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三节 念佛
第三节
念佛
念佛是净土宗的法门,但是现在天台华严各宗,都注重念佛。就是禅宗,也要禅净双修。这可考见禅净两宗,最适合于我国社会,比较他宗独盛的缘故。所以念佛方法也另立一节来说明。
定心念佛与别时念佛
净土宗在东晋慧远初创立时,也兼用禅观,并非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字,有所谓定心念佛、别时念佛法门。定心是心中默想佛的相貌、佛的威德,就是禅观。别时,是指一定的时间,白天三时,夜间三时,于这一定时间,心想佛在面前,口唱佛名,由此想到将来往生西方佛国。这是慧远传下的念佛法门。到唐善导大师,专为接近下级人民,所以单用持名(口唱南无阿弥陀佛)的方法。越简单,越容易普及,一直传到如今,全国学佛的差不多十分之八九,都用这法。
观想的方法
我们要说明这方法,应该拿观想和持名两种分别来说。《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中,有十六种观法,说观想最为详细。今节录于下:
第一,日想。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合明了。是为日想观。
第二,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为水想观。
第三,水想成时,观之明了,闭目开目,不合散失。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土。是为地想观。
第四,次观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坐诸妙华,涌生诸果。见此树已,茎、枝、叶、花、果,皆合分明。是为树想观。
第五,八功德水想(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八、饮后能长养诸根)。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水中,有无数莲花。是为八功德水想观。
第六,国土之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不鼓自鸣。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想观。
第七,于宝地上,作莲花想,一一叶上,皆放光明,其光如盖,遍覆地上。此莲花台,众宝真珠,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是为花座想观。
第八,次当想佛。先当想象,闭目开目,见一宝像,身作金色,坐彼花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复作一大莲花在佛左边,想一观音菩萨像坐左花座。复作一大莲花在佛右边,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花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观。
第九,当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眉间白毫(白毫光),右旋宛转。佛眼青白分明。彼佛圆光,遍照十方世界。是为佛真身想观。
第十,次应观观世音菩萨,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以手接引众生。是为观世音想观。
第十一,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紫金色,亦如观世音。有缘众生,皆悉得见。是为大势至菩萨想观。
第十二,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花中,结跏趺坐(即盘膝坐),作莲花合想,作莲花开想。莲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想观。
第十三,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
第十四,上品生观。
第十五,中品生观。
第十六,下品生观。
十六种观分四个段落
这种观心方法,就是净土宗的禅观。十六观中间,可分四个段落:
从第一观到第六观是第一段,是观想极乐国土。这国土在西方,所以先从落日观起。国土在池水上,故从落日而观到海水,由水而冰,渐渐变成琉璃地,是极乐国土,已显在前面。然后观树、观水、观佛所居的楼阁,这极乐世界,就完全现前了。
从第七观到第十一观是第二段,是观极乐世界中的佛菩萨。佛菩萨都坐在莲花座上,所以从下面观起,先见花座。再想我们习见的佛菩萨塑像,坐在花座上面。观想明了,然后移到无量、观世音、大势至的真身观。
