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时代第一居士:维摩诘
佛化家庭的
最早典范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意思是洁净,没有染污的人。
他身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虽身在尘世,但是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虽出家弟子犹有不能及者。
他曾于过去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深闻法要,契入不二;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维摩诘居士的妻子貌美,名叫无垢,有一双儿女,儿子名为善思童子,女儿名为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娱。
当善思童子还在襁褓中时,即能与佛及诸大弟子问答妙义。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
月上女出生时,不曾啼哭,且能开口道出宿世因缘,由她身上散发出的光明胜于月照,犹如金色,照耀家内。八岁大时,已长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内诸大臣、居士、长者、婆罗门及豪门贵族的童男爱慕追求,因而展开一场神通游戏的招亲活动。
最后月上女度化了诸童子入佛道,发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所以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维摩居士则堪称是佛陀时代第一居士。
在家居士榜样
以“六度”摄服众生
维摩诘居士自久远劫来,曾供养无量诸佛,善根深厚,深知诸法实相,具足四无碍辩才,有着如佛陀般的功德智慧,一言一行都是清净纯善,无不合乎大乘佛法。
他的种种美德,上为诸佛所赞叹,下为百姓所崇敬,不论佛弟子、帝释、梵王、世主、大臣、庶民等,都曾经受到他的教化。
他以修「六度」的德行摄服众生,使他们普沾利乐:
他是大富长者,以无数的资财布施贫民,教育他们——这是布施行;
对于毁犯禁戒的人,便以自己奉持的清净戒行感化他们——这是持戒行;
对于易起瞋恚怒骂的人,便以柔和忍辱摄服他——这是忍辱行;
遇到懈怠放逸的人,就显现大勇猛精进的精神度化他们——这是精进行;
若有人心性不定、迷乱,他以禅定中的定力、智慧,点醒他们的迷懵——这是禅定行;
对于一般平庸憨直的莽夫,则以明利的智慧教育他们——这是智慧行。
凡此种种维摩居士实践大乘菩萨的行为,正说明在家信众应行的宗教德目,也为日后修菩萨行者树立明确的标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早期经典之一,又称《维摩诘所说经》《净名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因为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
据传,南北时期,士人人手一本《维摩诘经》,人称净名,处相而不住相,是为在家菩萨。
《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
《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
《维摩诘经》的经题还被翻译成《不可思议解脱经》,这是因为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解脱三界,跳出六道轮回,还我们本来面目而成佛。
众生原本是佛,自己迷失了原路,不知父母未生之前自己为何,找不到这个根源,因此就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又因为受到物质世界环境影响,而有身心烦恼痛苦,生老病死等等。
整本《维摩诘经》里面最重点的重点,是告诉我们:佛法就在这个世间,我们就在自己的身心上自了。如果求他方世界依赖别人,想了生死,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因为外力仅是方便法门,非究竟法门。所以究竟法门必须要自度自了。
学佛目的在求解脱,如何解脱呢?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
这部经是最长的白话诗,共两万五千言,也是一部最佳的剧本,富艺术创作价值。除了文学艺术价值之外,最重要的是,此经已经成为在家居士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白衣是代表平民的意思,是相对于做官或出家的人而言,中国的出家人穿缁衣,是染了不漂亮颜色的布。维摩居士虽然是在家人,但能够奉守出家人的一切戒律的行为,心是出家的。
“虽处居家,不着三界”,虽然表现是在家人,心已经跳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一切不执着。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虽然与在家人一样,有太太和孩子,可是一直修的是清净行。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本身有许多眷属围绕,像是父母、妻子、朋友、学生等等都算,可是不留恋这些,更超越这些。
“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穿着打扮不是为了彰显自身的富贵,而是展露出庄严相好。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在家人当然要吃要喝,但不是暴饮暴食,一切的饮食营养是为了自己得道。
“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也去娱乐场所,但是他去这些地方是为了方便教化度人,在那个场合仍然还在布施持戒。
“受诸异道,不毁正信”,了解一切外道,但是以佛法的正信教化人。
“虽明世典,常乐佛法”,懂得世典是世间一切学问,但真正的中心是修佛法。
“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因此维摩诘居士到任何场所都最受到尊敬,受人供养。另一个意思也可以说,维摩居士自己对待一切众生,都是以最尊敬的心,没有看不起任何人,都是在以法供养。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他坚持走正佛法,毫不马虎,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当人情。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维摩居士也做生意,一切谋生的事业都做,谐,是描写他谈笑轻松和谐的样子。偶,是什么都来。但是赚了钱也不会高兴,都是为更好的布施。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外出游玩,随时随地都在做利益别人的事,到了哪里,哪里都沾他的光。俗话说‘龙行一步,百草沾恩’,就是这个意思。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他在所住的毘耶离城等于是当地的主席,尽量爱护犯错的人,重的罚减轻,轻的罚取销。如果居士从政或者执法的话,要有智慧,但是不能一味的慈悲。
“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到了学术团体,他会用种种的方法,引导人走入佛法的大乘道。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到了幼儿园小学,会用诱导的教育教导不懂事的孩子们。
“入诸酒肆,能立其志”,他也去饮酒场所,有酒德,喝酒心不醉乱,因自己的清醒,能使酒徒不沈迷,能自救自拔。
维摩诘的佛学修养很高,连很多菩萨都来向他请教问法。经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曾问过维摩诘:“你有父母妻子,也有亲戚等眷属,还有部属和朋友,这不是很累赘吗?”
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萨,却又拖家带眷,怎会自在呢?
维摩诘回答:“我母为智慧,我父度众生,我妻是从修行中得到的法喜。女儿代表慈悲心,儿子代表善心。我有家,但以佛性为屋舍。我的弟子就是一切众生,我的朋友是各种不同的修行法门,就连在我周围献艺的美女,也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便。”
这一问答,涵盖了在家人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人事物,维摩诘不但不会觉得累赘,反而以大智慧来运用大慈悲。他虽然过着有妻有子的世俗生活,但也能无垢相称,自得解脱。能把佛法与世间法融合地如此精妙,值得我们去深入探寻和学习。
编辑/如梦,审核/青青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