既译这论,并作解释,称为《俱舍释论》,初开这宗。然不久这释论便佚失了,未能盛行。到唐时(七世纪中)玄奘重新译成三十卷,门人普光做《俱舍论记》,法宝做《俱舍论疏》,大大的宣传,这宗就此兴盛。然不久又衰,附入于大乘法相宗,今日则研究法相宗的人,多兼习这论。
做这两部论的人,在印度是《成实论》在先,《俱舍论》在后,恰好传入中国,也是成实宗在先,俱舍宗在后。
至于大乘共有八宗。除掉禅宗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外,其余七宗都有所依的经论,如今也依成立的先后,说明于下:
(三)净土宗
净土宗是东晋(四世纪)慧远所创的。慧远居江西庐山东林寺,领众行道,清信的徒众都闻风来集。慧远乃结白莲社,开念佛法门,入社的有一百二十三人,有居士,有僧人,其中尤著名的有十八人,世称莲社十八高贤。释迦佛为末世众生根器浅薄,开这直捷法门,教人一心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净土。这念佛方法不管上智也好,下愚也好,如果至心修持,成功是一样的。慧远以后,历代有提倡的大师。到唐朝善导大师,以这法普及下级人民,直到如今,净土宗还是普遍全国社会,比他宗特盛。这宗所依的有三部经、一部论,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往生论》,于教理以外,特重实行。
(四)禅宗
佛家的禅定是各宗共同的修法,就是将心专注一境,不使散乱,徐徐人定,功夫到得究竟,就能豁然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国从汉末安世高到鸠摩罗什,都有译出的禅经,初不必依此专立一宗。到六朝时(五世纪中),南天竺菩提达摩(Bodhidharma)来中国,后入北魏,专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法,就开始成立禅宗。他说佛家一切经典,无非是说明超脱生死的真理,这真理犹如天空的月亮,月亮的光,初生时候极微细,不容易看见,唯有明眼的人能先见到,于是用手指标示月光所在的地方,告诉不能见的愚人,愚人不明白他的意思,反而误认明眼人的指头,以为真月。一切经典,就同标月的指头一样,如今,人误认经典的文字以为真理,犹如愚人误认标月的指头以为真月,二者是同一毛病。所以达摩要扫除文字的障碍,倡这直指人心的禅宗。
从达摩传到第六祖慧能以后,我国禅宗,复分成南北两派。后来南禅又分为五个支派,即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到宋朝以后,他宗皆不振,唯有临济一宗盛行,直到如今,南北各大丛林(僧众集居之寺,如树木之丛集为林,故名)大多数是临济宗的子孙。
(五)三论宗
姚秦时(五世纪初),鸠摩罗什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论宗就传入中国。《中论》、《十二门论》是佛灭后七百年光景,龙树菩萨所做的,《百论》是龙树的弟子提婆菩萨所做的。《百论》内容是破斥外道的邪见,以明大小两乘的正道。《中论》前二十五品(品,类也。经论中,以义相同的文字,分为一段,称之为品。一品,犹现在的一章)是破大乘的迷执(迷于真理的执见),明大乘的实理。后二品,是破小乘的迷执,明小乘的实义。《十二门论》
说明十二种的法,全是破大乘的迷执,明大乘的实理。前章曾说过龙树在印度提倡大乘空部教义,他的唯一手段,就在破邪显正,这三部论就专为破邪而做的。罗什本来传承龙树的教系,所以译出这三论,竭力宣传,为中国三论宗的初祖。
到唐朝嘉祥大师(名吉藏)做《三论疏》,专拿这论教授学徒,三论宗于是大成。当世称嘉祥以前为古三论,又称北地三论;嘉祥以后为新三论,又称南地三论。北方或又加入龙树的《大智度论》,称四论宗。然未大盛。宋以后,嘉祥的论疏久已遗佚,学者不能通三论的义,这宗就并入于天台而衰亡了。如今这三部论疏,已从日本《续藏经》中得来,金陵刻经处刊印行世,但研究的人尚不甚多。
(六)天台宗
陈隋间(六世纪末),智者大师(名智)居天台山,建立这宗。这宗初祖是慧文禅师,师读龙树《中论》的“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中论》卷六的《观四谛品》)就悟到一心三观(观空、假、中)的妙理,为创立这宗的起因。慧文传他的弟子慧思,慧思复传与智,到智时,天台宗于是大成。
怎样叫一心三观呢?就是宇宙万有看来非常复杂,实则没有一物,不过内因外缘凑合而生,因缘一经分散,就没有了。所以众多的事事物物,都是因和缘所生出的东西。这些东西,生生灭灭,了无实在,所以可以说它就是空。宇宙内许多东西,我们总要替它起个名字,方能分别得清,就是一个假名。我们既知是空,又知道是假名,那么离开这“空”与“假”两种观念,就是非空非假,合乎中道的义理。
