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孩子,牢记这六条,你将一生快乐
现在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们自己,都特别重视学习知识和技能,很多同学从小就开始学钢琴、跳舞等,在现代社会,的确有必要学一些特长,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如果这些没有学好,即使智商再高,懂得再多,长大后也不一定能为社会、家人带来真实的利益。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源自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传统文化能提高内心的素养,对同学们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利益,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比如《弟子规》。
六条嘱托,一生快乐
孝敬父母
如果没有父母在世间的努力工作和细心照料,我们不会一出生就享受舒适的生活,所以,古德先贤最重视的第一个德行就是孝顺,这也是《弟子规》讲“入则孝”的原因。如果同学们不懂孝顺父母,恐怕你们以后的孩子也不会有孝敬之心,大家从小就应该对父母有欢喜心、感恩心。
尊兄护弟
《弟子规》中所讲的第二问题是尊重、爱护兄弟姐妹,也就是“出则悌”。现在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同学们也应该尊重亲朋好友,乃至以后的同事。如果不懂“出则悌”的道理,那以后进入社会,很可能与别人格格不入,没办法建立起友善的关系。
行为自律
第三个问题是“谨”,也就是谨慎,小心翼翼。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自律。如果没有从小培养出自律的习惯,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无视法律,不畏因果,进而犯下种种错误,生活在痛苦之中。
诚信做人
第四个问题是“信”,也就是做人要有诚信。俗话说得好,“人无信则不立”,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将失去所有人的信任。现在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原因之一就是诚信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甚至连家人之间也如此,所以,同学们应该从小就讲诚信,做到言出必行。
关爱生命
《弟子规》第五个问题讲“泛爱众”。从字形上看,“众”由三个“人”组成,意思就是很多人。大家可能只爱自己的同学和亲戚朋友,有人看到别人倒在路上不去关心,更别说搀扶;听说有很多老人没有子女关心,不得不住养老院,长此以往,社会可能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
我们还要扩大“泛爱众”的思想,不仅关爱人类,还要关爱动物。动物也有生命,也能感受痛苦和快乐,跟人类是一样的,杀害动物会给它们带来极大的恐惧和痛苦,相反,我们救护它们,它们就会无比快乐。
亲近贤者
《弟子规》里的第六个问题是“亲仁”,也就是亲近、依止圣贤仁德。老师们非常兢兢业业地为学生、为教育事业付出,因此,同学们应该多亲近具有德行、智慧的老师,因为他们能帮助大家提升内心的素养,从而引导、改变人生。
在亲近圣贤仁德后,同学们就可以“有余力,则学文”,在有了一定素养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有一个孩子,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学做饭、洗衣服、做家务等,不幸的是,他五岁的时候母亲去世,成了孤儿,上学后,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因为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坚强,生活能完全自理。
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习惯做一些家务,长大之后会比较坚强,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教育统计显示,真正成功的人不一定毕业于名牌学校,更有可能毕业于一般的学校,懂得待人接物的孩子,长大之后更有可能成功,人生也过得更快乐。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生活课,教学生们怎样做饭,怎样和别人沟通,怎样接人待物等等。这些看似非常基本的生活常识,却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自我完善,学无止境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每天只想上网,网络上的那些暴力、恐怖的影片,会在心里种下暴力的种子,造成不健康的心态,因此,老师们最好能引导学生去追求一些更加健康的知识,比如儒家思想、佛教教育。
同学们可能还不知道,人是有前后世的,今生结束以后,并不像人们常说的“人死如灯灭”,人还有灵魂,它会随着业力在六道当中不断流转。如果今生做了很多杀生、偷盗、妄语、嗔恨等十不善行,后世很有可能堕入地狱、饿鬼、旁生等三恶趣。因此,大家从小就要懂得前世后世的道理,懂得善恶取舍,懂得利他,有一颗真正愿意帮助众生的心。
智慧慈悲,方显美丽
古代人一般不会给子女留财物,他们更重视德行,也就是智慧、慈悲心、宽容心、忍耐心以及积极勇敢的心,这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财富。现在的父母和古代父母非常不同,他们更关心要不要给孩子买名牌衣服、笔记本电脑、iPad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电脑、名牌服装,不代表学习成绩就一定好,更无法代表内心的素养。有些同学每天都穿高档的衣服来学校,但上学又不是服装比赛,这样只会增加虚荣心。
我们应该更重视孩子们的慈悲心、节省的意识、孝心以及知识的积累。有了这些宝贵的品质,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更美好,相信知识的花朵在人格贤善的花园里会更显美丽!
◎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