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以悲心与空性,行环保佛教之道
我们是否要将峥嵘的丛林变成农地,
只为满足自身无止境的索求?
我们是否要忍受不断膨胀的垃圾山,
只因为我们无法管控消费主义的效应?
以悲心与空性行环保佛教之道
Walking the Path of Environmental Buddhism through Compassion and Emptiness
《保育生物学刊》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1年12月特刊
作者:尊圣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印度 喜马偕尔省 康惹区
| 导读简介 |
此篇为法王噶玛巴授特邀于《保育生物学刊》撰写阐述其环保佛教之见的论文。
此学刊是保育生物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期刊。此篇论文发表在 《保育生物学刊》
Conservation Biology2011年12月特刊中。
噶玛巴一如以往的风格,以一个平常人的口吻,从人生最初几年的生活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大自然和环境萌芽时期的渊源与故事。
随后将佛教的主旨、母亲的特征、人们日常的生活自然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说明生命的特征与环境保护以及佛教的密切关联。
藉由“自我”的简要剖析和认知阐述空性的见地,正面的提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问题的根源。
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保护、
或补充我们珍贵的天然资源吗?
我们现在能够借用自然资源,
并在将来偿还给未来的世代吗?
如果不能, 我们便是在盗取地球资财,而美其名曰经济发展。
最后噶玛巴再次结合自己的经历,论述改变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引用了由寂天菩萨撰著的佛教重要典籍《入菩萨行论》中脍炙人口的偈文,为与此论文相关人士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并给出了四点策略性的建议以及呼吁。
全文字数:约5800
阅读时间:约18分钟
我出生于一个游牧家庭,人生的最初几年是在藏东的原野上度过的。我们随著家裡的牲口由夏季迁移到冬季的牧地, 每到一处便就地搭起以犛牛的鬃毛做成的帐篷, 生活过得简单而恬淡。
我每天的工作之一, 便是带著我的宠物山羊到附近的山区探险;运气好时, 可以近距离看见西藏盘羊、白唇鹿等野生动物, 有时还能看见成群的西藏野驴奔跃过草原。
▲ 法王噶玛巴墨宝
我四、五岁时,附近发生了严重的乾旱, 家裡营地上的一处井水开始枯竭。
由于我被公认是个不寻常的孩童( 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会被认证为第17世噶玛巴), 众人便向我的父亲提出要求,让我在那座井水的源头种上一棵树苗。
我还记得在自己所主持的法会上, 祈愿这棵树能够护祐附近所有众生的供水。
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其实就是「环保」, 也不知道分水岭 、流域是什麽意思, 但是我对大自然的爱以及献身于环境保护的种子就此萌芽。
长大开始学习佛教哲学与法教后, 我发现佛教与环保运动之间极为协调共鸣。
环保运动所强调的生物多元性, 特别是生态系统中对于众生与环境和合为一的整体观, 这与佛教的缘起互依密切呼应。
佛教的主旨在于悲心与空性的双融:解除一切众生痛苦的深刻誓愿, 以及对万法不具自性的认识。此整体哲理的一体两面特别能道出环保运动的目的。且听我进一步的说明。
佛教徒用来解释悲心最殊胜的例子便是母亲。
想想母亲在怀孕后, 可能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怀胎九月、经历分娩的痛苦、给你温饱、 满足你一切所需,甚至在你长成多年后,仍然为你担忧。事实上, 大多数的母亲从未停止对子女无条件的照顾。
无论是否相信有轮迴, 我们仍可设想一切众生就像是我们的母亲一般:晚餐桌上我们面前的食物,是那些自己可能不认识的人种植、包装、 烹调的;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 是由那些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人所缝製的。
虽然如此, 我们却仍然受益于这些人的希望、梦想、与付出的心血。
再者, 植物、动物、以及各式原料等,更是被用来提供我们生存之所需。
生命的特徵便是这样地相互的依存,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独自存在、 或是独立存活。我们都是世界整体生态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对我们可真是极度地慈悲。
相对地,解释空性的最佳例子便是「自我」。
在提到自我时, 我们会想到什麽?究竟自我存在于什麽地方?在心脏、还是在脑中?在呼吸的入息、或是出息裡?在四肢的运动当中吗?还是在我们与他人互动及人际关係裡?