第十二观到第十三观是第三段,就是想自己往生极乐国土,趺坐在莲花中间,起初莲花完全闭合,如在母胎,到莲花一开,有佛光来照,眼目开明,看见佛菩萨,这就是往生成功,花开见佛。然后重复观想佛菩萨,在池水上,或在十方,变化自在,普化一切众生。
第十四观到第十六观是第四段。因为修净土的人,根器有利有钝,功夫有深有浅,所以往生西方也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中间,又分上生、中生、下生三品,共有九品。这最后观想,是令修行人知道往生的品有高下,可以格外努力的意思。
持名的方法
次说持名,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方法虽简单,然而也有好几种。就念佛的方法而说,有觉性念、观相念、持名念三种。
觉性念,就是念佛时候回光返照(即闭目观心)自己的本性,本来同佛没有两样,念到一心不乱,念念相应,这心就是佛了。《华严经·兜率偈赞品》:“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这四句文是说心中拿佛做对象,一心专念不歇,久久就能看见真佛。一众生念佛,得见一佛;多众生念佛,得见多佛。见佛的数目,和众生心的数目相等。这叫做觉性念。
观相念,就是依《观无量寿佛经》的观法,观想佛身净妙,佛土庄严,心中观想,口中念佛。或是初学的人,直用塑像或画像,对之作观,专精念佛,这都叫做观相念。
持名念,就是不作观想,专持佛名,也有高声持、金刚持、默持的分别。发出高声,朗朗持诵,最易提起精神;默持刚好相反,单是心中默诵,完全不动口舌;金刚持介乎高声和默诵的中间,单动口而不发出声音。这可就各人的性质所近或时间和地方的关系,合宜于哪一种,就选用哪一种。这叫做持名念。
就念佛的声音而说,有和缓念、追顶念两种。
和缓念,声音是长而且缓的。先要将心中一切妄念统统放下,然后提起一个念佛的正念,鼻端一呼一吸的时间念一个“南”字,再一呼吸,念一个“无”字。如此逐字念去,声音极和极缓。倘若旋绕佛像,一面行走,一面念佛,以一步念一个字。虽然和缓,而一字一字,绵密不断。这叫做和缓念。
追顶念,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刚完,第二句立刻追顶上去,中间不许有间断,妄念就无从发生。或预定一天,自早至晚,念个不歇,功夫纯熟,可延长到两天,更加增至七天、十四天、四十九天。念到妄念脱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法不立,方算得手。这法非精神强健勇猛刻苦的人不能用,用时也要留心,不可十分高声以伤气,不可努力默诵以伤血。这叫做追顶念。
就禅净双修而说,有禅定念、参究念两种。
禅定念,是坐禅而兼念佛,当澄心静虑,寂然不动时候,静极而觉,就拿这觉心,默念佛号。《坐禅三陈昧经》有云:“菩萨坐禅,不念一切,唯念一佛,自得三昧”(三昧就是定),就是说禅定念佛。这是最上最稳的方法。
参究念,是参禅而兼念佛。于参究念佛是谁,并参究这念佛的心怎样生、怎样灭、怎样去、怎样来,参到尽头,妄念逼榨干净,豁然开悟,同前文所说悟道境界是一样的。
大凡有知识的人,对于念佛法门,总要怀疑,以为这是近乎宗教的神话。著者在三十余年前开始研究佛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明白了净土宗的道理,方才觉到从前的怀疑,全然错误。如今拿这道理,简简单单说一说。原来我们这个身体,是无明妄心所造成,是虚幻的。这身体所凭依的环境、大地山河等也是妄心所造成的幻境。何以见得呢?如果不是幻境,是真境界,应该不生不灭,常住不变,方算得是真。现在我们的身,从婴孩到少年,到壮年,到老年,到死,是没有一刻不变化的。心中前念去后念来也没有一秒是不变化的。大地山河,骤看好像是永久,实则也在那里刻刻变迁,不过人们不能觉察,必要到火山喷火,地壳震裂,陵谷变迁以后方才知道罢了。
这等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的幻境,既然都是妄心所造成,可见妄心是有生有灭的。而妄心所依而起的本体,那是真心,真心却是不生不灭、常住不动的实境。学佛是什么作用?就是返妄归真。既然一切幻境都是妄心所造,那么学佛下手方法,应该先来移动这个妄心,叫它慢慢地转到真心。所以各宗的方法虽然不同,而扫除妄念,归于正念,是共同一贯的。念佛方法就是收摄众念,归于一念,念到一心不乱,真心发露,我们现在所住的恶浊世界就立刻会变成极乐世界,一切唯心所造,绝对不是虚言。至于前文所说十六种观想,就是慢慢移转妄心妄境,归到真心真境的法门,目的和念佛是同一的。古来念佛功深,临终得往生西方的人,历史上不少实例。就是现在知友亲戚中间念佛得到往生西方的人,耳闻目见,也不在少数。可见这法门的巧妙,能够普及全国,实非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