天台宗教人用功时候,返观一心,先扫除一切从因缘所生的妄念,做空观的功夫,然后再看这妄念怎么样会起来的。无非是一个一个的假名,记在心里,所以念念生起,这就是假观功夫。悟到非空非假,就是中观功夫。这是天台宗的真实用功法门,从《中论》里悟得来的。
智者大师更拿《法华经》做本宗的主,拿《大智度论》为本宗的指南,拿《涅槃经》扶助《法华》,依《大品般若经》详立空、假、中三观的方法。
这宗师徒依次传承,历唐、宋、明、清虽有兴衰,然而历代都有杰出的人物。民初南北讲经的谛闲法师(民国二十一年圆寂)也是天台宗后起的宗匠,所以天台宗风,如今尚称兴盛。
(七)律宗
戒律本是佛家共同的法典,不论哪一宗都要遵守的。所以有“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的恒言,可知并无专立一宗的必要。但是律有大乘律、小乘律的分别,大乘律有《梵网经》、《菩萨戒本经》等,小乘律有《十诵律》、《四分律》等。我国从鸠摩罗什提倡《十诵律》后,这律法盛行于长安,更传播到南方荆州各地。到了南北朝中叶,《四分律》又盛行于北方。降及唐代,《四分律》就压倒其他诸律,独盛一时。这时(七世纪初)有道宣律师出世,觉得戒律应当统一,依他的研究,《四分律》最宜于中国,于是广撰疏钞,阐明律意。因为道宣住在终南山,故世人特称为南山宗。
这宗传到宋朝,又有允堪、元照两律师出世,重复振兴。但到元明两朝,就已衰微。明末时,竟有出家僧人要求受戒的师父也不可得,佛门纲纪,几乎坠地。清代初叶,有古心律师出世,他的嗣法子孙三昧、见月两律师继起,南山宗由此复兴。三昧律师开设戒坛于江苏的宝华山,专用律法轨范僧徒。到如今南北大丛林的传戒,都要遵照宝华山的戒法。
(八)法相宗
佛家以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统称之为法。凡法有它的本体叫做性,有它的现象叫做相。性只一个,相有万殊,就是我们心上起一念头,也有它的相貌,总名法相。龙树的大乘空教是讲明诸法本性的,也叫法性宗。传入中国的三论宗,就属这一教系。世亲的大乘有教,是先讲诸法的外相,再讲到本性的,叫法相宗。玄奘法师亲到中印度,从戒贤(梵名尸罗跛陀罗Silabbadra)论师,传这教义,归国后大弘这宗(七世纪中)。他的大弟子窥基,更完成之。这宗由此大盛。
这宗在印度是佛灭后九百年光景,无著菩萨从弥勒菩萨处传出《瑜伽师地论》,开始创立这教系。后来世亲菩萨做《唯识三十颂》,护法菩萨等做《成唯识论》,方才成为有力的学说。
我国南北朝时期,陈真谛三藏早已翻译《法相经论》,然没有盛行。到玄奘翻译时,和真谛所译的多有不同的地方。因此世人称真谛所译的为旧相宗,玄奘所译的为新相宗。
这宗和三论宗恰相反,所依的经有《楞伽》、《阿毗达摩》、《华严》、《密严》、《解深密》、《菩萨藏》,总共六经。所依的论有《瑜伽师地》、《显扬圣教》、《庄严》、《辨中边》、《五蕴》、《杂集》、《摄大乘》、《百法明门》、《分别瑜伽》、《二十唯识》、《成唯识》,总共十一论。
唐朝玄奘法师,师徒相承,窥基做《成唯识论述记》及《枢要》,慧沼(窥基弟子)做《成唯识论演秘》,大为阐扬,法相宗就盛极一时。到宋以后,研究的人渐少,这几部重要论疏,也完全佚失。到明朝末年,有明昱、智旭两大师,对于这宗著述颇富。然因为没有看见从前的论疏,解释不免错误。如今论疏也从日本《续藏经》中取回,南北刻经处分别刊印,学者得以窥见玄奘的本旨,这宗颇有重兴的机运。然出家人以这宗经论文深义繁,研究的人颇少;在家居士,则以这宗经论系统分明,切近科学,研究的人较多。
(九)华严宗
唐朝(七世纪中)杜顺和尚(和尚也称和上,是印度俗语,译为亲教师)始依《华严经》创立观心法,名曰法界观,为这宗的初祖。智俨法师传承这教系,做《华严经搜玄记》,为第二祖。至第三祖贤首国师法藏做《华严经探玄记》,这宗就大成。第四祖清凉国师澄观又做《华严悬谈》及《演义钞》,解释华严奥义,于是华严宗如日丽中天,隆盛无比。
这宗所依的是《华严经》,这经卷帙最多,称为经中的王。昔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拿他心中自己证得的真理,为弟子们宣说,就是这部大经。佛灭度后,到龙树菩萨,始拿这经传布于世。传到中国有两种译本:一种是东晋时佛陀跋陀罗译的,共六十卷,世称为《六十华严》。杜顺和尚,依它立宗,和二祖智俨三祖法藏所做的记,都是依据《六十华严》的本子。一种是唐朝实义难陀(于阗国人Siksānanda)所译的。唐武则天皇后,因《华严》旧经不甚完备,听说于阗国另有梵本,便派人前去访求得之,并请实义难陀同来中国,于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在大遍空寺开始翻译,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告成,共计八十卷(以上节取《宋高僧传》卷三《实义难陀传》),世称《八十华严》。这部经译出以后,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又依据这经,做疏二十卷,做《演义钞》四十卷,完成这一宗的教义。