我们在十五岁与二十五岁时, 对自我的感受很不一样,因为它变化无常、摸不著也看不到, 完全没有任何本俱的本质。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悲伤、快乐、 成功与失败的本质同样是空性。
这并非代表我们什麽也不是,而指的是我们不断不断地在改变、 吸收、与汰旧。认识了这点,我们就不会执著于自己的体验, 而能够平等地看待一切的现象。
体验到从我执及由其产生的自傲当中解脱出来的自由, 意味著我们不再有自我与他人的造作分别, 并且完全是所有现象之整体的一部分。
这跟环保有何关係呢?从佛教而言,自我中心、愤怒、执著、 以及贪婪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识自我的空性与对悲心的摈弃。
因为无知,人类恣意破坏环境,并且将许多物种赶尽杀绝。无知令我们对自我以及与我相关的事物过度看重,例如我的家庭、 我的财产、我的国家、甚至是我的种族。
透过我执的镜片去看这个物种多元的世界, 我们只会对地球造作巨大的伤害,因为在我们的眼中, 地球是存在于自我之外的「他」。
佛教徒相信无知是人类生活与大自然失去平衡的原因。不幸的事实是,受到气候变迁的影响, 西藏高地温度窜升的速度比地球其它绝大多数的地方还要来得快。
我知道这将会带给西藏的辽阔草原严重的后果, 而藏人的游牧生活可能因此告结,这让我的心情份外沉重。
更进一步地,我被告知全球平均温度若是升高摄氏两度, 整个世界便会非常危急,农业尤其首当其衝。就印度来说, 它代表著稻、麦、豆类等民生物资都会损失惨重。
气候变迁在西藏高地所造成的影响并非只是局部性。西藏是亚洲主要河川印度河、恆河、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 长江、以及湄公河的发源地。
有时,西藏也被称作地球的第三极, 因为它所贮存的水与冰,仅次于南极与北极。
它的水源一旦枯竭、 或是受到污染,超过十亿的人口将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它冰河融化的速度随温度的上昇而攀升, 洪灾与乾旱在不久的未来也将同时增加。
短视让我们看不见我们的行为及其长远后果之间的关连。 过去五十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有赖于大量石化燃料的使用。
但是, 它所累积的隐藏社会成本, 大部份却是要由最无力护卫自己的人来买单。迟早我们所有的人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贫富之间的差距前所未见。经济发展的支持者为利益富人, 似乎早已将穷人抛诸脑后。更有甚之, 世界上许多物种最多元化的贫穷地区, 它们的环境破坏也是最严重的。
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保护、 或补充我们珍贵的天然资源吗?我们现在能够借用自然资源, 并在将来偿还给未来的世代吗?如果不能, 我们便是在盗取地球资财,而美其名曰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的经济有如一棵资财丰沃的大树。我们激赏于它的繁盛枝干与晶闪绿叶,并且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好看的树。
但是, 我们看到的只是树的上半部,因为树的下半部深埋在地下。
若去审查它在地底下的模样, 我们可能会发现树根正因虐待与忽视而垂垂欲死, 而它对树的上半部的影响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治枝叶只是暂缓之计,唯有健康的树根才能保证一棵健康的树。
因此,我对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87]提出的「永续发展」 的观念极为赏识,它的定义是「能满足当代的需要, 而同时不损及后代满足其本身需要之发展」。毕竟,若真有转世, 我们即是未来的世代。
我在人类的精神当中找到极大的乐趣。人的观念具有深刻的力量。
就拿人权的观念来说, 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却足以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顿,如集权政府、 战争、与贫穷等,成为放诸四海皆准的理想;而人权的观念的崛起不过是近一百年的事情。
我相信在环境保护、 保育生物多元性上,类似的思想革命也必须发生;届时会有动物的权益、生态系统的权益, 甚至会有环保服务如保育水循环的出现。
对于保育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全球条款、环境安全共同标准协定、 以及进行中的降低人为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努力,我深表感激与支持。每一项环保行动的核心, 都是为环保而献身的某些个人之诚挚的动机。
这些人带给我最大的希望,因为改变世界必先始于自身。若自己没有先为表率,就希望去改变世界其他的人、 期待他人听从我们的劝诫的话,那是不切实际。
若是有保护生态的佛教圣者一说的话, 我会提名印度的伟大学者寂天菩萨。
他在西元8世纪时写下《 入菩萨行论》一书[1979],当中提到:
周遍诸方所,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得乐如大海!
