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时,冲洗这7个穴位,一年阳气都补足了!
中医一直提倡“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的调养规律,所以春季更要抓紧机会补充阳气。恰好洗澡时可以让血液循环加快,体内阳气蒸腾,如果再搭配冲洗这7个穴位,具有更好的补阳、护阳效果。
洗澡时冲洗这7个部位,一年阳气都补足!
01
头顶: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间的百会穴是人体经脉的汇总之处,百脉之会,贯达全身。
冲洗百会穴能放松脑部神经、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也能缓解头晕、头痛、耳鸣、鼻塞等感冒症状,对保护大脑血管、预防脑中风也有一定好处。
02
耳后:翳风穴、风池穴
耳朵后面常常是被大家忽略的清洁死角,但其实从耳后到枕骨附近分布着数个穴位,比如翳风穴、风池穴等,能将流经的气血化为阳热风气,对落枕、失眠、眼睛疲劳、脑中风等都有缓解作用。
03
腋下:极泉穴
气温回升使得出汗变多,体味也会跟着加重。而腋下汗腺发达,是最容易产生臭味、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所以洗澡时一定不能忽略。
腋窝顶端有极泉穴,归心经,适度冲洗腋窝,可以疏泄心火、宽胸理气、调理睡眠,并且减轻心悸、胸闷等症状。
04
肘窝:曲池穴
肘窝是心经、心包经、肺经通行的部位,冲洗肘窝可以疏经络、通气血,保养心肺健康。
肘窝外侧还有曲池穴,能帮助调节血压,缓解发烧症状。
05
肚脐:中脘穴
肚脐与胃肠等消化系统联系紧密,围绕肚脐周围顺时针冲洗,有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的作用。在肚脐正上方4寸的地方有中脘穴,冲洗5分钟左右,能调降胃气、健脾消食。
06
膝窝:委中穴
膝盖窝是腿上最容易有污垢的地方,也牵连着大部分腿部肌肉。冲洗膝窝能缓解腿部疲劳,预防静脉曲张,减轻关节疼痛。
膝窝中心处的委中穴,有肝经、肾经、膀胱经通行,对益肾固阳、化湿利尿都有好处。
07
脚心:涌泉穴
双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十二经络和多个穴位都汇集在脚底,其中脚心上的涌泉穴,被认为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冲洗脚心不仅能放松全身,还可以调经活血、补充肾阳、改善睡眠。
以后大家洗澡时,可要记得多多冲洗这7个部位,让体内阳气更好地生发,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6个时间点,万万“洗”不得
洗澡没有最佳时间,却有不推荐时间。除了前面提到的睡前不宜立刻洗澡外,以下6个时间点也不宜马上洗澡——
饭后
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旺盛,若饱餐后立即洗澡,身体会升温很多,血液将快速流向体表,消化道血流量就会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也随之减少,继而便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建议:一般建议饭后最少半小时,待消化差不多再去洗澡。
饥饿时
不但饱食后不宜洗澡,饥饿时也不能洗澡。因为此时人体血糖浓度较低,而洗澡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从而加重低血糖,不利于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健身后
运动健身后,人出汗多,身体还未恢复到正常状态。此时洗澡,热水冲洗之下,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若是一桶冷水浇下去,皮下血管更会立即收缩,汗毛孔关闭,汗腺分泌停止,散热渠道被堵死。一旦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容易感冒,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休息一阵子,待不出汗后再洗澡。若是洗冷水澡,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可以先将手脚淋湿,再用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待身体稍稍适应冷水后,才淋湿全身。
酒后
冷热水都不行!
酒精会抑制肝功能活动,影响糖原释放。酒后洗澡,人体葡萄糖消耗增加,血糖却又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容易导致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状况,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建议:待酒气、醉意散去再洗澡。
按摩前后
按摩能舒经活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而洗澡时,热水冲洗皮肤,也会加速体表血液循环,双重作用下,胃部和大脑会相对缺氧,容易出现虚脱或晕厥的现象。
同理,按摩前也不宜洗澡。
建议:按摩前1小时不宜洗澡,按摩后应在温暖的环境中休息1~2小时,让机体恢复正常后,再洗澡。
房事后
性生活时,人体毛孔(汗腺)张开,以大量出汗散热。
若事后即时洗澡,水偏冷时,张开的毛孔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血管剧烈收缩,甚至有致命危险。
若水偏热,全身体表血管扩张之下,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供血量便会相对减少,甚至会引发一过性低血压和脑缺血。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患者,更忌性生活后立刻洗热水澡。
建议:休息半小时左右再洗澡,心脑血管患者及贫血者,休息时间更要延长。且事后洗澡最好选择温。
热 | 文 | 推 | 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