华严宗到唐朝以后,所出人才不如天台宗的多,所以自宋到明,这宗时断时续,极为衰微。到清朝初年,有柏亭大师(名成法)出世,为这宗的大匠,这时华严典籍,大都散失,大师竭尽心力,重复搜集,撰述极富,华严宗于是重兴。然此后复衰,虽光绪宣统年间,有月霞法师,以研究《华严》著名,但也没有十分发展。近来有应慈法印,传月霞的学,以《华严》教授学徒。可见华严到现在,已不绝如缕了。
(十)密宗
密教经典早传中国,自西晋怀帝永嘉时(四世纪初),帛尸梨蜜多罗(Srimitra)首译出《孔雀王经》,历代都有翻译,然并没有正式设坛传道的人,所以密宗的成立,比较他宗,为时最晚。唐玄宗开元时(八世纪中),善无畏来中国,始正式传布密教。同时金刚智偕弟子不空也从海道到中国,弘传这教,为我国有密宗的开始。
密教是对显教而言,显教是以显露的言说文字为教,如上面所说三论、天台、法相、华严各宗都是;密教反之,是专以持诵密咒为教。又显教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密教经典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所说,这是显密两教不同的地方。这宗经典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主,经典以外,对祈祷、供养等仪轨极为重视。
释迦灭后八百年光景,龙树菩萨在南天竺铁塔里,面见金刚萨埵,传受密诀,密教就流传于世。龙树传他的弟子龙智,到中国的金刚智就是龙智的弟子。
这宗的秘密法门是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是身密,口念咒是口密,心中观想是意密。然若没有阿阇黎(译为轨范师)传授就不能学习。唐朝时这宗极盛,到陈朝就衰。明朝时太祖以秘密传教有流弊,下令禁止,我国就此失传了。
唐时不空的弟子惠果阿阇黎,拿秘密法门,全部传授于日本空海和尚。他归国以后,组织很完备的密宗,到如今还流传不绝。西藏的喇嘛(喇嘛,是西藏语,译为无上,指高僧而言)教,也是密宗,从印度直接传入的。佛教在我东晋时早已传入西藏,至公元728年(即唐玄宗时),有印度莲花生上师到西藏,就此成立喇嘛教。现在我国的出家和尚、在家的居士,多有赴日本或入西藏求密教的,因此称日本所传的为东密,称西藏所传的为藏密。
各宗小结
印度小乘,从上座、大众两部分裂后,就分为空、有两部。上座属有部,大众属空部。传到中国来,也是这样,俱舍宗是有部,成实宗是空部。然这两宗不久就衰,可知小乘教义和中国社会,不十分相宜。
至于大乘八宗,净土、禅宗成立最早(禅法从汉末安世高就传入)。净土属有宗,禅属空宗。这两宗成立既早,历代相传,没有间断,到如今势力还是普遍全国,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三论是空宗,法相是有宗,这是印度固有的教义,整个儿传入中国的。这两宗在从前虽有极大的发展,然早已盛极而衰。
天台、华严两宗,天台属空宗,华严属有宗。这两宗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教理的精博,方法的完密,足见我国人组织力的伟大。然现在华严极衰、天台比较稍振,终不能和禅、净二宗并驾齐驱。至于密教,也属有宗,成立最迟,终遭禁止,现在虽有重兴的机运,还没有十分流行。
【问题】
一、佛教何时传到中国?
二、东汉时翻译的经典有哪些?
三、译经初期情形如何?
四、关中佛教与庐山佛教内容如何?五、大乘空有二宗在我国何时开始?
六、罗什、慧远两派的学风相同否?
七、译经第二时期情形如何?
八、译经第三时期情形如何?
九、中国的大乘有部由何人完成?
十、密教由何人传入中国?
十一、译经的第四时期情形如何?
十二、译经仪式如何?
十三、小乘两宗的教义?
十四、净土宗的内容?
十五、禅宗的开创及分派?
十六、三论宗和四论亲相同否?
十七、天台宗的一心三观内容如何?
十八、律宗何时成立?
十九、法性和法相的分别?
二十、相宗如何分新旧?
二一、《六十华严》、《八十华严》的分别?
二二、显密两教的内容?
二三、何谓三密相应?
二四、东密、藏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