此偈文中,寂天菩萨洞悉到生命相互依存的本质, 而选择终生致力于解除他人的痛苦。
一旦接受了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人, 而是由地球所有生命所组成之整体的一分子的话, 便再也不能无视于世上发生的苦难与病痛。在这样的认识下, 为一切众生发起悲心,并将悲心化为行动, 这即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具环保意识的事情。
过去一百年间,世界上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野生老虎已然绝灭。正当人类的需求持续增加,我们从自然界掠取的资源愈来愈多, 遗留给其它动物的资源愈来愈少。
在消费者对虎皮与虎肉的需求下, 这些俊伟的老虎几乎完全绝种。我们将此物种逼迫到灭绝, 只因为相信穿上虎皮让我们看上去富贵、 食用它们的骨肉让我们更健康。
这绝非佛教徒的行径, 不仅对老虎不慈悲,对自己也不慈悲, 因为这种行为注定带给自己恶业的果报。
对「他」的悲心,不论是对其他的人、对动物、花草树木、 以及地球本身,它都是最终能够拯救我们人类的唯一发心。
多数人的心思主要放在他们的工作、财富、健康、或是家庭上面;可能觉得每天有比环境足迹(译注:人口消耗自然资源的指标;以地球的表面积为单位)更紧急的事情要操心。
当然了, 对环保的关注可能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是必须做困难的抉择。我自然也不例外。虽然有人认为我茹素已久, 但事实上我完全吃素是几年前才开始的。
当时有人给我看一则纪录短片, 拍摄的是动物在被杀时与之前的痛苦。
观看影片时, 我所感受到动物的恐惧犹如一记雷轰, 让我意识到只为满足一己的口腹之欲, 却让这些动物受到如此巨大的痛苦。当下肉食变得令我难以忍受, 于是便停止吃肉。
问题是令我们所有人难以忍受的时刻何时才会到来? 是不是要等到海水淹没太平洋群岛, 而喜马拉雅山的冰河融尽只剩裸露的岩石?
我们是否会让令人惊艳的野生动物绝种,而让它们隐退为未来世代口中流传的故事?
我们是否要将峥嵘的丛林变成农地,只为满足自身无止境的索求?
我们是否要忍受不断膨胀的垃圾山, 只因为我们无法管控消费主义的效应?
为成功解决21世纪环境问题的挑战, 我们必须建立起这些挑战与个人日常取捨之间的关连性。
不论是气候变迁、自然资源的过度汲取、林木的砍伐、 或是野生动物的交易等,我们都无法仅就政治、 或是科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必须同时唤醒人类的价值与推行悲心, 从社会与文化面来解决问题;毕竟我们成为环境保护者的动机便是为了利益其他的众生。
首先,为达此目的,当务之急便是赋予每一个人环保的责任。 我来自的地方,就连住在拉萨的藏人都觉得落后, 更别说是居住在西方国家的人了。
我们家的居住环境, 对很多人来说极为艰苦与原始。虽然我的父亲从未上过学, 但从祖父身上学习到保育水井的诀窍就是种树。
我认为我们会发现原住民与大自然最亲近, 他们通常是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最佳盟友。若要拯救地球,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责任。毕竟, 我们不就是为了我们所有的人而来拯救地球的吗?
