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楼乡红星幼儿园开展夏季防溺水教育,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为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19年第2号预警,这是近一个月以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第2次发布防溺水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织牢防溺水“安全网”,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宁夏贺兰县、海南琼海市、江西九江市、广东东莞市、湖北松滋市等地相继发生溺水事故,造成19名学生溺水死亡,教训惨痛。
我园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印制“防溺水”宣传单页1500余份,配合家长微信群,教师朋友圈等宣传媒介,深入宣传“防溺水”安全常识,确保我园师生人身安全!
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学生防溺水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逐级压实学生防溺水工作责任,形成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防范学生溺水安全警惕,切实落实好辖区内河、塘、沟、渠等危险水域的登记和排查工作,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隔离设施和警示标牌,对危险水域实施定时巡查,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中小学校要在关键时间节点,印制“防溺水致家长信”,发送至每一名学生家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剖析溺水事故的极端危害性,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让每名学生都牢记“六不”,对危险水域产生警惕,切实提高学生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
学生家长要提高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好看管职责。学生离校期间家长(监护人)要加强看护,坚决制止学生到危险水域下水游泳的行为。对水域较多的地区,应当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形成联防联治的局面,确保学生安全。
防患于未然,“怕”溺水就先“防”溺水
虽然有了溺水的预警,但是意外还是有可能“不请自来”。
下面这几点安全知识,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不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
孩子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打闹,容易不经意间造成伙伴或自身滑入水中,安全系数极低。因而在这样的水边停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为了娱乐,而失掉自我保护的意识。
不私自外出游泳
不能擅自一人出去游泳,需要在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进行游泳,以便相互照顾。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要选择良好的游泳场所,要对游泳的环境,如该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有清楚了解。
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
告诉孩子,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下水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舒展开筋骨。最好提前让身体适应水温,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不盲目自信自己的水性
不要逞能,为了挑战自己或向同伴炫耀就贸然跳水和潜泳。游泳时也不要与同伴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慎落水?这些自救知识帮孩子脱离险境
如果孩子不慎落水,不要惊慌失措,不要束手无策,教孩子按照中教君整理的这些方法来做,我们还是能保护好自己,进行自我解救。
不会游泳,这样自救……
(1) 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
(2) 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
(3) 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让自己更容易飘浮。
(4) 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5) 如有人跳水相救,不可紧紧抱住对方,否则会使两人都有危险。
会游泳,这样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
(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
(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能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路遇有人不慎落水,我们该怎么施救?
情况不同,手段也不同:
1. 如果还有意识,呼吸、脉搏正常:立即让孩子的胸腹部趴在你的腿上,轻拍背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
2. 如果意识不清,有呼吸,有脉搏:要先清理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打开气道,让异物和水流出,紧急拨打120。
3. 如果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
4. 如果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
切记: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在开始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或他人已经拨打120急救电话。
<注意>
如果是溺水造成的缺氧窒息,要先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然后做胸外按压。
气道打开要做到: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心肺复苏要做到:「用力按、快速按、足够深」,至少100次每分钟,连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压与呼吸比例30:2循环进行。
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时,要用嘴巴覆盖住口鼻,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方式。
也不要只顾控水,而错过最佳供氧和恢复心跳的抢救时间!
另外,网上流传的「倒挂控水法」并不可靠,不仅难以排出呛入肺里的水,还可能会让胃里的水和食物残渣误吸进气管,加重危险。
花几分钟学会心肺复苏术,关键时刻能救孩子一命。
施救切忌盲目!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请提醒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你的一次提醒,有可能救了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