第二点:减少能源的消耗、或至少使用环保的能源以取代燃煤、 石油、与天然气;这点极为关键。
最容易实施的事情之一, 便是降低太阳能与其它环保能源的价格。我在西藏的主寺楚布寺靠近温泉, 有倖得以使用此天然资源为能量的来源。
现在我人在印度, 计划将这裡所有噶玛噶举寺院的能源变成自给自足。
若真有一天能够拍著胸脯自信地说:我们佛教的僧人和尼师并非世界环境问题的製造者,那就太好了。 或许会有那麽一天,所有的国家也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第三点:我恳请所有的专家学者与修行者协助保育西藏高地。
西藏高地是亚洲大陆主要的水源地;由于这个地区用水不收费, 使得此最珍贵的资源与水源被视为是理所当然。
事实上, 雅鲁藏布江正受到水坝的重大威胁,而印度河再也无法流抵大海。
做为地球的第三极,西藏对于气候的变化极度敏感脆弱;任何在西藏的风吹草动, 都会对亚洲大陆的其它地区形成重大的影响。
第四点:我们应该整体地来重新评估成功的定义;无论成功指的是经济成长、发展、还是个人的富饶。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天天为生存而挣扎, 而目前的经济成长模式对他们而言简直遥不可及。
若是将分享、 悲心、和平等人类美好的特质, 赋予跟财富与名望同等的社会价值的话,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考虑到社区团体的福祉。
因此, 我们必须探求健全而实际的定义以取代一般所认知的进步与成功, 让所有的人都能同等地心生向往。
最后,我相信地球上生命的未来, 有赖于我们这些有倖能过简朴生活的人。生活简朴便是对自己慈悲、 对世界慈悲。
从自然生态与因果业力的观点而言, 一个物质充裕而慈悲缺乏的生活方式无法持久。当然了, 商业广告总会告诉我们, 通往快乐的道路在于购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
即便对这样的讯息有所怀疑,我们却往往还被它说服, 怎麽会这个样子呢?因为执著于自我、自身的快乐、财富、 以及家庭,让我们缺乏主见,容易人云亦云。
但是, 我们若能警觉到自我的空性,便会有选择的空间, 不受消费主义习气的宰制,无须过著别人推销给我们的生活, 而能勇敢选择简朴的生活。
一切宗教的根本都有相同的基础原则:简单生活、慈悲行事、 彼此关爱。没有任何宗教会声称我们应该将赐予我们生命的根基摧毁。
因此, 我可以有信心地这麽说:从宗教的观点而言, 我们必须保育一切生命、保护地球。
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说, 我从佛陀的法教当中获得许多的启发, 而其核心教义在于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努力, 停止对一切众生的伤害。
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1979]直至今天仍然是大乘与金刚乘修行者仔细研读的经典之作。
《入菩萨行论》 阐述悲心的培养与空性的洞见,以明晰的偈文铺陈出成佛之道, 启迪著所有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捨弃自身企求的修行者。
身为第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我有信心此等佛法的实践可以直接转化为环境保护的行动。
抱持著这样的愿景,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等多方非政府机构的指导下, 我们现在已有四十馀座位于喜马拉雅山域的僧院与尼师院实施环保计划,以解决森林的破坏、乾旱、野生动物交易、气候变迁、 以及污染等环保问题。
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们所面临到的挑战远远比我们独自能够解决的问题更为複杂庞大。
但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为环保贡献出一滴淨水,想想看, 那最终成就的大海该是如何地清淨广大。
致谢
感谢史丹利(J. Stanley)、高尔曼(D. Goleman)、
以及琼迦帕(D. Chungyalpa)对此论文的宝贵贡献。
参考文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美国纽约
寂天菩萨 / 译者 史提芬.巴切勒(Stephen Batchelor)1979《入菩萨行论》,西藏文献图书馆, 印度。
|相关内容|
轻点标题进入内容
‣ 2009 《自身与环保》
‣环保一百零八,您也可以让地球更美好
‣有关环保的心灵指引:准备好慈悲
‣耶鲁大学生态与宗教论坛官方网站报导
Dharma Interconnected
| 来源 |
大宝法王噶玛巴全球官网
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中文网站
转载需注明出处
2020噶玛巴心要语征集
推荐阅读
轻点标题
· 自利利他 ·
全球亿万燃灯
Global Billions Lamp Enlightening
【全球亿万燃灯】· 通启 · 第一篇 大众版
【全球亿万燃灯】· 第二篇 进行办法细则
【全球亿万燃灯】· 如何参与?· 领取【燃灯通行证 · LP 】
【全球亿万燃灯】· 第四篇 燃灯常识(1)如何如法供灯?
【全球亿万燃灯】· 《燃灯手册》
因
为
你
我
在
这
里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随身心灵充电宝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